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和乐”课程体系,提升课程领导力

2016-12-19深圳市龙岗区五和小学邓春苗杜力

新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特色

□深圳市龙岗区五和小学 邓春苗 杜力

打造“和乐”课程体系,提升课程领导力

□深圳市龙岗区五和小学 邓春苗 杜力

学校只有首先从课程设置上遵循学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关注他们存在的个性差异,学生才能做到“乐学”、“善学”。故此学校在不背离国家和地方课程总目标的情况下,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将学校课程系统构建为三大领域,即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隐性课程。

基础课程 特色课程 隐性课程

课程改革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学校顶层设计的思想必须通过课程才能与学生产生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决定着学校的形态,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长期以来,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曾经,“如何教”一直令教育者费尽心思;如今,“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这就让教育者不得不思考: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份什么样的课程表?

一、明确宗旨,和乐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大班额教学更是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和课程设置下大部分学生学得非常“累”。我们认为学校只有首先从课程设置上遵循了学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关注他们存在的个性差异,学生才能做到“乐学”、“善学”。

五和小学是一所开办于2013年的公办学校。处在全国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该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课程改革该走什么路子、如何建立课程体系等,是学校建校之初的关键问题。根据以上教育现实和我校的地域及人文特点,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乐共进”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和文化”建设为中心,将“和谐治校”、“和善明德”、“和乐益智”、“和美健体”、“和睦相处”作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中心思想,办“和乐教育”的策略。

“和文化”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核心,其精髓是“和而不同”,将其应用于学校教育中正好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兼顾了儿童发展的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因此,我校将“和而不同”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观,以“和文化”为引领,吸收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合现代文明发展之成果,围绕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探索构建“和乐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但“和而不同”。

二、设定目标,全面发展

我们办学的总目标是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同时,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来凸显办学特色,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

1.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推进学校以“和文化”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点鲜明的五和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学生个性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提升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发展个性特长,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具备现代素养与国际视野。

3.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并且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者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科学架构,和乐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国家和地方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全员教育,虽然在主要课程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系统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且部分课程相互重叠,内容设置也有欠妥当之处。故此我校在不背离国家和地方课程总目标的情况下,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

我校计划将学校课程系统构建为三大领域,即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包含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和部分校本基础性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和地方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特色课程是为了彰显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各种课程。隐性课程则主要是学校依据办学理念打造的人文“软”文化氛围和校园“硬”文化资源,旨在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我校初步搭建的课程建构模型如下:

四、合理实施,和而不同

根据课改精神,我校将系统评估国家和地方课程对学生各类素养指标提升的影响力,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内容予以适当调整;另外结合我校办学理念、自身资源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一些课程,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逐步形成我校“和乐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进行部分调整,并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

1.基础课程系统整合,扎实推进。在基础型课程教学实施中积极探索“和乐益智”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通过加强教材整合、分层教学实施、注重训练方式优化、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个别引领学生辅导、加强质量监控保障等措施,保障基础型课程的扎实推进。加强课程的基础性,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使基础学习得以切实的落实,以提高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教学效率,夯实基础,做到高效优质。

2.特色课程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载体。特色型课程的建设要以学校特色文化为核心,依托社会、家庭、学校等区域优势资源,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五和小学“和而不同”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和文化”,学校特色型课程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分别是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区域特色课程、国际素养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

3.隐性课程文化引领,“软硬”兼施。隐性课程就是指校园文化课程,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校将着力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打造学校的“软硬文化”课程。精神文化将以“人文和谐”为主,通过不断开发多种活动课程来推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学校创办初期将以“和衷共济”为旗帜团结各方力量共谋学校有序发展,中期以“和气致祥”为向导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学校高效发展,后期以“和而不同”为目标引领学校和谐发展。我校倡导团结合作、文明有礼、和而不同的精神文化,将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沉淀培养全体师生的儒雅气质。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将以“环境和谐”为主,凸现学校“和文化”建设特色。计划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划分为: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学生个性特长展示区,“和文化”主题活动区等功能区域。

4.综合统筹以生为本,分类实施。“以生为本”、“和而不同”是我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因此综合以上三类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将自上而下的安排必修课程,自下而上的筹设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学习的公共课程,直接编排进学校课程总表全面实施;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的个性课程,学校将会依据《五和小学学生兴趣与特长调查》的结果按年龄或学习水平层次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保障实施效果。

(1)我校计划开设的必修类课程主要包括:

①语言与文化类课程:语文、英语、阅读与影视作品欣赏;

②生活与创新类课程: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创客实践活动(将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创客中心课程整合);

③艺术类课程:音乐、民族器乐(葫芦丝)、美术、书法;

④体育与健康类课程:体育、篮球、武术、心理健康与自我防护、游戏与趣味活动;

⑤道德与修养类课程:公共道德与社会实践活动、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华十德、节日与主题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一日行为常规与文明礼仪操;

⑥主题活动类课程:读书节、感恩节、科技节、体育节、合唱节、艺术节、节日主题活动、环保主题活动、安全应急与自我防护主题活动等。

(2)我校计划开设的选修类课程主要包括:

①“和乐益智”类课程:文学欣赏与写作、英语口语与演讲、奥数、智力七巧板、动漫、机器人、环保制作、小小发明家、课本剧、我是主持人、游戏、影视欣赏、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跳棋、五子棋、军棋等。

②“和美健体”类课程:合唱、舞蹈、书法、水彩画、国画、色粉画、手工制作、民族器乐、管弦乐、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健美操、跆拳道、田径、跳绳、园艺、茶道等。

五、多元评价,和谐成长

国家和地方基础性课程的评价主要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有其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我校也会针对一些弊端调整评价方式。这里所要阐述的主要是校本特色课程的评价。我校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师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程度,创造性地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诊断问题与调整方向,搭建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从宏观上来看要总体分析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判断学生综合素养是否得到显著提升,我校将借助深圳市教育局与北师大联合打造的“阳光评价体系”专家组对学校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评测,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依据,力求学校“和乐”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保障学生和谐成长。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追求办学特色,但一些学校舍本逐末,违背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和规律,走上了特色办学的歧途。我校通过寻找学校办学的文化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理念,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构建“和乐”课程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发展其个性特长。我们认为我国的教育不能抛弃中华传统文化,更应遵循教育和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有国际的和发展的眼光,做到兼容并包。

邓春苗,女,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项目主持人,2013年8月通过龙岗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任龙岗区五和小学校长。杜力,五和小学教学处主任,曾获全国课堂教学比赛特等奖)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