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

2016-12-14谢振国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幸福感课题

谢振国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福州350012)

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

谢振国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福州350012)

幸福教育就是把教育当做体验幸福的过程,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文章从实际课堂教学的研究出发,了解学校师生对当前课堂教与学幸福度的看法和需求,分析影响师生课堂幸福感的成因和可控因素,寻求教学对策,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进程。

幸福教育;教学相长;幸福感;研究

教育与幸福之间的距离看似遥远,实际上教育与幸福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是人获得幸福的内在保障,而让人获得幸福是教育存在的目的。幸福教育,就是把教育当做体验幸福的过程,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首先是让教师幸福地教,其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学生的幸福感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师生共同幸福,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乐趣。[1]

一、对幸福教育的理解

幸福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创造幸福、给予幸福、体验幸福”能力的教育。它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正确的幸福观的培养,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前提;其次是幸福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师生“创造幸福、给予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三是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和幸福体验,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本目标。[2]

幸福教育作为教育模式的一种,在国际上早有应用实例。例如美国大学开设的幸福课程,现已吸引众多国际名校的加入。而幸福更因其本身具有的多元化适应能力,被社会各界所研究。不管怎样研究,人们都认同一个结论,那就是幸福是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标。我国教育家也对幸福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如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今天,教育者更应该有这样的共识:通过幸福的课堂,促进师生幸福,并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研究,是以幸福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目标,针对课堂上一些学生表现消极、散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现象以及一些教师出现的倦怠、焦虑、工作乐趣流失的现象,以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出发点,研究幸福课堂所需要的必备条件,因地制宜的总结出推行幸福教育的方法策略,使师生在课堂中教得轻松愉悦、学得快乐幸福。

那么,造成师生课堂上“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呢?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影响教育幸福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教师课堂幸福感因素

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幸福感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3]但是我们的调查显示,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压力,主要压力分布如图1。

而当问到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时,多数教师选择了“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见图2。

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考虑,教师要获得幸福,必须拥有“赠人玫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业。

(二)影响学生课堂幸福感因素

在对学生“快乐指数”的调查中,课题组遗憾地发现,课程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感最低,电视与网络游戏给学生的带来幸福感最强。如图3所示。

鉴于目前在我国,成绩还是衡量孩子的重要指标,所以课题组并不奇怪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当课题组进一步追问原因时,学生给出的答案主要有: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多、学习压力大、上课枯燥等。见图4。

这说明,尽管近年来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课堂形式、学习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取得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身心的和谐发展,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与学方面多做思考、不断实践。

三、幸福教育促教学相长的实践探索

以教学相长来促进幸福课堂的构建,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从教学管理入手,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到幸福,是为研究重点。根据对师生的上述调查分析,课题组认为打造幸福的课堂首先要做好教学管理的“加减法”。

(一)做好教学管理的“加减法”

1.做好“减法”。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减法”就是减作业量,但与以往对学生“减负”不同之处在于,作业的量需要减少,但是作业的质要提高。学生的作业要做的少却做的精,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习题集。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强化了集备组,并要求集备组立足校情、学情,精选习题,自主开发校本作业,重在实用好用,不搞题海战。定期检查反馈,对反馈回来的问题做及时调整,以学生、教师的满意度作为标准,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减法”就是要减课堂讲授,即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摒除拖堂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观,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态度,为每一个所教授的班级量身定做学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段内进行调理清晰的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精练,不搞满堂灌。

2.做好“加法”。想要做好“减法”,还须做好“加法”。要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精练,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着较高的把握度,要熟知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并对教材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分析能力。因此,为了增强教师做“减法”的能力,我们从做“加法”入手,加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帮助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深化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增强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梳理时,就能够针对所教授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案,做到教学中的有的放矢,并且在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中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同时,做好“加法”还要加强试题研究,明确本学科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注重的着力点放在了是否将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也就决定了以前类似“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做接受,以这种形式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无法被学生全部吸收利用。为了使学生有效率地学习,也为了减轻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负担,课题组从激发学生积极心理角度出发,从理念、途径、实施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心,两案共导,五步推进”的“125生本幸福课堂”教学形式。“一个中心”即幸福教育,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指导理念;“两案共导”指的是学生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相互配合,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两个途径;“五步推进”指的是“学生自学—同伴交流—教师导学—随堂巩固—运用提升”五步教与学环节,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具体实施步骤。这种创新性的教学形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策略。“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熟知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教教材,而是转变为用教材教。“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即教学是要面向班级所有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而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做到与所有层次学生的互动,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品质的提高,将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两年来,课题组在积极进行上述教学模式探索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实践成果。

(三)实践成果

1.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幸福之道。两年来,共开设省级公开课14节、市级公开课49节、区级公开课50节;其中,赴新疆、浙江、福清、长乐、连江、罗源、平潭等地送教22节。教师还乐于分享自己的实践和认识,两年中,共开设省级讲座10场、市级讲座17场、区级讲座8场;其中,送培新疆、浙江、福清、长乐等地17场。

2.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反思实践成果。课题实施中,教师撰写的《以生为本,构建幸福的数学课堂》《快乐学习法促进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乐在课堂,感知幸福:对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幸福课堂的思考》《让游戏服务于英语课堂》等38篇论文发表于各类CN刊物。

3.教师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构建幸福课堂中的应用。教学课《河流地貌的发育》《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评比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4.教师积极探索微课在构建幸福课堂中的应用。实践论文《浅谈借助微课平台促进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获省二等奖;《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11节微课在省、市微课评选中获奖;《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等7篇微设计在福州市“幸福教育”教学微设计评选中获奖。

5.课题研究使师生在两年的课题实践中,9位教师获“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位教师在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4位教师在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22位教师在晋安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9人,二等奖11人。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选送的课例获教育部“优课”1节、福建省“优课”1节、福州市“优课”8节。

在幸福课堂快乐氛围的熏陶下,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04项。其中,全国奖6项、省级奖33项、市级奖48项。

四、思考与展望

(一)进一步丰富和挖掘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

由于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多采用以往的一些具体的经验来进行验证,使得课题研究水平处于较浅显的层次,下一步还需要对课题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成果进行提炼,使研究成果能达到较高理论层次。同时,参与研究课题的教师理论水平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下一步需要加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推动课题研究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再者,本课题现有许多教师在进行研究,并且卓有成效。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教法、不同学法这一理论,他人的经验要通过教师的内化方可鉴戒,加上近年来教材变化较大,更需要教师加强研究。

(二)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课题组中的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改变了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担心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影响授课质量,因此在课堂上仍显得有点放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地位发挥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所“拥有”的时间并不相同,踊跃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得到机会多,语言表达能力、审题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就会明显提高;而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就会明显减少。还有一些彻底放弃学业的学生不愿参加课堂活动,游离于课堂外。这告诫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各个层次各种性格的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进行辅导;对于厌学的学生,先改变其学习态度,再提出课堂要求。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和学习愿望;探索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形成典型案例,加强比对,探寻规律,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进一步教会学生成人。

(三)进一步依托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将在本次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科研重点,促进学校向纵深发展,力争通过“减负”,实现质量“增效”;通过“增效”,实现学校“增值”;通过科研,实现办学“增色”;依托科研,实现学生“增彩”。

[1]林丽琼.让大学语文担负起“幸福教育”的使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5).

[2]霍勇凭.实施幸福教育,塑造绚丽人生——幸福观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孙俊三.召唤与期待:课程建设与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兼论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

(责任编辑:林文瑞)

本文系2014年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Z2014XF02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幸福感课题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第一次写课题
教学相长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教学相长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