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2016-12-08
本刊特约英语试题评析组
2016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本刊特约英语试题评析组*
2016年进行自主命题的省、市有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全国卷有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共9套试卷.从整体来看,这些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考查,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能够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9套试卷进行整体评述,并且从上述试卷中挑选出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分项评析.
一、整体评述
1.各省市试卷题型结构基本稳定,部分试卷题型有变化
今年大部分试卷延续了以往的题型设置,发生较大变化的是四川卷和上海卷.四川卷去掉了对语言知识考查的选择题,增加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更接近全国卷的模式,为下一年使用全国卷进行过渡.上海卷的变化较大,和往年相比,非选择题的权重增加,选择题减少.比如,对于语言知识和词汇的考查是通过语篇填空和选词填空的方式进行的;第二卷中还增加了翻译题.非选择题的增加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考查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2.试卷难度基本稳定,部分试卷难度有调整
大部分试卷的难度和往年基本持平,没有出现忽难忽易的情况.难度调整较为明显的是江苏卷.前两年的江苏卷难度较大,表现在单项选择题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过难,下手太重,常出现偏题、怪题;阅读理解的文本材料难度也很大,不利于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考查.今年江苏卷中单纯对语法规则进行考查的单项选择题较少,走出了“语法+词汇”的怪圈,主要是通过设置真实语境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阅读理解文本材料更丰富,难度趋于缓和,话题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
3.试卷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蕴含丰富的人文性
试卷选用的语篇材料主要来自于英语国家的正规出版物或网站,语言地道,原汁原味,励志故事型、以事说理型、时事热点型的材料很普遍,这些文本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使得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更好地彰显,使英语课程所肩负的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更加明确.这种选材方式值得肯定,因为“人文精神既应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也应通过评价落实到学生的身上”[1].
二、试题评析
(一)值得肯定的题目
1.能力为主,素养立意,具有前瞻性
例1 (浙江卷书面表达)
“Planning is good, but doing is better”是一句英语名言.请以此为题用英语写一篇100~120词的短文.
要求如下:
1. 简述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 用一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 给出恰当的结尾.
【答案】略.
【评析】根据题目的要求,考生要写一篇英语议论文.这道题目在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只有在充分利用分析、阐释、解释等认知技能后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英语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成为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而思辨能力是思维品质的一个方面.但迄今为止,国内鲜有学者对高中生的思辨能力进行研究,教师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关注不够.这种考查方向具有前瞻性,无疑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会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也会使更多的学者关注对高中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为高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理论指导.这些变化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题目设置新颖,考查的起点和落点变换
例2 (四川卷阅读理解B篇 第24题)
… Dreaming about whether you would want to read minds, see through walls, or have superhuman strength may sound silly, but it actually gets to the heart of what really matters in your life.
2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Your life style.
B. Your life value.
C. Your trouble in life.
D. Your life experience.
【答案】B.
【评析】我们把今年9套试卷中考查推断的阅读理解题统计如下.
表1
从表1不难看出,对句意进行推断的题目显得尤为宝贵.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文列出的四川卷的这道题目看似考查、推断画线部分的意思,但是根据临近的上下文很难推测出答案.在通读全文之后才能明白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在讨论人生的价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道披着句意推测外衣的主旨大意题.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习惯了以细节选择为主的阅读理解练习,在阅读时一味被动地在文中寻找标准答案,很少能主动对文本进行主旨大意的概括和文本结构的分析,这种阅读习惯是解决这道题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跳出阅读材料所附题目的束缚,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加工,获取对文本更全面、更具个性化的理解.
3. 在具体语境下辨识词义,运用词汇是关键
例3 (四川卷完形填空第52题)
… “Nice try, Aunt Dede,” Lainey replied 52 from the back seat.
52. A. sourly B. patiently C. eagerly D. shyly
【答案】A.
【评析】要解决这道题,对上文中“Nice try.”的理解是关键.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应该是“干得好,很好的尝试”,如“He said it was a nice try and went out happily”. 但是,文本中显示“Aunt Dede 一直在鼓励Lainey读HarryPotter,并告诉她书中有很多新奇的内容,要通过阅读去发现”,而Lainey是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根本不被姑妈的话打动,不愿意接受阅读此书的建议.因此,这里“Nice try”的意思变成了“想得美(我才不读呢)”.只有在正确把握了语境和“Nice try”的意思的前提下,才能对52题的答案作出正确判断.
例4 (天津卷完形填空第22题)
… Hearing her coughing bitterly one night, I decided to 22 her from it all.
22. A. pull B. tell C. hide D. fire
【答案】A.
这里考查的是常见词的词义引申,原意为把女儿从游泳训练中拉出来,引申为不让女儿继续参加游泳训练了.
例5 (全国Ⅰ卷阅读理解A篇第24题)
24.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They are highly educated.
B. They are truly creative.
C. They are pioneers.
D. They are peace-lovers.
【答案】 C.
这里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这个词重视不够,容易忽略它的含义“先驱者,创始者”.
例6 (全国Ⅰ卷短文改错)
… Instead, he hopes that our business will grow steady.
【答案】steady 改为steadily.
这里考查的是对grow这个词两个词义“变得”和“增长,生长”的甄别,根据语境应是“增长”,就应该使用副词修饰.
以上列举的是在语篇中考查词汇的几种方式,这几种考查点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因为教师经常按照单词的固定词义或常见词义去教学,而忽视具体语境中单词的引申含义或词义鉴别,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过于刻板,对于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关注不够,不能够对词汇进行灵活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词汇学习的途径,多阅读英文原著,积累地道的语言,关注具体语境下的词汇应用.
4. 长难句的理解不容忽视
例7 (全国Ⅰ卷阅读理解B篇第27题)
… “In the 1960s we were all a little wild and couldn’t get away from home far enough or fast enough to prove we could do it on our own,”…
27. What did Crosby say about people in the 1960s?
A. They were unsure of themselves.
B. They were eager to raise more children.
C. They wanted to live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D. They had little respect for their grandparents.
【答案】C.
【评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语言技能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长难句的理解影响对全文的理解,也影响对局部细节的判断.例如,上面列举的这道题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对难句的理解能力.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不好理解.前半句说“我们小的时候有些野”,后半句涉及对couldn’t… enough的理解,而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会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不能离父母足够远”,这就造成了和上半句的矛盾,于是就会感到这个句子很费解,也就无法完成题目中的任务.
四川卷中也有针对文中的长句设置的考题,如:
Those given night milk, which contained 10 times the amount of melatonin, were less active and less anxious than those fed with milk collected during daytim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Medi cinal Food.
32.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mice fed with daytime milk ________.
A. started sleep more easily
B. were more anxious
C. were less active
D. woke up later
【答案】B.
北京卷中对长难句理解的考查更为普遍,几乎每篇阅读文本中都有长难句,这里不一一列举.
对长难句的理解是学生很惧怕的任务,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理解长难句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源,针对长难句的理解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对长难句进行解读,理性分析句子结构,达成正确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文本中的长难句和重点句型进行模仿或对文中的佳句进行品读和欣赏.
5.打破常规,别出心裁
例8 (四川卷第40题)
… Some think that a woman’s body cells have a tendency to age more slowly than a man’s. Others think that a man’s body cells have a tendency to age more quickly. 40
【答案】E. Recent research seems to support both of these possibilities.
【点评】《考试说明》对七选五题型命题的表述为“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体现课标“用英语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步获取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要求.命题时经常会针对文章的主旨句或段落主旨句(考查文本结构)以及注释性的句子(考查逻辑关系)设置考查点,所以常见的挖空位置常在首段段末、其余段落的段首或段中,而四川卷的第40题挖空的位置却在全文的最后.这种命题的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①考生解决这道题时要读完整个阅读文本,能保证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考查;②更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段落结构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掌握;③能对教学起到反拨作用,能督促教师指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全篇的脉络,理解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是,我们对第40题前两句话的内容感到疑惑:第一句,一些人认为女人的身体细胞倾向于比男人的衰老得慢;第二句,另外一些人认为男人的身体细胞倾向于衰老得更快.难道这两种观点不一样吗?因无法找到原文出处,无法考证,在此仅表示疑惑,不做阐述.
(二)值得商榷的题目
1. 设置的考查点不合理,缺乏文本信息支持
例1 (全国Ⅱ卷阅读理解D篇第34题)
34. Who reached the South Pole first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Frank Hurley.
B. Ernest Shackleton.
C. Robert Falcon Scott.
D. Caroline Alexander.
【答案】C.
【评析】命题者想要对文本细节进行考查.题干的意思是:根据文本信息,谁第一个到达了南极点?文本中不存在对他们(备选项中的4个人)先后到达南极点的描述,而仅存在谁到了、谁没到的信息.文本显示:Frank Hurley(A选项)和Earnest Shackleton(B选项)属于同一个探险团队,于1914年到1916年间去南极探险,但是并未成功,没有到达南极点;另外,Earnest Shackleton还在1908年到达了距离南极点不足100英里的地方,也可以界定为未到达南极点;Caroline Alexander(D选项)是一名写过关于Earnest Shackleton的南极探险之旅的作家,文中没有对她是否到达过南极点提供信息.基于以上分析,四个人中只有Robert Falcon Scott(C选项)到达过南极点,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题目考查的选取点有些偏差,建议此题题干调整为:Who reached the South Pole according to the text? 虽然调整后增加了题目的难度,但这是根据文本中真实信息点进行的考查,能够保证题目的准确性.
2.备选选项有错误或与文本内容不符
例2 (全国Ⅱ卷阅读理解D篇第33题)
3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photos taken by Hurley?
A. They were made last week.
B. They showed undersea sceneries.
C. They were found by a cameraman.
D. They recorded a disastrous adventure.
【答案】D.
【评析】这道题备选选项的设置有些瑕疵.首先,B选项中sceneries应该改为scenery,因为scenery是一个不可数名词,这可能是由于命题者在选用同义词替代文中的images时疏忽导致的失误.其次,D选项把Earnest Shackleton的南极探险之旅定义为a disastrous adventure.文本中在“海难”之前出现了disastrous这个词,可以把它理解为“灾难性的”或“损失惨重的”,可是在D选项中好像它只能理解为“损失惨重的”,那么D选项就把Earnest Shackleton的南极探险定义为“损失惨重的探险活动”.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文本信息把它定义为“失败的南极探险(an unsuccessful Antarctic voyage)”.另外,文本并没有提供相关信息证明此次探险“损失惨重”.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国外媒体对这次人类探险高度评价,称其为“一次伟大的失败远征”,作家Caroline Alexander经过充分研究写了一本关于这次探险的书TheEndurance,副标题是Shackleton’sLegendaryExpedition(Shackleton的传奇远征或传奇之旅)。这部小说还被拍成纪录片于2000年12月30日上映.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认为D选项中这次探险的定义和文本信息以及事实有很大出入,所以建议D选项改为“They recorded a difficult expedition”.
3.对有些词汇的意义界定不准确,影响语言的准确使用
例3 (全国Ⅲ卷阅读理解D篇第33题)
33.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people like Debbie Downer?
A. They’re socially inactive.
B. They’re good at telling stories.
C. They’re inconsiderate of others.
D. They’re careful with their words.
【答案】C.
【评析】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仅关注了Debbie Downer所在段落的文字,把解题的空间仅限定在对一个段落的理解上.其实,如果要合理推断这个词的意思,必须结合一、二两段的内容.第一段中陈述了两种情况:①媒体传播消息的原则是“If it bleeds, it leads”;②个人喜欢传播好消息.第二段中说,“媒体使用血腥的坏消息吸引眼球,不关注听众或观众的感受,但是你在和别人分享故事的过程中,要关注听者的反应.你不想让别人把你当作一个Debbie Downer”,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媒体就是一个Debbie Downer,即传播坏消息或负面消息的媒介.全文都是在讨论所传播的消息的类型,不是探讨传播消息时是否关注别人的感受,所以所传播消息的类型应当作为推断Debbie Downer的切入点.
另外,我们对Debbie Downer的词源和使用场合进行了查找,以下是查到的信息.
词源:Debbie Downer is a name of a fictional Saturday Night Live character who debuted in 2004, and who was portrayed by Rachel Dratch.
词义:The character’s name, Debbie Downer, is a slang phrase which refers to someone who frequently adds bad news and negative feelings to a gathering, thus bringing down the mood of everyone around them.[2]
应用举例(来自互联网):
Jessica: Really? He’s a Debbie Downer!
Fangfang: Debbie?他不叫Debbie.
Jessica: No, Debbie Downer refers to those who are so negative and always bring down the mood of other people.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C项给出的Debbie Downer的特点不够准确,不利于语言的正确使用,可以调整为“They are keen on spreading negative news”.
4.考点设置脱离对学生语言学习状况的了解,不能对教学起到反拨作用
例4 (全国Ⅲ卷短文改错)
… However, my parents didn’t seem to think such…
【答案】such改为so.
【评析】短文改错检测学生判断、发现、改正文章中语言错误的能力,并进一步考查学生在用词、搭配、词法、句法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主要针对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常犯的错误设题,目的是通过设置相对合理的题目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短文改错的考点应该是受试者可能会自己犯的典型错误”[3],而本题中对such和so设置的考点,并没有针对学生应用英语时的典型错误,因为学生对think so这种表达方式极为熟悉,几乎不会出错;另外,学生经常把该用such的地方误用so,而不是把so误用为such.
5.用来考查篇章结构的文本材料结构过于不清晰,检测结果不真实
例5 (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第70题)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in the passage?
I: Introduction P: Point
Sp: Sub-point(次要点) C: Conclusion
【答案】C.
【评析】《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高考对文章结构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层次:一是按段落的组织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二是按写作方法(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最近几年,北京卷都会设计按段落的组织方法理解文章结构的考题,可以看出命题者对于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握准确,也在为贯彻这个要求做出努力,这些做法值得其他命题者学习和借鉴.但是,今年北京卷D篇文本难度大,结构不是很清晰,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不强,用这种文本材料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结构的能力不太合适,因为文本自身特点导致很多考生无法理清文本结构,只是采取“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测试结果不能如实反映考生这方面的能力.建议命题专家能够选取合适的语篇材料设置考题,以便使测试结果真实有效.
三、结语
2016年高考试卷是专家们在科学的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命制的,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非凡的智慧,试卷命制的高立意、高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我们对于这些试卷近乎吹毛求疵的“挑剔”只是为了使以后的命题更加完美,更加令人满意.
[1] 刘道义.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05 (10): 56-60.
[2]Debbie Downer [EB/DL].[2016-08-17].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ebbie_Downer.
[3] 周长银,李玉良. 英语短文改错题的语言测试学分析[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 (2): 80-83.
(责任编辑:马玲玲)
*参与本文写作的有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的吕建平、王芳、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