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辨型“3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6-12-1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阶段文学

林 侃

(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辨型“3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林 侃

(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现阶段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存在活动形式单调、教学环节彼此脱离、思维品质培养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金字塔式的“3E”教学模式,即“Examination(信息检索)”“Emotion(情感探究)”“Extension(外部延伸)”,并结合一个课堂实例,诠释利用该模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程序和实际应用。

思辨能力;文学;教学模式;阅读活动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教学现状

我国在这次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明确指出了英语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然而,语言教学对学生思维和文化品格的影响对于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而言过于宏观抽象,缺少具体实施活动的指导。现阶段的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方式多注重阅读技能教学,并没有针对文学作品的题材特点设计专项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思辨活动,依旧一成不变地围绕“读前预测大意”“读中理解大意和寻读细节”以及“读后讨论或写作”进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这三个环节“貌合神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和延伸性。学生在“读前热身”阶段被激发的阅读兴趣和思维活力往往被“读中”阶段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消耗殆尽,“读后”阶段的讨论或表演也流于形式,常常以语言能力的展示为主而不是着眼于思维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文学读本所具有的人格完善和思辨分析的教材属性无法体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试图构建新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模式,提高课堂阅读活动的育人价值。

二、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中的内涵

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语言和思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要素。Moody认为文学型文本具有技能、知识、思维发展和性格塑造四个作用。[2]学生在英语文学的阅读中,一方面能够通过信息归类、演绎判断、脉络组建等培养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能够学会理解人性,反思自我,并提高文化包容感。Rosenblatt也认为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够兼顾“输出式阅读”和“审美式阅读”。前者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写作手法等。后者关注阅读过程中的个人感受,架起读者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之间的桥梁,丰富读者的人性。[3]

由此可见,英语文学阅读对高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在Facione提出的双维模型[4]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层级模型[5]的基础上,笔者将课堂阅读活动中的思辨能力分解为六个方面:收集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演绎推理的能力、提出创新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沟通能力、对不同观点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自我监控和调节力。

三、高中文学阅读思辨型教学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题材特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章主题的寻找、发现和讨论为主线,将阅读活动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分别有序对应思辨能力由低到高的不同层面,从较低的“记忆”“理解”“应用”逐步过渡到“分析”“评价”“创造”,引领学生沿着科学的培养路径,实现思辨能力的提高。

笔者将文学型文本的阅读课堂活动构建成金字塔式的三个阶段进行,包括:1.信息检索阶段(Examination),训练认知能力中记忆和理解;2.情感探究阶段(Emotion),着重训练应用和分析能力;3.外部延伸(Extension)阶段,关注认知能力中分析、评价、创造力层面。在该模式中,每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思维基础,下一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思维能力的深化和拓展。(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信息检索阶段(Examination)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等形式安排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本背景作者简介和故事情节先行了解。该阶段是其他阶段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文学作品的各项基本要素,处于认知能力中的“记忆”和“理解”阶段。课堂上,教师以师生问答,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以及分解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情感探究阶段(Emotion)

这一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和追问,主要关注的是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性格刻画部分,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发掘和回答人物性格、行事动机、文章结构、情感活动等深层问题,着重锻炼思辨能力中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师在这一阶段扮演任务的启发者和追问者,避免单一问答式的分析,多设计一些诸如课堂辩论、角色分析、情节探究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文学阅读的情感体验,形成学生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第三阶段外部延伸阶段(Extension)

该阶段的目的是将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在微观层面,该阶段主要涉及“分析”“评价”甚至“创造”这三种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以及养成沟通和包容的人文素养。

学生将文本信息和自然生成的观点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建立起关联,跳出了阅读技能的训练模式,更多关注作品带来的启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考虑设计课堂即兴写作、改写台词、畅想故事结局或开头、海报制作、穿越时空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文化品格的塑造成为可能。

四、教学实例探究

笔者选取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10第二单元《李尔王》的部分课堂活动来说明该模式。《李尔王》是人教版教材唯一收入的莎士比亚作品,其结局出人意料,并且剧本中鲜活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富有生活哲理和思辨性,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过程中形成好奇、反省、正直等情感特质。

1.信息检索式阅读活动

Activity 1:A game“Find the real Shakespeare”“真假莎士比亚游戏”

本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请4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上台扮演莎士比亚,其他同学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提问有关莎士比亚生平的问题,答对最多的代表将会被判定为真莎士比亚并取得奖品。游戏形式可以利用学生之间互相问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前信息检索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Activity 2:Retell the story by role-play角色扮演式第一人称复述

本活动重点训练学生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请学生从李尔王、三姐妹和肯特公爵中选择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同伴简要描述的剧情。如:I’m King Lear.I have three daughters.I am too old to rule the country…这种以第一人称独白的活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分解剧本中提供的信息,将表演和信息处理溶为一体,体现了任务型活动的特点。同时,独白式的复述能帮助学生将语言输入,转化成语言输出并使有意识地监控自己表达的准确性。因此,在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上要明显优于“鹦鹉学舌”式的课本剧表演和简单复述文章情节的活动。

2.情感探究式阅读活动

Activity 1:From language to personality从戏剧语言判断人物性格

此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来刻画人物性格是莎士比亚剧本的重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同一角色在剧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语言和语气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想法简单描述姐妹两人性格特征并为自己的推理寻找论据,让学生在预设、搜索、演绎推理、求证等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

Activity 2:Matching Exercise——Learn the figure of speech in drama language修辞手法匹配连线题

利用修辞来提高语言效果是英语文学的一大特点,所以通过此项活动,学生能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戏剧语言,提高对文学的艺术鉴赏力和对文学语言的推理能力。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更多的例子互相交流。I’m sorry but I’m not as clever as my sisters. (irony反语);Let truth be your reward.(metaphor暗喻); You are no longer my daughter but stranger to my heart.( antithesis正反对比)等等。

3.创作型或评价型的外延思辨活动

Activity 1:“Put yourself in his/her shoes”请学生想象自己是剧中的某个人物,会怎么做并说说理由。

此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提出创造性问题的能力和换位思考的习惯。不同学生间的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宝贵课程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人物的理解,对剧本进行大胆的再创作,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实现阅读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个性化。

Activity 2:“Reflection”反思和评价活动

对文学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是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深化阶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两个英语戏剧研究界普遍认可的主题供学生选择并讨论。1.Parent and child relationship(子女与父母的关系);2.Appearance VS Reality and the need for wisdom to tell the difference.(需要拥有辨别表象和真相的智慧)。同时,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形成或重建自己的认识,并产生团队共同的认识,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包容开放的良好心态。

五、结语

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辨能力的训练作为一种教学目标应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其内涵和培养方式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为思而教”的教学思想是二十一世纪外语教学的新的方向。它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克服以往文本教学中重技能轻思辨的习惯,促使我们把教学设计从文章的表层理解延伸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使学生成为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Moody,H.L.B.TheTeachingofLiterature[M].London: Longman,1971.

[3]Rosenblatt,L.M.TheReader,TheText,ThePoem:the TransactionalTheoryoftheLiteraryWork[M]. 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8.

[4]彼得法乔恩(Peter Facione).批判性思维[M].李亦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责任编辑:周大明)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专项课题“促进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英语课堂活动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JJKZX14-0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阶段文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们需要文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