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准扶贫落脚点倒逼茶产业扶贫工作机制的思考

2017-01-12曾维超唐海燕

中国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鲜叶茶农服务队

曾维超 唐海燕

(湖北省农业厅果茶办公室)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从精准扶贫落脚点倒逼茶产业扶贫工作机制的思考

曾维超 唐海燕

(湖北省农业厅果茶办公室)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一、找准精准扶贫的落脚点

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石马村是省农业厅工作队的精准扶贫驻点村。精准扶贫不能打乱仗,要找准落脚点。湖北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自开展驻村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访贫问苦、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等这一切工作,都是在围绕着一个目标在进行,那就是增收促脱贫。反映到产业上,那就是让贫困户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石马村全村共有1400亩茶园,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茶叶作为特种经济作物,不同的家庭经营的效益截然不同,经营好的,亩产值有高达8000元以上的,经营差的亩产值仅1000元左右,而贫困户家庭往往属于后者,远远没有发挥出茶园应有的效益,白白浪费了资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采摘劳力不足,二是大宗茶加工能力有限,三是产品品质不达标。找到了病根,工作队开始对症开方,逐一排除顽疾。

二、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解决劳力不足

从水田坝村方向走进石马村,一路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茶园,坝子上、堡子上、梁子上,凡是能够开垦的地块都种上了茶叶。生产季节,茶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但仔细看来,都是哪些人在采茶?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放学回家的学生娃、留守在家的妇女,唯一缺少的是青壮劳动力。

劳动力严重不足,已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贫困户家庭,问题更为突出。工作队曾在田里看到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婆婆搬张凳子坐着采茶,“家里没有现存的劳力,田里的几亩茶,就靠我和孙子在采,根本采不来”,老婆婆指着一旁年幼的孙子很无奈,“身体不行了,采一斤得一斤的钱,不采就什么都得不了。”靠这样一支“386199”部队,如何能够打赢产业扶贫的战役?

产业发展急需一支生力军!这是工作队经过一段时间调研把脉后,得出的一个统一的结论。这支生力军就是农机专业化服务队伍。

工作队迅速成立了石马村金土地茶叶农机服务队,制定了健全的章程,配备了微耕机、采茶机、修剪机、割灌机、机动喷雾器等茶园生产机械,培训了一批操作熟练的机手,并配套了统一的服装。

为了让这支生力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工作队建立了“合作社+服务队+茶农”的利益链接管理机制,新成立的服务队挂靠在石马村金土地专业合作社下,由合作社统一机耕标准、采摘标准、修剪标准、病虫害统防统治标准,服务队接受合作社的管理,但在经营上保持独立,在与茶农服务过程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获取收益。

为了鼓励贫困户参与到机械化生产中来,工作队做了不少工作。一是在思想上,多次与贫困户进行深入交流,用算细账的方法,让贫困户看的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针对贫困户,工作队制定了一套奖励办法。贫困户按市场价格购买农机服务,工作队年底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照服务费30%~50%的比例,返给贫困户。既保证了服务队的市场化运作,又有效缓解了贫困户的负担。

服务队的产生,让贫困户手中的茶园产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效益翻倍提升。

三、扶持村级茶叶加工厂提升带动能力

在不少的茶叶产区都有这样的现象,茶农一般只采名优茶,大叶子茶基本不采。原因是本地加工企业只生产名优茶,夏秋季的大叶子茶不收。从一年的产量来看,大宗茶占到大部分比例,从茶农的收入来看也占到一半,企业不加工,那么茶农就平白损失一半收益。

石马村拥有1400亩的茶园,而全村只有一个年产能不到30吨的小型加工作坊,虽然当前鲜叶收购是流动式的,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配比显然是不科学的。

原来的石马村小茶厂就是一个小作坊,几台简陋的设备随意摆置,上面布满了灰尘,锈迹斑斑;烧火区与加工区完全混在一块,卫生环境差、空间狭小、设备老化落后,完全不能满足本村茶叶生产需要。

工作队决定把石马村加工车间的提档升级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厂房适当扩建,增加厂房面积80平方米;二是将烧火间与主体加工车间隔离开来,满足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三是增设专门的鲜叶收购区,为茶农上门卖鲜叶提供方便,并建设鲜叶摊放平台,保证鲜叶摊放不落地;四是更新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包括滚筒杀青机、揉捻机、冷却风选的输送装置、名优茶理条机、烘青平台、摊凉车、烘焙箱等,并按照新的生产设计的要求,重新安装配置生产线。

改造后的加工车间,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生产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能达到60吨以上,同时产品与上游出口企业伍家台茶业有限公司形成市场对接,有效保障了茶农的鲜叶按照标准应收尽收。

四、绿色生产确保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石马村茶叶鲜叶原料品质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品种、采摘标准,还是质量安全,在全县来看都是受关注的,出现过茶贩子前来抢收的现象。出口企业伍家台茶业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石马的茶叶质量安全,才签订了购销协议,石马的茶叶鲜叶收购价总是高于外面的价格。

从现状看,石马村茶叶基础是好的。如何将目前质量安全的优势保持下去,工作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开启了“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今,在石马村大坝集中连片茶园中,可以看到一个个沼液喷头如雨后春笋般地矗立在茶行中央,煞是壮观。这是工作队今年花大力气实施的一个生态农业项目,该项目配套资金71万元,建成240 m3的沼液调配池,配套管道及运输设施,对石马村大坝集中连片的茶园实施无动力沼液喷灌施肥,覆盖茶园面积近200亩。通过该项目,将沼液等有机肥输送到茶园中来,有效减少茶园化学肥料使用。

二是开启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目前很多来到石马的游客,很容易被那一面面悬挂在茶园中的黄色、蓝色的“旗子”以及矗立在茶园中的“路灯”所吸引,不明就里都会很惊讶询问是干什么用的,每当这个时候,茶农都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那是茶园防治病虫害用的。如今,项目覆盖的1000多亩茶园中,依靠测报灯、性诱剂等建立起了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培养茶农“防大于治”的防治理念;配置了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30台、粘虫色板2万张,建立了茶叶生物农药专柜,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指导茶农科学使用生物农药,依靠村农机服务队进行统防统治,从根本上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

三是建立健全产品可追溯制度。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在收购区建设茶农鲜叶小样留样柜台,追溯产品质量安全,这是一个有效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又很便于操作的手段。在工作队的建议下,石马茶叶加工车间很快建立了一个留样柜台,对每一天前来卖鲜叶的茶农进行小袋记名留样,分组保存在留样柜里,直到这一批产品销售出去抽检合格,样品方可销毁。一旦产品抽检出了问题,就可以通过小样检测,追溯到卖鲜叶的责任人,有效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五、后 记

产业扶贫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资源最大效益的同时,还要极力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要搞掠夺性经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鲜叶茶农服务队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老党员“卖”茶忙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鲜叶保鲜贮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茶鲜叶反射光谱和色差特性及其应用初探
“早春茶”开采
茶乡人家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