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心理治疗

2016-12-23安世林李亚军宋玉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定西心理治疗椎动脉

安世林,李亚军,宋玉兰,何 霞

(1.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卫校附属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心理治疗

安世林1,2,李亚军1,2,宋玉兰1,2,何 霞3

(1.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卫校附属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综合保守治疗:颈围制动、颈椎牵引、针刺及推拿、超声波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与B组(综合保守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症状均有所改善,但B组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 科学的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提高CSA的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保守治疗;心理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又称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属于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本病系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骨内外平衡失调,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致使椎基底动脉管径或走行改变,因血流障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头昏、视物模糊、失眠、耳鸣、记忆力减退及平衡障碍等,严重时有体位性猝倒,发作与颈椎侧弯后伸或颈椎旋转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颈肩枕部疼痛伴颈部活动不利[1]。随着电脑与私家车的普及,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有研究表明,躯体疾病患者焦虑及抑郁症患病率可达40%[2,3],而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6.67%与78.17%,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本文通过分析CSA患者心理状况,了解CSA患者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治疗对CSA患者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来源:本组98例为定西市卫校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患者。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中CSA的诊断标准[1];(2)具有典型的CSA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检査未见明显异常,且排除其他疾病者;(3)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4)病程1周~24个月;(5)能配合检查并坚持治疗者;(6)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出现异常,无法用现有指标判断治疗效果者;(3)其他原因引起眩晕者;(4)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有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内分泌(糖尿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5)妊娠期、哺乳期及体弱不能耐受本研究治疗方案者;(6)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

按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综合保守治疗)49例,B组(综合保守治疗+心理治疗)49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男 女 年龄(岁) 病程(月)A组(n=49)B组(n=49)P 22 24 >0.05 27 25 >0.05 52.04±6.92 53.13±5.76 >0.05 3.38±2.12 3.69±1.63 >0.05

1.2 治疗方法

A组:常规CSA综合保守治疗,包括颈围制动、颈椎牵引、针刺及推拿、超声波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早期介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直至治疗结束,具体包括中医导引行气法、转移注意力法;CSA发作期,因疼痛、眩晕造成功能障碍并由此产生敏感、焦虑、偏执情绪时,要求患者身心放松,调息、调神,将注意力集中于颈肩舒缓的揉法、拿法等带来的舒适感中;恢复期,疼痛、眩晕症状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易出现认知偏差甚至消极或中断治疗的想法,此阶段用释疑法向患者科普CSA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并进行认知功能教育,使其对目前的状态保持良好的认知和行为控制,并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与保守治疗,巩固疗效,避免复发。两组治疗均由同组医师完成,心理治疗由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医师完成。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5],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7周后,严格按照自己真实感受独立填写,对于填写困难者可由调查者按实际情况真实填写。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98例(100.0%)、焦虑53例(54.1%)、抑郁38例(38.8%)、恐惧34例(34.7%)、偏执9例(9.2%)、人际关系敏感7例(7.1%)、精神病性5例(5.1%)、敌对3例(3.1%)。以焦虑、抑郁为主的患者病程均<100天;以恐惧、偏执、人际关系敏感为主的患者病程均>180天。入院时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下降,但B组各因子分低于A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s,分)

因子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B组(n=49)治疗前 治疗后A组(n=49)治疗前 治疗后 F值2.32±0.82 2.54±0.69 2.39±0.62 2.16±0.87 1.01±0.74 0.79±0.44 0.57±0.56 0.48±0.30 1.79±1.02 2.41±0.52 2.03±0.55 1.12±0.92 0.82±0.57 0.57±0.49 0.52±0.33 0.36±0.18 2.29±0.73 2.52±0.63 2.42±0.71 2.21±0.82 0.61±0.62 0.72±0.48 0.58±0.47 0.43±0.27 0.89±0.71 0.92±0.49 0.88±0.47 0.59±0.38 0.52±0.46 0.42±0.32 0.29±0.40 0.30±0.22 14.363 34.021 23.429 27.021 1.502 2.526 2.483 0.875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目前CSA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患者出现眩晕的主要原因,系因椎动脉直接受压、梗阻或椎动脉丛受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痉挛所致。健康人左右椎动脉的血流量和压力相当,若因某种因素使两侧椎动脉血流量相差明显,则压力也不相同,压力高的一侧血液代偿性流向压力低的一侧,这就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减少,从而引起眩晕,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创伤大且风险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患者的首选,其机理为:(1)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流速度和循环,提高脑血流量;(2)神经系统的良性调节;(3)纠正颈椎解剖位置,恢复其力学平衡。CSA病程缠绵易反复、症状多,往往伴随严重的不良心理疾患;对CSA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应受到重视,治病不治人已落后于现代医学模式发展[6]。本研究证实,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身心兼顾、疾病治疗与心理调理同时进行将使疗效大增。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45天后,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明显降低,提示综合保守治疗可以改善CSA患者的躯体症状与不良心理反应;B组采用综合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患者心理疾患的好转极大地促进了躯体症状的减轻,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A组(P<0.05)。既往多注重对CSA疾病本身的治疗,忽略了其伴发的心理障碍。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治病的同时治人(心理调适),身心兼治全面康复,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因此,关注CSA患者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Yirmiya R.Depression in medical illness:The role of the immune systrn [J].West JMed,2000,173(2):333-336.

[3]尹晓涛,王家同,虎晓岷,等.接受物理治疗的颈椎病康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22):7-9.

[4]姚雄,姚凯,范晶晶,等.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伦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61-62.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6]杨文清,王俊卿,郭克锋,等.颈椎病患者心理障碍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83-584.

R681.5+5

B

1671-1246(2016)11-0156-03

猜你喜欢

定西心理治疗椎动脉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景泰县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