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试作文应运用逻辑知识加强论证力度

2016-12-23李宗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辨析作文题概念

从2015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到2016年的漫画作文题,题型的“大变脸”只是表象,真相是:作文题背后的核心要求如思辨能力、理性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等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有愈加强化的趋势。作文备考应不拘泥于对题型的研究,而回归逻辑思想、逻辑思维的根本。

以下以2016高考全国I卷及2016广州一则作文题为例,具体说明运用逻辑知识促进论证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概念”的知识直指思维本质,提高写作思维“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作文的关键概念与作文的主题思想间具有重要相关性。2015年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2016年的漫画作文,都隐含着“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的要求,这个“关键概念”,也就是作文材料中的思维着力点、思维生发点。准确地理解概念,其实也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材料含义。

如2016全国卷中的漫画,涉及到的人物(优差生)、分数(进退)、面上印痕(奖惩)、表情(痛苦与喜悦)等几要素,便是材料中的“关键概念”。不对这些概念进行思考、辨析、概括与定义,就无法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与含义。

对“关键概念”进行分析、提炼与定义,能够多层次地不断挖掘写作深度:基础层次,是否准确、扣题;中等层次,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较高层次,作文是否深刻、具有思辨性。

因此在论证过程中,要给重要概念“下定义”,进行分析、提炼、概括,以揭示概念的内涵。亦即用“某概念是什么”的句式,透过表面现象分析概念本质,一针见血地揭示主旨内涵。

如2016高考全国I卷范例:

一个打在“退步2分”的优生脸上的掌印,体现的是对退步、失败的惩罚与无法容忍,其实质是充斥于家长和社会之中的一种“苛求完美、厌恶失败”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然而完美稀缺,失败常有,面对成绩进退,我以为,追求完美而不强求,正视失败而不恶视,才是教育良方。

文章给“掌印”这一概念下定义,先在浅层将之定义为对退步与失败的惩罚,然后更进一步将之提炼、概括、定义为急功近利的教育观,挖掘出掌印这一概念的社会内涵、教育内涵,既“切合题意”、“突出中心”,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谓深刻精辟。

二、运用“划分”与“判断”的知识,提高写作的“思辨性”

思辨,即思考与辩论、辨析。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对思辨性有明确要求,如2015年全国卷、2016年广州一则作文题,都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明确指令。2016全国I卷作文题虽然没有明文要求,但把优差生、进退、奖惩等图案要素放在一起,也隐含了进行对比、权衡与选择之意。

运用逻辑知识可从两方面提高写作的思辨性。

一方面,可运用“划分”的知识对概念进行划分,揭示其外延,对不同“事物(概念)内部关系”进行比较辨析。

如2016广州一则作文,三则新闻都同属“暖闻”,然而其暖点又各有不同,应对其作进一步划分以体现彼此差异。有差异才能比较;有比较才能进一步权衡、选择。

如将油条哥的暖闻划分为“道德人性之暖”,将医生父子的暖闻划分为“人情之暖”,第三则新闻划分为“社会关怀之暖”,则同一概念之中便出现了区别与差异,有利于考生作进一步的思考辨析。

另一方面,可运用“判断”的知识表现辨析、权衡与取舍。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有所断定”与“有真假”是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性质。有所断定指的是对思维对象的肯定或否定;有真假指的是判断本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为真,不符为假。

对相应的“暖闻”有肯定或否定的断定,其实就是对相关现象和事理的一种选择。三则新闻,对其一进行肯定判断,也意味着对另两则的否定,这就是最简单的“选择”。

其次,可借用“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等判断形式进行权衡与选择,激发思辨火花。

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假言判断包含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选言判断其实就是选择复句;联言判断实质是并列复句。综合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可对思维对象进行更深入、详细、多维的比较推理,深刻呈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与差异,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判断会更具思辨力度。如:

如果所有从业医生都像材料中的医生一样为公忘私,那么医患关系便可趋向和谐;如果所有机构都像画展主办方一样以人为本,那么弱势人群也将享受更多的阳光温暖。但我依然认为,只有当所有人都如油条哥那样拥有人性底线时,源自于人的光辉与温暖才有可能催生出如善良、良知、无私等美好之花。因此,油条哥的新闻,其“暖”之代表性,更胜其它两则新闻。

文段先用了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就……),体现了对两则暖闻的思考判断,而后话锋一转,通过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才……),展现了首则新闻在“暖意”代表性、现实必要性上与前二者的差异,最终作了一个优劣、高下的断定。整段话在整个内在语言逻辑上有深刻的比较和分析,有意思上的转折与递进,体现了层次丰富的逻辑推理过程,极具说服力与思辨力。

三、运用“推理”与“论证”的知识,增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创性

论证包括论题、论据、论证方式,对应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它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在议论文写作中,它可理解为通过论据真实性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涉及到推理与论证的逻辑知识比较复杂、繁琐,在此仅选择其中的论证方式进行介绍。根据推理形式的不同,可将之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一)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即根据一般性原理推理论证某一特殊性论断的论证。这在议论文教学中体现为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由于这种手法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思维难度较大,所以往往不甚受欢迎,也常为语文教师所忽略

但演绎论证是必然性论证,论证严密度、强度大,说服力强,广大一线师生应该重视并加强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理论素材,加强理论素养,增强文章的理论色彩。

2016全国I卷作文,有文章使用理论进行演绎论证,取得极好效果。

如用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去论证赞赏后进、鼓励进步的“吻痕教育”。该效应的本义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图中的“差生”虽然进步甚微,但通过长期的赞美与赞赏,却能能从心理上帮助孩子不断进步,不断达到预期要求,甚至产生奇迹。

又如用“塞里格曼效应”去论证优生所受到的“鞭策教育”、“棍棒教育”的严重后果。该效应指人或动物不断地受挫后,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动力和兴趣。

又如“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起点高,期望高,才能成就至高,优生也才能更优。

使用理论进行演绎论证的最大价值,在于考生不光说清楚了“知其然”的问题,而且说清楚了“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从通用理论的必然性、一般性的角度提升了论证的理论高度,制造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思维场域,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千篇一律的归纳举例论证的文章中,借助理论进行演绎论证的文章也更能凸显个性色彩,易于在茫茫文海中脱颖而出。

(二)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即以归纳推理的形式,根据特殊性论断证明一般性原理的论证。归纳论证(例证法)是议论文教学的常见手法。由于方法易掌握,思维难度低,故深受学生欢迎,以至于各种素材秘笈、书籍泛滥成灾。从发展学生更复杂、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角度看,这种热潮是值得商榷的。

(三)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即运用类比推理所进行的证明,常见的“类比法”、“比喻论证”,均可归入类比论证的范畴。

当下的作文材料营造的情境越来越真实、具体、特殊,对考生背材料、宿构、套作的坏习惯造成了强有力的约缚,考生往往会因此而陷入打不开思路、无论据可用的窘境。对此,类比推理可以有效地打开思路,发展思维。好的类比推理具有形象生动、思维灵活的特质,可以摆脱“热门素材”被千万人所用的“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更能显示思维的独创性,符合作文评价“有个性色彩”的要求。

如2016全国I卷某作文选段便是明证:

出现漫画中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教育者对起点有异的孩子期待不同,奖罚态度自然也相距千里。试想,若一棵年年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忽然减产,必使人们失望透顶甚至唾骂;而若一株久不开花的小草忽然结出蓓蕾,哪怕仅有一朵,人们反会对其赞赏不已。根本原因便是起点不同,期望不同。

小作者的类比论证以浅寓深,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有个性色彩与说理理趣,值得肯定。

四、结语

新形势之下,在语文教学中缺席多年的逻辑知识,理应在一定程度上“收复失地”,在作文教学尤其是论证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重视。本文权作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尝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李宗蔚,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猜你喜欢

辨析作文题概念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幾樣概念店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