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试题的挖掘谈试题结构分析

2017-01-12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段旭东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评析本题试题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段旭东

从一道试题的挖掘谈试题结构分析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段旭东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试题的训练.回头望望,传统的成绩提高训练离不开大量试题的训练,即所谓的题海训练战术.这在新知教学以及高一、高二教学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是很多教师屡试不爽的教学法宝之一.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这种题海训练模式的弊端迅速在高三教学中显现出来,其一是各种各样的试题太多,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试题面面俱到地解答一遍,而且很多试题没有价值,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其二是没有思考的训练,没有挖掘的练习,往往导致了学习的低效性,这些现象的改变需要在学习中精选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高效复习.

近期笔者在一次课后提问中,尝试了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与同学们一起研究试题处理的角度和多样性,深刻体会了罗增儒教授所描述的“题不在多,有深究则灵”这一话语,让笔者对于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问题培养专研精神有了更多的收获.

问题:已知(fu)=u2+au+(b-2),其中x≠0),若a,b可使方程f(u)=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求a2+b2的最小值.

当4-|a|≥0和a2-4(b-2)≥0时,则2|a|≥b+2,若b+2≥ 0,则即当若b+2<0,则a2+b2>4(舍去).

当4-|a|<0和a2-4(b-2)≥0时,a2+b2>16(舍去).

评析:本题是笔者在复习中,引入的一个函数零点问题.这是标准答案提供的解法,仔细一看该解法也比较工整,推理也比较严密,分类切入也比较合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有的同学会问笔者:这个方法要求根,很啰嗦,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笔者陷入了思考.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陷入标准答案之中,用他人的思考替代了自己的思维,这种“照搬答案”的解法自然是无法吸引同学们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入手,合理探究、共同探讨,培养问题思考角度的多样性和探究的理性精神.

重新思考:本题的变量较多,但是按照次序和整体性而言,首先应该考虑u,从这一字母出发,进而思考a,b,最后解决a2+b2.即(1)求出u的值域;(2)从f(u)=0的根u的范围来得到a、b所满足的条件;(3)求出a2+b2的最小值.笔者将知识处理的流程用框架结构展示出来(如图1所示),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处理所需要的流程,以及所运用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图2所示).

结构分析:(1)上述解法采用了最直接的思路,利用f(u)=u2+au+(b-2)=0的根得到绝对值不等式,进而转化为无理根式不等式解决问题,但是无理根式处理的难度较大,一般学生只能放弃,因此从理论上可行但是学生实际操作困难重重;(2)上述解答中第二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关键步骤;(3)上述解法是从正面入手,环环相扣.

解题反思:从正面角度入手,思维量比较简单,但是运算比较复杂,很明显同学们很难从这样的运算中得到最终的答案.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有更佳的入手角度呢?从哲学角度来说,解决途径正难则反易,是不是换一个角度来得更为容易呢?

从上面的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到,原解法中有三个未知数,a、b、u,在原解法中突出了u的地位,强调了u的优先使用权,a,b退居二线,所以我就以它们的地位不同得到下面的结构特征.

第一问的情况较简单,我们分析的重点放在第二问和第三问,在第二问的解决中始终围绕f(u)=u2+au+(b-2)=0至少有一实根,它的结构特征的探讨如下:

特征1:u2+au+(b-2)=0看成关于u的一元二次方程,在这里突出u的地位.

特征2:f(u)=u2+au+(b-2)看出二次函数y=f(u)与u轴的交点的个数至少有一个,在这里还是突出u的地位.

特征3:u2+au+(b-2)=0处理成一个恒等式问题,a,b,u地位是相同的.

特征4:u2+au+(b-2)=0关于a,b的直线方程,把u看成常数,a,b地位突出.

与此同时,第三问a2+b2的最小值的解决办法将决定整个解题的方向,下面a2+b2的最小值就本题而言体现选取的策略如下:

特征5:a2+b2的最小值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来解决.

特征6:利用基本不等式来求解a2+b2的最小值.

特征7:利用a2+b2的几何意义来解决a2+b2的最小值.

在这里多种特征方式的出现,体现了知识间结构的清晰度和连通性,同时也开辟了解题途径的多样性,为我们下面的新解法做好基础性的铺垫.从我们的上述分析的主要本质步骤和第二问中的特征1、2、3、4以及第三问的特征5、6、7重新组合为更接近问题的深层结构的新解法.

评析:本题的解法是特征3和特征5、6的资源重组,利用恒等式的恒等变化为关于a的一元二次函数来求解,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来求解,最大的优点避开了烦琐的分类讨论,但在式子上过于复杂,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解不出来的.

所以得到f(u)=0至少有一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的区域为(*),其中(*)为表示区域的补集.

利用线性规划知(*)表示的线性区域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a、b的满足的范围,由几何意义知a表示点(a,b)到原点距离的平方.从图像观察,原点到线形区域上的点(a,b),是点到直线2a+b+2=0或者2a-b-2=0的距离的平方最短.易由解析几何知识知d2=时取等号.

评析:此题的解法是常规解法,大部分师生做到第二问的a,b所满足的(*)式,接下去求a2+b2的最小值感觉无能为力,如果没有对a2+b2的最小值的探索是得不到这个解法的.所以我们感到有必要实施解题分析.从而我们另辟新径利用a2+b2的几何意义,结合线形规划知识(本质是数形结合),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评析:此题的解决是在新解1和新解2的前提下,寻求的新的解法.题目的解决关键是把u2+au+(b-2)=0看成关于a,b的直线方程.这正是由于我们对题目反思的结果.既简化计算,又是思维清晰.不失为一种最佳答案.

小结: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到解题分析的重要性和功效.也初步了解了如何进行解题分析.下面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1)确定一个分析的视角:分析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本例的分析角度选取了这样一个模式:提出问题—问题特征—策略选择—资源配置—反思回馈.

(2)解题分析的收获: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从微观层面上,将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深层结构,不仅能简化过程、完善解题,而且会产生陈题新解、难题简解、佳题巧解等效果;

从宏观层面上,将有助于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问题的识别和结构特征,将有助于解题思路的主动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总之,解题后一定要进行解题分析和解后思.一思,解决对的问题,二思,解决优化,三思,解决通法.在分析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技能以及经验教训,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和本质问题,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大的发挥和提高同学们的智力和潜能.

猜你喜欢

评析本题试题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