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

2017-01-12雷银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9期
关键词:手部患肢瘢痕

雷银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小儿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

雷银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小儿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0)

目的 探究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到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患儿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有明显好转(t=11.210,p<0.05) ;在半年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8例患儿(52只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的25例(30只患肢);恢复较好的20例患儿(18只患肢);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3例患儿(4只患肢)。结论对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能够使患儿紧张、焦虑、抑郁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小儿手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围手术期护理

瘢痕挛缩是由于烧伤后皮肤大面积坏死,软组织受损后没有及时修复而形成的[1]。少儿的皮肤角质层薄,同等情况下手烧伤的程度较大人严重,难以恢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会造成功能发育障碍,引发瘢痕增生、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对少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手部瘢痕会让患儿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畸形整形修复对患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症状有一定成效,但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帮助患儿舒缓内心紧张的情绪,促使患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对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效果的作用,现将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到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患儿共48例,其中,男性患儿有27例,女性患儿有21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7.5±2.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3.4±1.5)年,指间关节畸形23例,腕关节畸形25例。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 依患儿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先对患儿手部 瘢痕挛缩部分给予充分松解,使其复位到正常位置;再对患儿部分增生性瘢痕给予切除,切除时尽量避免伤及其他完好皮肤[2]。

1.2.2 护理方法 成立护理管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划分责任,层层传导,将工作细分到每个人,并制定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合院实际情况制定2017年度护理质量管理详细计划,包括对总体目标、工作范围等内容的制定;加强对关键敏感指标的监测,把每天记录的数据上传至系统,统一规范格式,定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循环管理小组不定期抽查,并随时监控全员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对病情严重患儿应增加巡房次数,重点观察。夜间安排有资历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督导,资历较浅的护士参与其中,以老带新,弥补新护士对护理质量工作的不足,提升其处理突发状况、检查病患的能力,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

由小组组长检查护理情况,与预定目标相比,考察内容包括:每日制定工作是否完成,护理质量是否达标,有没有按正确的护理规定操作等等。质量管理小组搜集数据汇总、分析和总结,将质控检查结果每周通报一次,并在每月的检讨会上反馈,对于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持续改进。

(1)术前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儿手烧伤部位用温水浸泡,使瘢痕软化,促进血液循环流动,同时帮助患儿做适当的手部活动,以防关节长时间不动而出现麻木的症状;与患儿及其家属友好沟通,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应处理措施,列举成功的烧伤后瘢痕挛缩行畸形整形修复手术案例,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使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患儿交流时先了解患儿性格和心理活动,用平和且易亲近的语言沟通,舒缓患儿内心紧张的情绪。同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查,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告知患儿术前6h禁止进食。

(2)术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对手术室内各项物品及器械进行消毒,并对患儿进行细致的照顾,观察患儿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减少术中意外发生,护理人员还可将患儿手握住以增加其安全感,缓解患儿内心恐惧感。

(3)术后护理 ①保持病室温度在20~25℃,协助患儿取得正确的体位;由于患儿爱动,所以站立或坐位时需对患儿的患肢进行固定,使患肢悬吊于胸前,让患儿在7~10天内尽量减少活动,特别是手部活动,避免导致错位现状而影响皮片成活。

②患儿手部矫正后需用手部功能支具将挛缩畸形关节位置固定住,并且还需不断调整支具的张力和牵引力,挛缩处包扎时需将每个手指和掌心处分别用纱布包扎起来,注意在包扎过程中拇指向外伸展,腕部背屈15°,掌指关节屈曲呈70°,中指、食指、无名指、大拇指的指间关节保持伸直,拇指对着掌心。包扎时不可过松或过紧,避免血液发生回流受阻而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等现象。观察患儿手部血液流动情况,若指端过白则说明动脉供血不足,若指端过紫则说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以上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做好处理。

③患儿手部由于长时间固定不动,难免会造成血液流动不畅,以及关节僵硬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儿的患肢进行按摩,协助并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如伸屈、内收、手指弯曲等动作,注意运动量逐步增加,不可一蹴而就。

④小儿天性爱玩水,因此,护理人员可对患儿进行温水浴治疗,开始一周使水温保持在39~40℃,重点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清洁,使瘢痕软化;第二周使水温降至38~39℃,可在水中放一些小玩具,以帮助患儿在抓拿过程中锻炼关节。每次一小时,每日两次,持续6周。

⑤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定期随访,并做好记录,了解患儿恢复情况,并指导患儿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画简笔画、穿衣、刷牙、抓握等,在抓握物体时要注意其重量,由重到轻,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选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对患儿的情绪进行评估。DSRSC量表总分值高于15表明有抑郁情绪[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输入至SPSS15.0统计学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抑郁情绪变化情况

护理前,患儿均存在抑郁情绪,DSRSC量表总分为(16.95±4.56)分;护理后,患儿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有明显好转,DSRSC量表总分为(8.01±3.12)分,t=11.210,p<0.05。

2.2 患儿恢复情况

在半年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8例患儿(52只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的25例(30只患肢);恢复较好的20例患儿(18只患肢);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3例患儿(4只患肢)。

3 讨 论

手部被烧伤后,极易引起瘢痕挛缩畸形,轻度手部活动受到限制,严重者则会引起关节僵硬、血管收缩,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有研究显示,少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程度要比成年人更为严重[4-5],行整形修复手术是改善患儿皮肤现状,使其逐渐恢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在患儿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也是帮助患儿尽早恢复的必要措施,科学的护理对预防瘢痕挛缩畸形复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术前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告知其手术的成功率,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缓解其术前的紧张情绪,消除患儿内心的恐惧;术中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做出相应的处理手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关注患儿手部血液流动情况,定期做好检查记录,并对患儿进行精心的照料,叮嘱患儿术后注意事项,以便患儿能及时康复,如在饮食方面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多以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6-8]。出院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指导患儿做适量的手部运动,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围手术期护理的患儿的术前和术后抑郁程度及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综上所述,对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综合护理,使患儿紧张、焦虑、抑郁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王景霞,张海霞.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122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疗美容,2014,17(3):142-142,120.

[2]杨琨,彭晓红,马少林,等.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127例围手术期护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98-1199.

[3]蒋晓燕,魏庆华.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0):146.

[4]师红玲.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6,6(8):70-71.

[5]吴奕垣.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1):250.

[6] 童秋琴,罗翠玲,邹密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61-162.

[7] 丁架月,朱薛锋,庄初晨等.封闭式负压吸引应用于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12(4):414-416.

[8] 欧阳天祥,郭恩覃,张明利等.薄皮瓣修复小儿手部严重挛缩畸形[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155,16(6):356-357.

Study 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in Children 's Hand Burn

LEI Yin-yi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jian Province, 3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ildren's plastic repair of scar Contracture malformation after hand Burns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Selecting the children during 2013.5 to 2017.7 with plastic repair of scar contracture malformation after hand burns, a total of 48 cases of childr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of nursing effect.Results Nursing children with depressed mood are improved, has obviously improved(t=11.210, P < 0.05); discovered during six months of follow-up, 48 children with 50 limbs, good 30 limb functional recovery; restore good 20 cases, 18 of the affected limb; 3 children of different degree of dysfunction 4 limbs.ConclusionThe plastic repair of scar contracture malformation after hand burns in children of peri-ope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re, enables children with symptoms of stress, anxiety,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 eas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promoted on the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pediatric hand burn;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plastic surgery; perioperative nursing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09.028

雷银英(1983-),女,畲族,本科,护师

猜你喜欢

手部患肢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