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1例
2017-01-03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
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1例
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
化脓性汗腺炎;中西医结合;中药熏洗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2013年8月27日来诊。主诉:双侧臀部多发结块红肿疼痛10余年。既往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Hg(1 mmHg= 0.133 kPa),双侧臀部肿胀,皮色暗黑,多个溃口流黄白色稀薄脓汁。左侧病变范围约30 cm×30 cm创面,右侧约20 cm×20 cm(图1)。臭秽。沿溃口探针可探及皮下多条窦道、相互贯通。舌红,苔黄腻,脉滑。化验单:血常规提示:WBC 10.3×109/L,中性细胞比率70.2%,血红蛋白128 g/L;C反应蛋白59 mg/ L;肝功:白蛋白 30.3 g/L。即时血糖:4.9 mmol/L。诊断为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请肛肠科会诊,瘘管和肛管无明显联系,肛管直肠无病变。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第2 d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于皮下窦道广泛切开,钝性分离皮下窦道腔隙,搔刮窦道壁的炎性及坏死组织。因病变范围广泛,出血较多,未行病变皮肤切除,予油纱填塞止血。取皮肤全层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失血约500 mL,术后输红细胞悬液2 U。术后第2 d臀部胀痛减轻,切口皮下存在较多窦道(图2)。此后间断切除窦道上方皮肤,保留健康皮岛。因皮肤质地硬韧,局麻效果不佳,在切除病变较多时,术前20 min肌注杜冷丁100 mg以镇静止痛。每日红光照射(普门Carnation-33光子治疗仪)1次/d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病理回报见纤维组织及汗腺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形成,符合表皮囊肿伴感染。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对多种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继续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中药汤剂100 mL,3次/d口服。处方:白芷20 g,贝母15 g,防风15 g,赤芍药15 g,当归尾20 g,甘草15 g,皂角刺(炒)15 g,穿山甲(炙)3 g,天花粉20 g,乳香10 g,没药10 g,金银花30 g,陈皮15 g。换药前使用中药熏洗坐浴。药物组成:五倍子60 g,黄芩60 g,黄柏30 g,芒硝20 g,荆芥20 g,朱砂20 g,白芨20 g,明矾20 g,百部20 g,金银花30 g,菊花30 g。煎液300 mL,兑开水2 L,先熏,待水温适宜时坐浴约15~20 min。切除病变皮肤后的创面应用院内制剂一效膏(朱砂、炉甘石(煅)、冰片、滑石粉)掺入八二丹外用,以祛腐生肌。
行多次切除变性黑褐色病变皮肤,窦道底部逐渐上皮化,患者于2013年11月15日出院,门诊换药治疗。经过4个月的治疗,创面基本愈合(图3)。患者术后8个月复诊未见复发;术后3年复诊未见复发(图4)。
2 讨论
化脓性汗腺炎是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反复发作,广泛蔓延,形成范围较广的慢性炎症、小脓肿、复杂性窦道和瘘管形成。发病部位多在大汗腺分布区,如腑下、肛门、生殖器、臀部、股部、腹股沟、乳晕、脐部和外耳道,发生于肛门周围者称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在中医学中属“蜂窝漏”、“串臀瘘”的范畴。20~40岁身体肥胖多汗的人易患此病,女多于男。本病长期不愈有恶变可能,大多发生在病后10~20年。治疗可采用切开引流、去顶开窗、中药化腐清创,同时结合术后抗感染、配合局部中药换药、中药熏洗的中西医系统方法治疗,后期可予皮片移植修复加快创面愈合,有效地减少了复发率。鉴于本病例病变范围大,如Ⅰ期切除全部病变皮肤,组织损伤大,不利于恢复,故采用间断式去顶开窗法。皮下复杂迷宫状的瘘道通过开窗方式手术,可使窦道完全暴露,有利于创面清创、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应用,加速创面愈合[1]。单纯采用切开引流和抗生素治疗不能彻底治愈,切除病变皮肤才是根治的方法。本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标本兼顾。术后早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于改善全身情况,防止毒邪入里、旁窜等,均有明显疗效,并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笔者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Ⅰ期行病变皮肤全部切除后负压封闭引流,培养肉芽创面后植皮,会缩短病程且减少患者痛苦。
图1术前
图2术后1 d
图3术后4个月
图4术后3年
[1]冯六泉,宋伟平,石淑敏,等.顶端切除旷置加中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486-2487.
(收稿:2016-08-26 修回:2016-10-20)
(责任编辑 张庚扬)
R632.9
A
1007-6948(2016)06-0627-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6.06.036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沈阳 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