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一课为例
2016-12-19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赵建红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 赵建红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以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一课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 赵建红
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一个主题的案例作为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师生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式案例开展,根据主题式案例来生成问题,即时解决问题,即“一案到底”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丝丝相连,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并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笔者在多年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2015年10月在苏州市某区发生了一起酒驾致人死亡案例,恰逢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笔者就以此为素材,开展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笔者把整个事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教材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行动前选择
1.案例回放。2015年10月,本市某区有三位男青年(驾驶员甲、同伴乙、丙)找朋友丁(车主)借了一辆车去某农庄吃饭,期间喝了大量啤酒;饭后,他们准备继续开车去某家KTV唱歌。
2.问题设置。
(1)他们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2)你觉得酒驾会有何危害?
(3)如果重新选择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预测并了解到酒驾的危害,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平时行为前一定要冷静思考,深刻地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动前要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充分的预测”的道理。同时初步掌握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如招呼代驾、招呼亲戚朋友来接送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中及时调控
1.案例回放。于是,三人驾车经江城大道去往某KTV,途中,一边打开汽车音响,放大音量,一边极速飙车(死者手机图片显示最高时速达200KM)。
2.问题设置。
(1)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你觉得飙车有何危害?
(3)他们(驾驶员、同伴)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懂得了飙车、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的危害,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如:酒后正常行驶但不飙车就不要紧;或者少量饮酒开车不要紧等;同伴不劝阻驾驶员酒驾不违法,等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对自己行为负责,一定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道理。
三、行为后自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1.案例回放。最后,因车速过快,与一辆正常行驶中的卡车发生追尾,导致两名同伴当场死亡(没系安全带),驾驶员受伤。
2.问题设置。
(1)事故中卡车司机要承担责任吗?
(2)驾驶员甲要承担哪些责任?
(3)有人说车主丁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你认为对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酒驾、飙车等不良驾驶现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使学生理解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回顾。
?
2.设置问题:假如一切可以重来,请你为此次事件中的相关人物重新作一次选择。
通过此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本框的主题:三思而后行。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了本地区的真实案例,而且知晓度较高,笔者发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普遍集中,气氛热烈,兴趣深厚,几名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了这样一次探究,相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采用这一教学方式,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笔者认为,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编制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
一、案例编制
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师生共同循着故事的发展层层剖析,最终才能得出理性和正确的结论,而断章取义或者留有悬念的案例,其结论也只能是残缺的,甚至是错误的。
其次是案例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也就是与教材观点相契合;二是针对学生,也就是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这一特性,案例的选编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如:大家普遍熟悉的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经典案例等。它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去探究并得到答案的。
最后是案例的选编要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所以教师在选编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每一框都要找到一个与教材观点相契合的单一案例是困难的,所以教师也可以在保证事实真实的情况下,通过塑造人物的方式把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并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案,这也是符合案例真实性的要求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呈现。呈现的篇幅要精简,关键词要精当。如在本框中笔者所呈现的三段材料,内容简单明了,而且在第一段材料用了“大量”一词,为下文的酒驾埋下伏笔;在第三段材料中用了“正常”一词,免得学生在讨论、探究时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问题设置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为教材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在设计每个环节的第一问时都紧紧围绕观点展开,在课堂小结部分,也是通过回顾的方式突出本框主题。
其次是问题的设置要为课程服务(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因此,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七、八年级)应有别于其他的文化课,更不能被中考要求所束缚。所以笔者在每个环节设置的第二、第三问包括课堂小结部分,表面上与教材没什么联系,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
第三,问题设置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开展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还要有深刻性,要引起学生的真实思考。如在第三部分的第三个问题,关于车主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从“要”和“不要”两个角度,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不仅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问题,也要学会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思想品德课采用主题式案例教学保持了整节课的完整性,调动了学生的全程参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主题式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运用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而且主题式案例教学法也要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