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2017-01-07宋学雄朴英姬郇延军李方正姜忠玲

考试周刊 2016年100期
关键词:实验课程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宋学雄+朴英姬+郇延军+李方正+姜忠玲

摘 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兽医学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战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赋予了兽医学更大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大学本科教育要重视培养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兽医应用人才。兽医学教育要顺应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重新定义应用型兽医学人才的素质内涵,用整体知识观改革基础兽医学教学体系。作为动物微观形态学实践载体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是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独立课程,所以必须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使之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衔接和知识转化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微观形态学 实验课程 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其基本职责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1]。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将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纳入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更加促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或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兽医学教育要顺应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应重新定义应用型兽医学人才的素质内涵,用整体知识观改革基础兽医学教学体系,动物微观形态学课程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实践。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动物微观形态学知识学习以《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载体,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学习微细结构与功能关系,是动物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体系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自2013年我校入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3],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即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分离形成单独课程,并增加实验课程学时至24学时,开设12个实验。微观形态学的实验部分形成独立的课程之后,如何把这门课程建设成为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课程组在三年多的实验教学实践中,碰到过问题、进行过改革、取得过成绩,并产生了进一步的改革设想。

1.动物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动物微观形态学是在大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在细胞、组织和器官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研究它们的微细结构,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学习奠定基础。微观形态学的实验课程,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更好地把正常的组织结构知识转化成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知识。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在学生的知识转化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课程体系上的问题。传统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是整个课程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只观察正常组织结构,与病理组织结构完全脱节,而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与《动物病理学》的教学相隔一个学期,学生基本忘掉了正常组织结构内容,所以在知识的衔接和转化上存在很多问题。课程体系改革之后,虽然《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成为独立课程,并增加了实验课时,但由于执行的是原来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在加强学生的知识衔接和转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效果。因此,如何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真正发挥单独设立实验课程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传统微观形态实验课程基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看片—教师答疑—完成绘图作业”的固有模式,这种模式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导致学生上课松散、积极性低下。因此,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改革目标,是动物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最后,考核方法上的问题。传统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成绩,只计入平时作业成绩或再加期末组织切片观察考核成绩。《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成为独立课程之后,这种考核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也不适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合理和综合评价。

应用型人才名校建设工程就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必然会体现课程的意义。

2.动物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如下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是以知识整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动物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将动物微观组织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的验证性课程,这门课程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更要使学生增强衔接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引入整体知识观非常重要。整体知识观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并可整合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整体知识观可以保持本科课程中各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本科教育内容尽可能系统并连贯形成整体,从而建立起一种综合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更连贯的知识观,具备更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4]。所以,用整体知识观科学安排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原有《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把实验体系分成三个模块,即基本组织学、器官组织学和病变组织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组织学主要使同学们观察和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特征性结构,为观察和掌握器官组织学奠定基础;器官组织学和病变组织学模块在教学中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解时特别强调各器官主要的结构部位和结构特征,以及常引起病变的结构部位,并指导学生在观察正常器官组织切片的基础上观察特征性的病变结构。通过这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正常结构和病理结构的知识得到一定的整合,更加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原有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课程组做了如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新技术,课堂开始讲解时,教师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口头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化图片,直接指导如何寻找和定位所要观察的目标,并指出哪些是关键的组织结构,哪些结构容易引起病变等,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和适应观察状态。其次,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尽量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10分钟),尽量增加学生的观察时间(50分钟),留出学生汇集问题与交流时间(10分钟),加入课堂随机考试(15分钟),教师总结评价(5分钟)。其中,学生问题汇集与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随机考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引入假设法、比较分析法、排除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呼吸系统实验中给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患了肺炎,那么根据组织学理论判断主要的病变发生在哪些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正常结构特征如何,炎症时发生哪些变化,然后比较分析正常组织结构和病变组织结构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引人入胜,极大提高了学生观察切片的积极性。

最后是以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完全依靠期末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师教学效果并不合理。《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成为独立课程之后,成绩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改革。课程组经两年多实践,将考核评价体系修改成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堂测验、期末考试五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30%、20%、30%。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迟到、早退、聊天、看手机、看课外书等;实验报告书主要看完成实验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课堂测试为随机抽查测验所观察的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随机抽查4-5名学生;期末考核为综合性的考试,包含整个观察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评价机制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地全程督促,使学生的实验成绩得到具体量化而更加合理。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生们意识到微观形态学实验课程的实践活动对他们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了他们对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3.进一步改革设想

从整体知识观的角度来看,微观形态学不是独立的、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与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知识都必须要衔接和转化,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知识,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将所学知识进行衔接、转化并归纳成整体知识的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改革,必须要体现这个关键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课程组计划将以《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为基础,建设成《兽医形态学实验》课程,这个课程包括正常组织形态学、病变组织形态学及组织切片技术。这几个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既能实验又能实践,会更加提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衔接、转化及归纳成整体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07):65-66.

[2]蔡敏,詹婷婷.教育部:创新精神培养将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70.

[3]李宝笃.以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管理观察,2013(06):38-41.

[4]蒋珍菊,赵修文.基于整体知识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39-140.

猜你喜欢

实验课程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