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茶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7-01-12董明花

中国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永春县闽北佛手

董明花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362600)

永春茶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董明花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362600)

永春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五年(1526)《永春县志》就有茶叶生产的介绍:“清明采者为雀舌,谷雨采者次之,五六七八月采则粗茶;雀舌一斤值银一钱,粗茶三斤银一钱。”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13.7万亩,年产15128吨。其中佛手4.7万亩、年产4500吨,铁观音7.6万亩、年产7200吨,水仙1.2万亩、年产1500吨。永春为全国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县,全国最大佛手茶生产出口基地县,闽南水仙茶发源地和最大生产基地。永春佛手、水仙茶叶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名茶,名闻遐迩。

一、栽培品种

永春县是闽南乌龙茶主产县。1850年左右从闽北引入水仙茶种植,清光绪年间从安溪引入铁观音种植,茶叶栽培品种较丰富。据1990年出版的《永春县志》记载:198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51640亩,其中水仙、佛手、铁观音三个品种占总面积的72%,毛蟹12000亩,黄旦500亩,本山300亩,梅占800亩,乌龙(大叶乌龙和小叶乌龙)400亩,菜茶100多亩,奇兰、大红、桃仁、肉桂、白毛猴、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云南大叶种、福云杂交种、铁云杂交种、虎巷变种等品种种植较少,共500亩。受市场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毛蟹、黄旦等其他品种多数被更新,茶叶栽培品种结构出现了以铁观音(56.0%)、佛手(32.4%)、水仙(9.0%)为主的品种格局,其他品种已少有栽培。永春县与著名铁观音之乡安溪县相邻,安溪铁观音在品种、品质、市场、品牌等方面均极为强势,效益较高,在其带动之下,铁观音成为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而佛手与水仙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永春名茶,市场竞争力较强,栽培面积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永春也曾引入金观音、黄观音、丹桂、肉桂、金萱、紫玫瑰、紫牡丹等品种试种,仅有少量种植。

二、传承与创新

永春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闽北山海交界处,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受到以安溪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茶和以武夷山为代表的闽北乌龙茶的双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又受到台湾乌龙茶加工工艺的影响。永春主栽的茶叶品种铁观音来自安溪,水仙茶叶来自闽北,而佛手茶则发祥于永春本县。水仙茶于19世纪50年代由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在闽北谋生时受雇种茶制茶,回乡时带回茶苗种植引入永春,并采用闽北制茶工艺采制茶叶,其后吸纳闽南乌龙茶制作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台湾、闽南及闽北乌龙茶制作工艺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发酵程度由轻至重,各具品质优点,各有消费群体,实质上并不存在谁是谁非、好与不好,只是各具特色,符合各自的市场需求而已。

传统工艺是茶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技术成果,并培育了与之适应的市场消费群体,最具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永春茶农曾尝试仿效台湾低温轻发酵加工工艺,由于市场消费仍主要接受传统制作的产品,目前大多数茶农仍以传统工艺加工茶叶。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永春县许多茶叶加工企业在夏暑季节采用空调调节做青温度以提高茶叶质量,一些茶叶加工厂采取台湾低温轻发酵工艺加工乌龙茶以适应一些消费市场的需求,均取得较好的效益。

三、自主品牌与借船出海

永春县是佛手茶的发祥地,是全国最大佛手茶生产出口基地。同时永春县是闽南水仙茶的发源地,永春水仙茶的品质与闽北、漳平水仙茶有所差异,各具特色。因此,永春县在佛手、水仙茶的市场销售中,创立自有品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牌。而作为永春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铁观音,多数依托安溪的营销体系与市场网络销售,借船出海。当然,国家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等法规,在市场销售中应规范运作,加强管理,避免违规违法行为。而在农业生产上,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绝不仅在于所辖行政区域,对相邻区域发挥的带动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益

近年来,随着各地铁观音茶叶生产的大量发展,铁观音的市场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而佛手茶因供需相对平衡价格保持稳定;水仙茶则因产量较少而呈价格有所上扬的趋势。因此,作为茶叶产区而言,种植规模应与市场规模相适应,坚持茶区特色,不可因一时价格较高而跟风过度发展,过度生产浪费土地人力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并易因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而造成茶农损失。

五、品牌宣传与消费习惯

20世纪80年代,永春佛手、水仙茶叶均多次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商业部、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又双双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90年代后,永春县主要致力于佛手茶的宣传。举办中国永春佛手茶茶王电视大奖赛、海峡两岸(永春)佛手禅茶高峰会、“永春佛手·茶韵天娇”形象大使选拔赛、2014年秋季永春佛手茶王赛暨奥运冠军永春佛手茶文化推介大会等茶事活动,有效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1997年永春佛手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春佛手茶品牌价值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6.07亿元、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8位,到2016年的14.84亿元、排名第31位。永春佛手品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高。1985年,永春县水仙茶面积约1.7万亩,年产500吨,同时期佛手茶约有0.9万亩,年产200吨。到2016年,全县水仙茶1.2万亩,年产1500吨,佛手茶4.7万亩,年产4500吨。永春佛手茶的种植数量和产量远比水仙茶多,价格也相对较好,说明品牌的宣传对产业发展影响极大。

20世纪80~90年代,铁观音价格相对于佛手茶为高,同等优质的铁观音茶叶比佛手茶价格相差数倍,永春普通民众多数选择性价比高的佛手茶作为家常用茶,长此以往,虽然近年铁观音价格也大幅下降至消费者能接受的价位,但多数习惯于佛手茶的消费者仍以佛手茶为首选,说明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六、发展策略

近年我国茶叶生产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茶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面对当前形势,永春茶叶生产发展宜相对稳定茶园面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茶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永春土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及市场前景分析,全县现有13万多亩茶园,效益低下或立地条件不良的茶园可适当退茶还林或改种其他作物,全县保留约10万亩茶园较为合理,生产规模应与产品市场容量相适应。要按照茶叶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结合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可将永春县划分为三个主体发展区域:以玉斗镇、苏坑镇为主的永春佛手主产区;以坑仔口镇、横口乡、一都镇为主的铁观音主产区及以东关镇、湖洋镇为主的闽南水仙主产区。在品种结构上,佛手、水仙为永春特色品种,现有面积与市场需求较为适应,而水仙茶在加强品牌宣传与市场开拓的基础上,尚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铁观音、佛手、水仙茶叶比例保持4:4:2较为合理。

在加工技术上仍以坚持提高传统工艺为主,而对特定客户或市场采取特定工艺加工,以提高产品多样化与效益。加工产品宜以闽南乌龙茶为主导产品,兼顾红茶、白茶及闽北乌龙茶生产。在品牌销售上铁观音仍以借船出海的模式为主,永春特色品牌中宜加强水仙茶叶的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茶叶品质与质量安全为提高效益之根本,应提倡茶园适度规模经营,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实现优质高效。

猜你喜欢

永春县闽北佛手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方草寻源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金佛手
永春县花卉产业发展前景探析
诗版图 闽北诗群
佛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