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法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全国卷下高三历史教学法的探究

2016-12-1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三教学法学科

李 健

(闽侯第一中学,福建闽侯350100)

讨论法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全国卷下高三历史教学法的探究

李 健

(闽侯第一中学,福建闽侯350100)

讨论法注重师生交往性、知识主动建构性,对高三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独特价值。它能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历史思维的能力,也是个性特征的显现。运用讨论法,重视讨论法,让传统的教学法焕发新的活力,虽然讨论法只是众多教学法的一种,在课堂上它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配角,但它立足于学生为本,也就立足于培养核心素养之本。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讨论法;独特价值

福建省经过多年高考自主命题后,2016年起又回归全国卷。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5年就开始着手对新全国卷(这里指新课标1卷)的研究和对教师的培训。本文拟就自己的培训和教学体验对新全国卷下高三历史教学法做一探究并求教于同仁。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全国卷文综历史的特点及考查要求

与福建卷相比,新全国卷有诸如以下的特点和要求:1.命题的视野更加开阔,淡化了地方色彩;2.试题学术化、专业化的色彩更浓,这也是全国卷难度增加所在;3.专家们的推崇,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更加坚决和彰显,即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结论与史实的表述,注重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要求学生能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1]

(二)当前高三历史教学法的反思

新全国卷下,教师更多迷茫于“教什么”,而没有更多反思“怎么教”,当高考核心素养立意时代到来的时候,反省教学法已是迫在眉睫。

1.以知识为本的复习法仍大行其道。无论是一轮还是多轮,无论是专题还是通史复习,教师仍是忙于知识的梳理、重难点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切以知识的掌握为中心,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却流于形式。显然,当知识从“载体”变为“主体”时,与新全国卷也就渐行渐远了。

2.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法仍根深蒂固。以知识为本的复习理念必然会导致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以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佳和为完成教学进度为由,一如既往、一厢情愿地追求“教的好”(“注入式”的教学),而“学的好”(“发现式”的教学)似乎仍是雾里看花,最后只落得一声叹息“我讲的太多了”。

3.新视界下重新审视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也曾一度被津津乐道,但它因学生常常在讨论中“表现不佳”或“表现过火”,导致其有效性受到诸多质疑,甚至被贴上花架子的标签。然而,作为一种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法,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是否可以用新的视界对其重新认识。

二、讨论法的特点及其对高三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独特价值

(一)讨论法的主要特点

1.多向交往性是讨论法最基本的特征。它要求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多向的信息交流。表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接受教师的知识信息,又接受同学的知识信息,再不断与自身学习进行反馈联系,从而实现以我为主地从各种角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学习无疑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相互交流或合作过程中发生的”。[2]

2.知识主动建构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水之源”“木之本”。“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3]知识的建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接受,二是发现。讨论法的主动建构性即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法。反映在历史课堂中,它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建构起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的过程。学习历史不仅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进而加深对历史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讨论法对高三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独特价值

历史学科素养是在“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历史素养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等连续的思维品质”等三个方面上,概括起来即包括所谓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大核心素养。历史素养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但却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在这里,注重交往性、知识主动建构性讨论法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讨论法合理应用更能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使师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经过师生、生生间相互的讨论,学生欠缺的知识可以得以弥补,错误的认识可以得到纠正。讨论法表面上是一种语言活动,但实质上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历史思维能力是形成核心素养最核心的能力,它不能靠死记硬背,只有靠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才能提升。提出见解和看法不仅是主动的思维活动,也是个性特征的显现,从而更有效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三、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讨论法的应用

(一)讨论点的设计

讨论点的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都不应是历史知识简单重复和再现,而应立足于思维能力训练,这是与新高考卷相向而行的,因此设计的讨论点要有思维的含量,要能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如有教师在复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时,就设计这样的讨论点:“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改变了众多寒门学子的命运,也为统治者选拔了高素质的人才。但到明清,成为禁锢思想的工具,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于1905年废除。同一选官制度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却大相径庭,说明了什么?由此能否谈谈你的认识?”其次,实践表明运用比较型材料特别是带有冲突型材料来引出讨论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更能增大学生思维量。如上面所举得的讨论点,就能适应这个要求。再次,讨论点要符合学情。高三复习教学中那些“冷场”的讨论,不在于讨论法的本身,根源在于没有很好的研究学情而多关注了教情,忽视了学生最近发展区,因此即使面对新全国卷,也不应肆意拔高难度。第四,一节课讨论点一般设置一到二个,多了讨论时间也不够,有时很好的讨论点却因时间仓促而匆匆作罢。笔者曾听过一节课后被评价为符合新课程以及新全国卷素养理念的公开课,课上教师利用两面的林则徐、不一样的李鸿章、康有为等材料,设置了四个讨论点,然而这节课教师虽讲的精彩,但学生讨论或发表见解却差强人意,原因之一就是讨论点太多,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第五,讨论点应有意识地与五大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笔者在复习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时,就设计这样讨论点。(参考了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题)

太和殿

白金汉宫

唐宁街10号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即“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筑和政治的关系”。在这个讨论点中学生就要用时空观来回答“清朝、18世纪中期后、太和殿、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来回答“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太和殿高大雄伟”;用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来回答“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当然设计讨论点并不都需要要联系所有的核心要素,可以突出学生所欠缺的最主要的要素即可。

(二)讨论法应用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三历史教学很容易变成教师“满堂灌”,然而运用讨论法,并不是将课堂由“满堂灌”变成“满堂议”,即无论什么内容都要议议论论,学生得不到有效引导,其结果知识无法内化,核心素养培养也是低效。运用讨论法不是去否定教师的讲解,恰恰相反教师的讲解往往是为讨论的到来做好必要的铺垫,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更主动的参与其中,高三学生思维的缺陷如依赖性、单一性等,仍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讨论法合理的运用不仅能对复习主题起强化理解与认识的作用,而且能使教学更具氛围。例如前面所举得代议制的讨论点,笔者在基本的知识梳理(约20分钟)后将之推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被积极调动了;当然还要注意讨论后如何及时对学生诸如史实正确性、逻辑的合理性以及讨论做一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2]王继平.学习能力培养:试论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

[3]余文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人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高三教学法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把高三写成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