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贴敷内关及足三里穴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6-12-16廖春容
廖春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外科,广东 广州 510378)
【中医护理】
吴茱萸贴敷内关及足三里穴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廖春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外科,广东 广州 510378)
目的探讨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本院骨科住院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观察比较2组术后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为(5.31±3.30)h,肛门排气时间为(12.91±5.27)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可加速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其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吴茱萸; 穴位贴敷;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胃肠功能紊乱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将股骨近端部分切除后安装人工股骨假体,恢复股骨的长度及髋关节的对合,可使患者数日内恢复术前行走功能。但围术期禁食、麻醉等抑制胃肠蠕动,或造成肠蠕动紊乱[1],时间过久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延缓术后康复进度[2]。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及护理理念更新,采取有效方式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整体康复。笔者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采用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纳入标准:(1)年龄60~85岁;(2)因股骨颈骨折行单侧半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3)术前正常饮食,无明显胃肠道不适如腹痛、呕吐;(4)术后未使用调节胃肠功能药物;(5)患者愿意接受贴敷疗法。排除标准:(1)有胃肠疾病或胃肠手术史者;(2)术后留置镇痛泵者;(3)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出血量400 mL以上者;(4)局部皮肤皮疹、瘙痒或皮损者;(5)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感染者。脱落标准:(1)患者依从性差或主动要求退出者;(2)出现局部皮肤感染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2~85(77.91±3.40)岁,8例便秘;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70~88(78.22±4.21)岁,7例便秘。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禁食、禁水,去枕平卧及低流量吸氧6 h,注意保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预防感染、能量支持等药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地。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患者术后返回病房1 h即取吴茱萸粉(医院中药房提供)10 g以姜汁调成糊状,敷于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及掌长肌腱之间)及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贴敷时间为6~8 h,1次/d,连续使用至肛门排气。
2.3 观察指标 术后12 h内,听诊肠鸣音1次/h,12 h后听诊肠鸣音1次/2 h,每次听诊30 s。若腹部听诊区闻及4~5次/min肠鸣音,响度中等,则为肠鸣音恢复正常[3]。嘱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留意肛门排气时间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4 质量控制 统一对操作者进行同身寸法选穴培训,保证选穴正确。贴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情况,若局部出现瘙痒、红疹或水疱停止外敷并作对症处理。本次研究中无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研究组患者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为术后(5.31± 3.30)h,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2.91±5.27)h,对照组患者恢复正常肠鸣音为术后(8.06±5.23)h,肛门排气时间(17.06±8.68)h。经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术后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比较(±S,h)
表1 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比较(±S,h)
组别 n 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 排气时间研究组 3 0 5 . 3 1 ± 3 . 3 0 1 2 . 9 1 ± 5 . 2 7对照组 3 0 8 . 0 6 ± 5 . 2 3 1 7 . 0 6 ± 8 . 6 8 t 2 . 4 3 6 2 . 2 3 8 P 0 . 0 1 8 0 . 0 2 9
4 讨论
4.1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胃肠功能的机理
中医认为,手术可损伤人体元气,破坏气机的正常运行,气机不畅,腑气壅滞,下行不畅,血液溢出脉道,血淤气滞,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肠腑淤滞内结、气机失利、通降失常出现排气、排便停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4]。此外,术前禁食可导致脾气亏虚,麻醉后肠蠕动减少可导致气机不利、瘀滞内结,肠腑通降失常。可见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是术后胃肠功能失调之根本[5]。一般术后48~72 h肠道功能可自行恢复,表现为肠鸣音恢复正常、出现排气或排便[6]。
4.2 吴茱萸贴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穴位贴敷是结合传统灸法及药物的复合治疗方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产生经络效应,另一方面可经皮肤吸收药物成分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虽然量少,但可避免消化道对药物的多环节灭活作用,提高药效[7]。患者术后早期禁食、纳差,药物外用可以弥补药物内服的不足,避免对胃肠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刺激。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肾经,上可温脾胃、下可暖肾,有温中止痛、疏肝下气、燥湿降逆之效。《神农本草经》曰∶“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本草备要》谓其利大肠壅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有温中散寒、理气止吐的疗效,有双向胃肠功能调节作用,应用于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功能恢复[8],故可起到温补脾肾、行气消胀之效。生姜味辛而温,归肺脾胃经,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二药合用,可暖肾温脾,下气降逆,疏通脏腑经脉,疏导肠腑气机,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内关穴可和胃理气、降逆止吐,主治胃痛,呕吐等,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可和胃健脾、升降气机,主治胃肠病,为保健要穴。二穴合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吴茱萸敷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可明显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使之尽快恢复正常肠鸣音并出现肛门排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所用的吴茱萸为常用中药,方便易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与吴茱萸加粗盐热熨相比,此操作更方便,更安全,值得推广。
[1]李菊云,黄为君,吴艳红.胃癌术后患者中药贴敷神阙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6)∶60-61.
[2]刘 辉,孙玉勤.我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回顾与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5)∶15-17.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8.05.005.
[3]陈文彬,潘祥林,康熙熊,等.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4-177.
[4]陈敏玲,廖惠莲,伍慧群.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 (7A)∶48-50.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1.13.017.
[5]仉 玮,郑燕生,陈志强,等.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25-226.DOI∶10.3969/j.issn.1007-3213.2010.03.006.
[6]李 源,邓飞雁,王树声,等.吴茱萸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文献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95-196.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2.02.012.
[7]陈 博,李萍恋,张 莹,等.内关穴位按压联合内关穴位生姜贴敷护理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及干呕症状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38-841.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07.026.
[8]刘 颖,邵宏君,李少彦.消痞方配合吴茱萸敷脐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14-815.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2.05.084.
R248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1.064
2016-02-22
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项目(20141211)
廖春容(1977-),女,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方玉桂 王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