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及其成效评价*
——以财经类专业为例

2017-01-13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协同

罗 威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处,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及其成效评价*
——以财经类专业为例

罗 威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处,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是校企双方基于协同育人理论构建的一种混合管理平台。该平台以“教学企业项目”与“集中顶岗实习”的管理为基础,以“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教改项目”及“社会服务项目”的培育为辅助,充分调动了企业、学生及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显著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同时,还为合作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了外包项目收益,取得了各方共赢的成效。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再次重申职业教育应该“深化产教融合,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只有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其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来,将校企双方的协同育人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学主体?“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collegeenterprise training,CET)平台(下文简称CET平台)的构建是一种尝试,该平台确保了企业的主导地位,并以企业的业务拓展与人力资源安排为基础来设计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CET平台是基于协同育人理论构建的一种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这里的“育人”之所以使用英文单词“training”而非“educating”或“teaching”,主要是为了突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真实的企业项目以及顶岗实习工作来“训练”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该平台始终是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甚至能够以“双重身份”在该平台上接受长期的训练,毕业时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协同育人相关理论概述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和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的,随后协同学被逐步引入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中,也逐步被纳入到现代教育理论的体系中来。虞丽娟在《立体化素质教育论》一书中指出,协同育人主要包括协同教育、协同管理等论点[1]。

(一)协同教育理论

近年来,协同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南国农认为:协同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联合对学生有影响的各社会机构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由此可见,协同教育是由传统的单一封闭的育人模式向协同开放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横向的协同。将诸如学校、企业、社区以及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均视为协同培养体系中的育人主体,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并通过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是纵向协同。纵向协同是指学校内部的教育组织协同,例如一线教师与各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互动互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特别主张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性和引导作用,倡导全员参与和管理教学。最后是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又称团队教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参与教学或共同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力合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致力寻求合作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二)协同管理理论

协同学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绩效,实现了整体的最优,因此很快也在教育学领域得以推广,使得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程勉中在《现代大学管理机制》[3]一文中,对这种协同管理结构的特点概括为两点:管理机构的扁平化发展与项目管理的矩阵化操作。

1.管理机构的扁平化发展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学校的权利往往高度集中于行政部门,院系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限制,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扁平化是指高等学校采取减少教学管理组织中间层次,压缩行政人员规模,管理权限下放,加快信息传递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优点在于增强了组织的信息流动,使其横向信息交流加强,纵向信息流动加速,从而提供分散、迅速、高效的决策信息[3]。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将使得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院系真正成为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的实体,行政部门也可以从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

2.项目管理的矩阵化操作

矩阵化指的是为了加强各管理实体之间的协作,建立各管理实体之间纵向垂直和横向水平的联系,并以横向信息交流为主、纵向为辅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一方面使得不同实体之间可以彼此接触,互相交流,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官僚现象,有助于知识的创新。这种矩阵结构既包括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的矩阵结构,也包括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矩阵结构。要让这种矩阵化的组织结构顺畅地运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各实体的横向联系上设立若干个协同育人的平台。例如高校可以依据学科划分从纵向上设立若干院系、专业,在横向上则应以学科交叉、校企合作等背景设立若干研究中心或项目中心,这样才能使这种矩阵化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基于协同育人理论的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

以协同育人理论为依据,CET平台采用混合管理模式,由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二级学院(如经济学院、财经学院、金融学院等)与其紧密合作的企业(例如,会计类专业可选取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金融专业可选取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贸专业可选择大型商贸企业、商务中介服务企业等)共同建立“CET平台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会长与副会长分别由校企合作方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具体内容包括增加调整“CET平台管理委员会”成员、商定学年教学安排、师资配置等。

CET平台采用扁平式的管理结构,直接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依托设立若干子平台——项目中心(例如金融类专业设立金融项目中心、会计类专业设立会计项目中心、商贸类专业设立商务项目中心等),各项目中心设置项目中心主任一名、项目经理若干名。采用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项目中心主任为专职人员,负责项目中心的日常运营以及落实“CET平台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项目经理由兼职人员担任,既可以是校内专任教师,也可以是企业员工(或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协助项目中心主任组织实施项目,同时可以兼任教学企业项目、顶岗实习等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项目中心主任专注于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而项目经理一方面需要配合项目中心主任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教学或工作领域,努力提升CET平台的教学水平。项目中心采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每一个项目都由项目中心主任安排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具体架构图见图1。

图1 CET平台管理框架图

以项目中心为支撑的协同育人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项目管理的矩阵化操作。此时的纵向联系是指学校各行政部门与各财经类专业的联系,而横向联系就是指财经类专业与企业协调各种校企合作资源。项目中心是这个矩阵化组织结构中最为关键的交叉节点,保证了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顺畅运行。

三、CET平台的功能及成效——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为例

CET平台于2008年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开始探索并运行。在经过7年的实践运行后,该平台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出发点,借鉴国外实践教学组织及管理经验,以“教学企业项目管理”与“集中顶岗实习管理”两大主要功能为基础,以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教改项目”及“社会服务项目”三项衍生功能为辅助,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学生及教师的“三赢”,其逻辑结构见图2。

图2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CET平台运作示意图

(一)CET平台的功能

1.CET平台的主要功能——教学企业项目管理

教学企业项目基于美国服务学习理念设计,遵循校企互惠原则

(1)教学企业项目开发

项目的开发属于典型的横向协同,由项目中心主任对CET平台成员企业进行教学资源评估,开发教学企业项目,并确保项目能同时满足教学目标、企业需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

(2)教学企业项目运行

项目中心主任选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方面带领学生利用项目中心资源完成项目工作,为企业创造各种效益;另一方面则依据项目实施内容进行课程化改造,使之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组织本专业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项目经理既包括学校专任教师也包括企业一线岗位能手,在项目中心共同开展协同教学。而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时间分为集中授课时间与课余工作时间,实际的企业项目活动一般在课余工作时间进行,但工作内容与上课内容保持一致。定期的集中授课时间则是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电脑、会议室等设施进行小组会议,会议内容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工、方案制定、项目评估以及方案调整等。

(3)教学企业项目的反思与评价

项目经理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反思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项目实际的运作团队,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的策划、执行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并反馈给企业;二是上课的学生小组。小组成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完成工作项目,并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讲评并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最终形成课程评价成绩,具体管理流程见图3。

图3 教学企业项目管理流程图

2.CET平台的主要功能——集中顶岗实习项目管理

集中顶岗实习项目主要基于美国合作教育理念来设计。

(1)确定实习对象

项目中心主任在每学期期末确定下一个学期参加集中顶岗实习的班级,并制定其顶岗实习计划(集中顶岗实习原则上参考美国高校合作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交替式模式——学期轮换制”,轮流安排自然建制班级全部学生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参加集中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12周,包括教学计划内安排的9周以及寒暑假安排的3周),便于校企共同进行协同教学。

(2)评估实习岗位

项目中心主任依据实习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倾向等因素,在CET平台成员企业中评估实习岗位,并将学生与实习岗位进行匹配(集中顶岗实习也属于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

(3)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评价

由项目中心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确定若干个项目经理(一般情况下同一类型的工作岗位由一名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在整个集中顶岗实习期间,负责定期组织(通常每两周至少组织一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周记、调查报告、总结陈述等方式进行反思活动。同时还要指导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并结合自己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来评定学生最后的顶岗实习成绩,并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进行“一对多”的纵向协同,具体管理流程见图4。

图4 集中顶岗实习项目管理流程图

3.CET平台的衍生功能

CET平台在实现其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衍生出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教改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等。衍生功能中所涉及的校企合作项目一般不再被课程化,只需要最后达到校企双方预期的目标既可。

(1)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由于CET平台引入了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在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中担当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策划方案、开展市场调研、编制财务报表及报告、撰写项目运行报告等工作,完成了从项目方案设计、论证、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可以大大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在结束CET平台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能力与基础。

(2)培育科研教改项目

CET平台将企业的教学项目及优势资源引入校园,在完成校内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依据。特别是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的项目经理,他们可以在项目活动的反思中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个项目运行中去尝试改进,最终还能据此形成自己的科研教改成果。校内专业教师可以依托CET平台,开展各类教研、教改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

(3)培育社会服务项目

由于CET平台是一个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可以联合进行一些社会服务项目。依托CET平台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企业依据实际市场服务需求,以外包或分工等形式委托给CET平台完成的,由校内专任教师及在校学生组建的服务团队直接面向市场提供各类服务;另一类是由校内专任教师以CET平台为依托,与企业联合申请或承接政府、事业单位、公益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的横向服务项目,并由CET平台提供技术及人力资源的支持。

(二)CET平台的成效

1.实现了企业、学生及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三赢”

CET平台的运行,实施了“三化”的解决方法,即“实践教学的社会化、课程化、平台化”。实现了企业、教师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三赢”,解决了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体参见图5。

图5 CET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解决的问题

(1)实践教学社会化

经济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抓住了这个基本需求,才能抓住企业的合作动机,才能真正调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方面来实现,如通过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校内企业真实的项目运作则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业务、宣传企业品牌等等。

(2)实践教学课程化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依托CET平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将其作为核心课程进行教学管理,为实践教学的管理设计了有效的“抓手”,使得实践教学的目标、计划以及评价标准都有了标准化的设计,同时从“模拟”项目转变为“真实”项目,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实践教学平台化

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主导,为一线教师创建一个政策宽松、资源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保障了教师拥有自由、开放的管理空间,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一线教师的创造性,提升了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及责任感。

2.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CET平台于2009年正式运行,目前已安排财经类专业4届学生在CET平台接受训练,总人数超过2000人。财经学院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大量调研,利用实证分析的手段检验了CET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质量、创业意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对1200名往届毕业生分为两组进行问卷调研,其中600人在CET平台接受过训练,600人未接受过CET平台的训练。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发现前者的工作稳定性、年收入、工作岗位级别、职业规划、岗位晋升等就业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后者,特别是在专业对口情况、工作稳定性差异较大。依据统计结果,两类学生在这两项指标上的差距分别达到了3.46倍和4.73倍,显示出CET平台对促进学生专业对口就业以及职业稳定性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此外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结果显示,在同一家单位工作相同的年限后,参加过CET平台训练的毕业生明显比其他毕业生获得提拔的机会大,这一结论在调研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例如,接受过CET平台训练的金融专业某毕业生,在进入中国银行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调入个金部担任理财经理,并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新进员工训练基本技能、开展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这种情况在2007级、2008级某毕业生中较为普遍。由于学生在CET平台训练过程中,较早地熟悉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专业对口率较高,这也为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职业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体包含知识迁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行动执行能力等12项指标。在对24家用人单位的600名员工分成两组进行问卷调研中,其中300人在CET平台接受过训练,300人未接受过CET平台的训练,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发现前者的职业发展能力水平显著优于后者,显示出CET平台在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3)学生创业意识有所加强

CET平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带领下,学生完成了从项目方案设计、论证、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在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近年来,由CET平台支持的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省级创业资助项目2项、市级创业资助项目1项、校级创业资助项目9项,立项资助金额合计6.9万元。共获得了省级创业竞赛奖项3项、校级创业竞赛奖项6项。

3.合作企业受益明显

CET平台的运行,确保了校企双方能够以企业的市场业务拓展与人力资源安排为基础来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了经济效益。

(1)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降低

在对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24个用人单位进行的调研中,发现共有91.7%的企业认为CET平台对其人力资源工作带来效益最大,83.3%的企业认为CET平台对其市场营销工作带来效益显著,75%的企业认为CET平台对其成本控制工作带来效益。由此可见,用人单位非常认可CET平台对其日常经营管理带来的效益。

(2)企业外包项目效益明显

CET平台承接的企业外包项目包括两类:一类是由合作企业直接以外包或分工等形式,委托CET平台面向市场提供的服务;另一类是以CET平台为依托,由教师与学生申请或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CET平台既是学校用于实践教学的实训室,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也是合作企业的分支机构,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也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甚至参与其日常的运营管理。CET平台运行至今,已为合作企业创造利润合计200余万元,面向数以千计的企业客户提供了各类服务(详见表1)。

表1 CET各子平台为合作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排实践教学任务100课时以上 创造利润20余万元,学生还获得工作补贴30万余元

四、对CET平台未来发展的展望

CET平台本身就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产物,在其成立的第一天就具备了大量的协同创新元素,学校内各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例如为了支撑集中顶岗实习,学校教务处通过了财经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大改革;为了支持商务项目中心的硬件建设,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单独为财经学院设置了网络端口;为了配合金融项目中心校内营销项目的开展,学校保卫处、后勤处在校内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专门为金融项目中心设置了工作场所。校内其他部门与CET各子平台的密切配合,使项目中心真正成为了矩阵化管理的交叉节点。但就目前的运行状况而言,CET平台与校内各部门之间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壁垒”,因此下一步校内协同需要推进的工作主要有:

(一)与人事管理部门协同,完善项目中心主任与项目经理的人事管理办法

项目中心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其实远大于普通的课堂教学,目前校内项目中心主任与项目经理的工作量核算方式与其他教师一样,这样很难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CET平台管理委员会”应与学校人事部门沟通,尽快出台项目中心主任及项目经理的工作量核算制度,可以参照校内行政人员、教研室主任的工作量核算方式,减免相应的工作量,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CET平台的工作中。

(二)与财务部门协同,完善项目中心财务管理办法

目前,项目中心没有进行财务独立核算,运行经费全部由财经学院支持,项目合作取得的收益也由财经学院统筹安排。一方面项目中心的资金申请手续繁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项目中心缺乏提升项目档次、增加合作项目收入的动力。“CET平台管理委员会”应与学校财务部门沟通,尽快实现项目中心的独立核算,可以将项目中心的项目收入参照学校“横向课题”或“技术服务”收入进行项目化管理,同时与学校下拨的专项经费一并将经费的使用权下放到“CET平台管理委员会”或者项目中心主任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与教学管理部门协同,推进“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的建设

目前,由各项目中心开设的“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已经被列入财经学院专业的核心课程。下一步应重点研究该系列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包括课程的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方式等等,都应在实现校企协同双赢的前提下,体现出真实企业工作项目的特点。要事先将课程的各种组织安排明确地体现在课程标准中,并提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在规范的教学秩序下,灵活地开展各项教学企业项目。

[1] 虞丽娟.立体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9-10.

[3] 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王富强,等.协同教学——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35-38.

[5] HAKEN H. Synergetic. An introduc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s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 3rd rev[M].Berlin: Springer,1983.

[6] WOOLDRIDGE M. Intelligent agents:thery and practice[J].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s,1995,(2):115-152.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ve Training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Major

LUO Wei
(Finance Department,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College-Enterprise training platform in financial specialty is one kind of hybrid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ory. The platform is based on "teaching enterprise project" and "Concentrated internship" management, with the cultivation of“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ject "and" social services project", to ful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enterpris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practice, not onl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mploy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meanwhile, but also to reduce the cos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enterprises , to increase the benefits of outsourcing projects and achieved win-win results.

cooperative training;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G712

A

2096-272X(2016)06-0049-09

2016-08-27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3A184)。

罗威(1980-),男,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