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物理治疗在重症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中的应用

2016-12-10张凌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呼吸功能重症患者

张凌

【摘要】目的:对胸部物理治疗改善呼吸功能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60例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划分为接受胸部物理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常规呼吸功能护理的对照组,对比两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物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关键词】胸部物理治疗;呼吸功能;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70-01

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机械吸引、体位引流、胸部扣击、有效咳嗽、深呼吸等,它能够使患者通气获得改善,促进呼吸肌收缩扩张,进而将气道分泌物有效排除,提升肺的顺应性的同时使细菌侵袭力降低。在重症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中应用胸部物理治疗,能够维持患者足够肺容量,并抑制呼吸道感染发病,最终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重症患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应用,收获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260例重症患者,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重症患者:57例女患者,73例男患者;患者年龄范围36~81岁,平均年龄(53.4±6.8)岁;64例患者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27例患者为肺不张、肺部感染,39例患者为肺叶切除术。对照组130例重症患者:69例女患者,61例男患者;患者年龄范围38~85岁,平均年龄为(54.7±7.2)岁;30例患者为重症肌无力术后,22例患者为多发性肋骨骨折,31例患者为纵膈肿瘤术后,47例患者为食管癌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呼吸功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呼吸功能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胸部物理治疗。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深呼吸: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正确呼吸,吸气时腹部慢慢抬高,然后慢慢呼吸时腹部收缩,呼气和吸气用时之比应当是1:2。②胸部叩背:护理人员或家属并拢手指成杯状,运用手腕力量依据由外而内、从上至下顺序叩击背部,同时避开脊柱和肩胛骨。③胸部震颤法:护理人员或家属重叠手掌后,将手掌放置在预引流胸廓部位,患者吸气时放开手掌,患者呼气时手掌施一定压力紧贴胸部并轻柔上下抖动,该操作通常在叩背后进行。④有效咳嗽:患者吸气时声门关闭并屏气,胸内压力达到最高后将声门打开,收缩腹部以产生爆破性气流。⑤体位引流:运用重力排出支气管、肺内分泌物。患者肺上叶为病变部位时,可保持半坐位,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前后左右摇动。患者肺中叶为病变部位时,可保持侧卧45~90°,护理人员或家属应提升床脚高度,并将软枕放置在患者腰、背、两腿之间。患者肺下叶为病变部位时,可保持俯卧位或侧卧90°,护理人员或家属应提升床脚高度,每天进行两次、一次5~20分钟。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方法包括:通过实际操作或图示讲解进行示范,指导患者和家属开展胸部物理治疗,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胸部物理治疗的意义和目的,实现胸部物理治疗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让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获得提升。测试患者和家属的胸部物理治疗掌握情况,检验他们是否正确掌握指导内容,并根据测试结果加强胸部物理治疗要求和注意事项的指导。

1.3疗效观察指标 显效:咳痰、咳嗽等动作可自主进行,不存在呼吸困难、气急、胸闷、体温下降、肺部体征,肺部感染率降低。有效:咳嗽等动作可自主进行,呼吸困难、气急、胸闷等症状得到改善,肺部体征有所恢复。无效:难以正常咳痰,呼吸道蓄积大量分泌物,气急、胸闷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肺部体征未恢复。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中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01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显效,改善患者占比77.6%;22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有效,占比16.8%;7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无效,占比5.6%。对照组63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显效,占比49.3%;38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有效,占比28.8%;28例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无效,占比21.9%。对照组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1%,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4%,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功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

3讨论

在胸部物理治疗中叩背能够使分泌物脱离支气管壁,后经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转移,并在体位引流、有效咳嗽后排出,进而避免发生感染、窒息、呼吸道阻塞。在重症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中应用胸部物理治疗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强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当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有效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减轻,进而更加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②强化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告知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治疗意义,进而引导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配合。③配合合理吸痰和呼吸道湿滑:术后痰液不易咳出或痰液粘稠时,可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可采用地塞米松5毫克、庆大霉素16万IU、生理盐水40毫升刺激气管,以引发患者咳嗽,需要时可进行吸痰。④并发症预防:在开展胸部物理治疗过程中,应依据病情进行肺部体征和体温变化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

本研究结果表明,开展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开展常规呼吸护理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可见胸部物理治疗能够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降低肺部感染率、肺部并发症发生,进而有效提升重症患者呼吸功能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治愈和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瑶.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移植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02:22-23+18.

[2]江方正. 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01:19-21.

[3]刘青云,李梅华. 胸部物理治疗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期通气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4:4-6.

猜你喜欢

呼吸功能重症患者
记忆合金环抱与可吸收钉对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对比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胸外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呼吸康复方法对COPD气流受限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