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6-12-13史秀玲
史秀玲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能力;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创新意识表现为:对新颖的信息、情景进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一些创新的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法。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对于学生的质疑予以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进行训斥或置之不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体现对问题经过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一)培养问题求解意识与问题分析意识
勤读书,多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多角度分析、判断;运用集体和小组的讨论,寻求多方面的考虑;培养求知欲和败不馁的勇气与毅力。
(二)培养创新设计、解题的意识
提倡学习中的民主、容忍异议;肯定身边别人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从创新设计和解题中再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能力,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能力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能力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进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一)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能力,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
(二)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四、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训练。在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找各种思维训练的序列,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各种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运算能力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科学评价的创新意识。从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角度订制评价的尺度;从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角度定位评价的价值观。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要求是,以鼓励、尝试探讨为宜。作为教师,我们要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扎实地学习各科文化课,丰富自己的间接知识经验;参加广泛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直接知识经验;同时要学会捕捉灵敏意识的方法。
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