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规矩 新时代

2016-12-23李彭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规矩荆州规矩

在远古部落,人们就形成了独特的行为规范,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中华民族一步步完善着礼仪制度。即便是经过礼崩乐坏的朝代,仍有一些东西保留下来,在历史的演变中,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就是老规矩。

中国自古重礼,许多流传多年的老规矩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温良恭俭,忠厚处世”、“见了长辈要请安行礼”、“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有不少束缚人性的规矩,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女子要裹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老规矩,不论是非对错,千百年来,人们的确严格遵守着。

然而,时光流转,不觉何时,老规矩已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人类的行为准则似乎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变化微不可察,但却撼动了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人们忘记了“孝亲敬长”,随意向父母发火,甚至有成年子女拒绝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人们忘记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许多青少年坐下就跷二郎腿,站也是歪歪斜斜;人们忘记了“诚信做人”,社会上假冒伪劣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时代在飞速发展,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们在不断退步,一步步摒弃着积淀千年的传统,一步步退化回不懂礼仪的蛮荒时代。

人们总在叹息规矩束手束脚,殊不知,若真正丢失了所有老规矩,社会只会是一片混乱。如今我们的社会,已大有向“混乱”演变的趋势:“中国式过马路”几乎是全世界的笑柄,“中国式排队”也往往以争抢和拥堵告终,“踩踏事件”已屡见不鲜。再看看我们的少年们,与父母吵架动手,违反学校纪律,见了熟人只是冷漠相待,爱理不理。丢失了老规矩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已不能修补荒凉的人心。

诚然,老规矩中亦有需剔去的糟粕,例如“守孝三年”、“女子缠足”……但相对传承千载的礼仪传统而言,这些不过是白璧微瑕,终会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席卷而去。真正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每一个家庭弘扬的家风。

近日,社会上掀起一阵“重拾老规矩”的热潮,许是放纵太久的人们终于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看法不一,但能肯定的是,若还不“请”回沉寂多年的老规矩,只怕华人的素养就彻底完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能够在五千年的光阴淘洗中历久弥新,足见其正确和珍贵。人人“尊老爱幼”,才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事事“以礼为先”,社会方可井然有序;处处“忠厚传世,勤俭持家”,才能感受到风清气正,人们的生活才能日益富足;“食不言、寝不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古训,也将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在发展的世界里展现无穷魅力。

新时代尤需老规矩。沉淀千年的老规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言行举止的规范,更是经过历史打磨的厚重与底蕴。正如北京之所有为首都,绝非只因其繁华,更因那独有的规矩为古城平添庄严的气魄;荆州之所以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这儿有几座城墙几栋楼,更是因为历尽沧桑岁月流光千载后沉淀而成的韵味,荆州的老规矩无处不在,这是荆楚独特的色彩,是礼仪之邦的内涵所在。

老规矩的气韵流转千年,在新时代的火焰里涅槃重生,只有它,能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能让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的礼仪之花绽满神州。

重拾老规矩,在新时代里款款前行,愈飞愈高。

李彭源,湖北省荆州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老规矩荆州规矩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有的“老规矩”,还真不能丢
“按规矩办”
崛起的荆州诗歌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