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形势认识 推进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7-01-12段新友

中国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园全省茶叶

段新友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

深化形势认识 推进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段新友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

四川是全国茶叶主产区,川茶和川酒、川菜是四川的三张名片。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川府发[2014]1号文件和川府办发[2014]101号文件,省委书记王东明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已先后10次对发展川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同时,省长尹力、省委常委曲木史哈等省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加大了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努力构建多点多级发展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川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基地集聚扩大

2016年全省茶叶面积33.13万公顷,比2012年的26.65万公顷增加6.48万公顷,增长24.3%。其中,宜宾、乐山、雅安三市茶园面积20.11万公顷,占全省的60.07%,20个茶叶重点县达到25.2万公顷,占全省的76.06%。

2.产量大幅增加

2016年茶叶产量达到29.0万吨,比2012年增加8.08万吨,增长38.62%,其中名优绿茶达19.6万吨,红茶产量2.1万吨,藏茶3万吨,茉莉花茶2.55万吨,已形成“一主三辅”优势茶产品格局。

3.助农增收显著

2016年全省初级产品产值达到190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到550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1倍。70%以上的茶园分布在盆周山区,这一区域都是贫困地区,茶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2016年,全省400万茶农人均比上年增收412元。名山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53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人均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各地涌现了一批年收入上10万元的种茶大户,种茶致富大有可为。

4.区域品牌打造取得新突破

省级区域大品牌“天府龙芽”正式确立并亮相,省政府三年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打造“天府龙芽”品牌。“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省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8个,“蒙顶山茶”区域品牌价值23.68亿元。中国驰名商标14个,著名商标68个。

二、正确认识川茶产业发展形势

1.川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际看,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茶叶是人类最古老的饮品之一,也是当前世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饮品之一。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饮茶,60多个国家产茶。世界茶叶产量由2001年的305.8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528.5万吨,15年间增长了72.83%。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茶与健康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各国对茶叶保健功能的推广与宣传,全球茶叶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357.3万吨增加到了2015年的494.4万吨,10年间增长了38.37%。

从国内看,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产业链不断延长。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287.73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57.8%;茶叶产量227.8万吨,占世界茶产量的43%;毛茶产值1520亿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人口增加,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国内消费量还将不断增加。

从四川看,茶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产业规模跨上新台阶,全省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和茶叶总产值均占全国的10%以上,均居全国前三位。二是产业化经营迈上新水平。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有6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达到5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867个,省级示范社67个。三是品牌打造上取得新突破。省级区域大品牌“天府龙芽”正式亮相,“天府龙芽”广告正在四川卫视新闻黄金时段和中央二台《对话》栏目播出。四是科技支撑能力增强。近年来,引进省外茶树新品种40个,审定茶树新品种15个,4个品种认定为全国茶树新品种;全面推广名优茶机制、机剪、机采技术,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川农大、省茶科所、宜宾职院等人才培育、科研体系和农业茶叶推广体系完善。

2.川茶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四川是茶的故乡,也是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二是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选育培育了地方良种30多个。三是四川气候条件独特,是全国规划的名优绿茶和出口茶基地。四是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含量比省外茶区高3~5个百分点,香高味爽、耐冲泡,特色突出。五是早茶优势明显,比浙江、江苏等绿茶主产区早20~30天上市。六是四川茶类丰富,绿茶、红茶、黑茶品质优异,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

3.川茶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川茶产业在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值增长、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把川茶产业放到全国去看,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一是区域大品牌不响。最突出的问题是就是品牌多、名牌少,没有一个像铁观音、龙井、普洱茶等那样叫得响的区域品牌。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川茶虽然原料丰富、品质优良,但还只是在工商登记在册的加工企业就达4700多家,太多太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在省外大中城市,四川品牌的茶叶还比较少,原料形式销售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定价能力较弱。

三是综合利用率较低。茶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夏秋茶利用率不高,亟待做好综合利用这篇大文章。

四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川茶产业注重生产多,对市场建设开拓、品牌打造重视不够,营销队伍建设、渠道建设滞后;坐等买家上门采购多,主动出去推销少;原料形式销售多,自有品牌销售少;对外市场开拓不够,多年来,川茶直接出口量少,出口值低,在全国排名长期靠后。

三、川茶产业发展对精准扶贫脱贫贡献突出

四川省茶园75%以上分布在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茶产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十分突出和重大的作用。

一是从分布看:全省32个茶叶优势县,其中19个属于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占60%,占全省88个贫困县的21.6%,川东北的万源市、宣汉县、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旺苍县、青川县、平武县和北川县9个优势县全部是贫困县、占100%。全省20个千亿重点县,其中11个是贫困县、占55%。

二是从占比看:在面积上,19个贫困县茶园面积达22.67万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69%,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在产量上,茶叶产量13万吨,也占全省茶叶产量的50%以上。在茶农数量上,19个贫困县茶农达230多万人,约占全省400万茶农的58%。同时,带动贫困县100万以上劳动力在茶叶加工、营销等各环节就业。

三是从产业发展结果看:分布在贫困县的茶叶专业村,都已不是贫困村,许多已是富裕村、小康村。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高县羊田乡禾丰村等产区人均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旺苍县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上万亩,社员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四是从发展潜力看:全省茶园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是生产有机、绿色、生态茶叶的最适生态区。通过发展关联度大、比较效益高、带动力强的茶产业,既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源禀赋优势,也能发挥茶园生态效应,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对于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上述地区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创新驱动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思路

按照川府发[2014]1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理念,集中建设“两带两区”产业基地,发展“一主三辅”优势产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点多极优势集中发展区,建成茶叶产业强省。以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安全高效茶园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稳定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提高效益。以建设产业强县为平台,培育区域大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2.主要措施

(1)强化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创新产品开发,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发展市场需求大的优质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二是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培育,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实施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生产,推进企业实施加工厂环境、设备和工艺的改造。

(2)强化绿色发展,建设标准化基地。一是进一步优化布局。集中建设“两带两区”,建成20万公顷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13.33万公顷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0.67万公顷优质茉莉花集中发展区和宜宾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集中建成20个1.33万公顷以上的茶叶基地强县。二是建设标准化安全高效机采基地,改造提升老茶园6.67万公顷,到2020年,全省建成16.67万公顷茶叶机采基地。三是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主产区充分利用茶史古迹和生态优势,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打造茶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茶业旅游特色基地和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家庭茶庄、家庭农场等,开展茶园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强化共享发展,打造区域大品牌。一是推进区域品牌打造,按照分级打造的原则,省上集中组织企业实施“天府龙芽+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并由川茶品牌促进会实施统一宣传、打造。二是大力支持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即“三山一早”等地方区域品牌打造,对地方区域品牌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创新开发、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参与品牌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努力拓展国内外大市场。继续举办好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组织川茶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重大茶事活动,拓展国际国内茶叶市场。

(4)强化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促进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川茶2号、峨眉问春等茶树新品种和茶叶机采、绿色防控等重大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发挥基层技术骨干作用。三是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鼓励茶企建立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四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川茶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快产地茶叶交易市场新(改、扩)建,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规范市场秩序。

(5)加大精准扶贫扶持,为精准脱贫构建产业支撑。各优势产区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好规划,加强指导,精心服务,只要优势区域,土壤生态适宜,地方政府重视,老百姓乐意,都要大力支持,特别是对整体推进的贫困村,更要全力支持,为贫困地区茶农的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茶园全省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