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16-12-23万改红孙桂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坏死性母乳乳液

万改红,孙桂云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万改红,孙桂云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目的 探讨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前入院者为常规母乳喂养组(对照组),2012年6月及以后入院者为稀释性母乳喂养组(干预组)。对照组于出生15m in~72 h出现肠鸣音后常规喂母乳,干预组于出生后15 m in~72 h出现肠鸣音后予以稀释性母乳喂养,观察两组NEC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822,P<0.05);3∶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75 P<0.05);2∶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45,P>0.05);1∶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922,P>0.05)。结论 稀释性母乳喂养能降低早产儿NEC发生率,且母乳稀释浓度不同,喂养效果不同。

稀释性母乳;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严重胃肠道急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达4%~13%。NEC病死率很高,存活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几率较未患NEC的新生儿明显增加,因此,NEC的早期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目前,NEC发病机制尚未清晰,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肠道喂养、胃肠黏膜损伤及细菌感染是最重要的3个高危因素。肠道喂养作为NEC防治的临床控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NEC的几率越高。喂养高渗奶液或喂养量过多可诱发或加重上述紊乱,容易引发NEC。本研究对早产儿进行稀释性母乳喂养干预,并与常规喂养加以比较,观察二者差异,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胎龄<37周。2012年6月前入院者为常规母乳喂养组(对照组),2012年6月及以后入院者为稀释性母乳喂养组(干预组)。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两组给予完全相同的监护、保暖及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并于入院0.5 h内用37℃~38℃1.0%碳酸氢钠洗胃。(2)对照组入院后按需进行胃肠外营养,待早产儿出现肠鸣音后,常规母乳喂养,若吸吮力差或吞咽不协调则胃管喂养、间断滴注。(3)干预组入院后按需进行胃肠外营养,待早产儿出现肠鸣音后予以稀释性母乳喂养。将母乳稀释为3份乳汁加1份水,2份乳汁加1份水,1份乳汁加1份水(下简称3∶1,2∶1,1∶1),随机喂养,其中3∶1喂养33例,2∶1喂养29例,1∶1喂养31例,稀释性母乳通过胃管持续滴入。观察对照组与干预组NEC发生情况,评价稀释性母乳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利弊。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

共纳入163例早产儿,其中对照组70例,干预组93例。两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发生情况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n(%)]

2.2 两组喂养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NEC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严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般为20%~40%,以低出生体重儿最易患病。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生存率的提高,NEC发病率也在升高[1]。由于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病情在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故早期预防NEC显得尤为重要。

新生儿的生存离不开有效营养,而这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早产儿这些功能都不成熟,前两方面的缺陷可通过应用特殊的早产儿配方乳或母乳强化剂来克服,而针对胃肠动力不足,人们常常应用胃肠外营养方法,使许多不能耐受肠内喂养的新生儿得以存活。但是,实验表明肠内营养对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成熟十分重要,母乳不仅能为早产儿提供保护性物质[2,3],还对其免疫功能的发育起调节作用。母乳中含有早产儿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与牛磺酸,牛磺酸对视网膜的发育和细胞膜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可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3~5]。为了预防NEC,我们常常经验性地采用延迟开奶或限制奶量的喂养方式。目前发生NEC的早产儿中90%有肠道喂养史,喂养量过多或喂高渗奶可诱发或加重上述紊乱[6,7],甚至引发NEC,此方面国内外有较多研究,而针对稀释性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发生NEC的研究,则少有报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稀释性母乳喂养能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究其原因可能与早产儿母乳本身特点有关。(1)引起乳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主要有Nacl、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如钙)等[8],早产儿母乳比足月儿母乳包含更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早产儿母乳的蛋白质含量比足月儿母乳高15%~20%,以上因素造成早产儿母乳渗透压高于足月儿母乳。(2)刚出生的新生儿胃内pH值较高,出生5~8 d胃蛋白酶是无活性的,十二指肠的各种蛋白酶活性在出生时也较低,只能消化不足80%的摄入蛋白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出生后4 w,造成肠道内长期潴留高渗性乳液,以上两点使早产儿易发生NEC。表2显示:稀释性母乳浓度不同,喂养效果也不同,可能由于初乳中有更高含量的保护性生物活性物质,是最理想的免疫防御,越稀释保护性成分含量越低,免疫防御越差,胃肠黏膜损伤及细菌感染几率增加,越易发生NEC[9~11];而将乳液稀释到何种程度可使早产儿NEC发生率最低,最理想的方法是将乳液渗透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如何及时监测乳液渗透压,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我们利用稀释性母乳喂养早产儿,既保证了其营养供应,又降低了乳液渗透压与NEC发病率。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且尚无对早产儿远期影响的资料,故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对推广应用稀释性母乳喂养早产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宋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分析及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34-35.

[2]冯琪.促进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3):145-146.

[3]王来栓.母乳库的建立及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疾病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2):121-125.

[4]王晨,王丹华.早产儿母乳喂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3):267-268.

[5]王丹华.早产儿喂养的新理念[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257-259.

[6]敖余森,胡香梅,陈运彬,等.早期喂养降低窒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2):117-119.

[7]亢安娜,张新艳.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2):109-111.

[8]李品艾.高渗乳液对婴儿肾脏的早期影响[J].中外医疗,2010(25):7-10.

[9]王丹华.呵护早产儿从母乳喂养开始[J].临床儿科杂志,2012,3(3):201-203.

[10]刘喜红,丁宗一.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访问见闻[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57-958.

[11]王晨.韩露艳.积极的营养支持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71-775.

R722.1

B

1671-1246(2016)11-0155-02

猜你喜欢

坏死性母乳乳液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乳液型胶结料超薄磨耗层技术研究现状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每天你只涂两次乳液?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初探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