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12-12陈世庆
陈世庆
摘 要:一年级学生刚刚从游戏教学转入知识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有待培养和养成。
关键词:观察;内容;顺序;方法
观察是人的感知发展的一种最高形式,是形成智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前提,不会观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而一年级正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开端,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容易人云亦云,假如一个同学说,我看见房子左边有2朵花,立马就有同学说,我看见房子右边有5朵花,有人说女孩在搬玉米,就有人说小男孩在掰向日葵。这就是说他们没有一双使用数学的眼睛,更不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不露声色地引导、点拨。点拨不好,课堂就会乱成一盘散沙,教学活动则无法进行。这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门前的花,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快看学生手里的玉米,告诉老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有了这些提示,学生自然知道要看什么,哪些是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哪些信息说的是一回事,而不会没有目的地去找一些与问题不相干的信息。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是理论的先导。在教学“认识图形(一)”时,观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笼统又不细致,不注意事物本身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也很重要。首先,教师展示长方体几何模型,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通过对长方体教具进行观察,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观察,即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通过比一比得出长方体两对面完全相同。再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学具,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相邻面和相对面,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相同。最后把正方体和长方体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学会从理论上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生观察事物很表面化,没有一定的顺序,往往一个问题的出现,他随便看一下,就轻易草率地下结论,没有条理性。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观察的条理性。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页第3题。老师出示情境图,问:“你从图中看到了谁在谁的上面?”他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小鸟在上面,小猴在下面” ……学生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于是老师又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立马就有学生说:“小鸟在小猴的上面,小猴在小松鼠的上面”按从上往下说的,也有从左往右说的,对于他们观察的顺序,教师都予以肯定,然后指出,观察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第二,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第三,从外往内或从内往外;第四,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的顺序,又培养了他们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艺术大师罗丹指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一年级教材的练习题中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老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如,一年级教材上册第9页第1题,求一共有多少人?大多数学生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算式为8+6(男生8人,女生6人),老师即在黑板上板书问:“你们还能怎样解答?”同学们大眼瞪小眼,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这时有个小女生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列的算式是5+9”。老师:“说说你为什么列5+9呢?”小女孩:“有5个人在大树的左边,有9个人在大树的右边。”老师当时特别高兴,借机说:“你观察的真细致,棒极了,奖你一颗智慧星。”然后对其他同学说,其实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从手里拿的东西到头上戴的道具,甚至衣服、鞋子的颜色……甚至有同学列出几步计算的式子。从此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总之,观察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正如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所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编辑 王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