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堂语用设计,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2016-12-07周文良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

周文良

【摘要】本堂课,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来创设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课堂变得热闹生动,趣味盎然,在大量地说话中很好地完成了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让语文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丰富,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课堂语用设计;语文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用”是语文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用教学的核心是语用体验,语用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本体。 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等也都是“语用”的组成,它们和习作都有紧密的联系,“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是正确提法。要是老师能让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轻松学语文,快乐学语文将成为学生的共识,现就《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创设语文实践。

一、选择词串进行说话练习

复习上节课生字学习的环节中,老师在投影中出示了以下四组词语,先指名学生横向朗读,再竖向朗读,并要求读出节奏感,在词语读正确后,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选择其中的一组词串,可以是横向,也可以使竖向,联系课文内容说上一两句话?

重阳佳节   一年一度

热闹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兄弟遍插茱萸   登高远眺

异乡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这是复习字词巩固环节,通过读词语,检查了学生是否真的认识了这些词语,通过要求读出词串的节奏感,训练了学生读词停顿,提升学生词串的朗读水平,除了横向朗读外,又让学生纵向朗读,不仅创设了更多的读的机会,更给下个说话环节做了铺垫。最后,让学生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选择其中一组联系课文内容进行造句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知情况,更是训练了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进行语说话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说话的需求,还能对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整。我们经常让学生用一个词语造句,此项练习让学生选择三个或四个词语造句,有难度,但因为是自己选择的,又有课文内容的帮助,所以还是容易完成的。

以下是学生造句情况的记录: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

重阳节那天,街道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个个兴高采烈。

王维故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那天头插茱萸,正在登高远眺。

身在异乡的王维和故乡的兄弟们此时天各一方,回忆着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思绪万千。

重阳节那天真热闹,身处异乡的兄弟相互思念着。

重阳佳节那天,天各一方的兄弟们遍插茱萸,扶老携幼,登高远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人们兴高采烈,登高远眺,想到了此时不能与朋友相聚便思绪万千。

……

从以上不同的造句,可以真切地反映出学生遣词造句的差异,有的学生只能把词语简单的组合排列成一句话,有的学生能将课文内容和词语紧密结合,语句生动,还有学生能突破文本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造句。学生的基础不同,我们要给他们不同的训练点,让他们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把语句说通顺,说生动,真正突出了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落实在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二、想象画面进行说话练习

本课中提供了两幅插图,一幅是兄弟们遍插茱萸登高远眺,一幅是王维看着窗外提笔写诗,这正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相吻合,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鼓励把书面语文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安排让学生看图说话,围绕异乡的兄弟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王维在想什么,做什么?看看图,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异乡的兄弟们插着茱萸,手挽着手,有说有笑在登高远眺,他们东望长安,想到王维独自一人在长安,一定非常的孤独寂寞,心里祝愿着王维在京城能快乐、幸福,早日金榜题名,早日回乡与大家相聚。王维看着街道上热闹的人群,回想着两年来独身在京城的寂寞生活,便长叹一声,回想起往年与兄弟们一起登高游玩,一起读书作诗的快乐日子,便思绪万千,提笔作诗。

通过这样的看图想象说话,不仅让学生走近了王维,真切感受着身在异乡的孤独寂寞,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围绕主题合理想象,有序说话的能力。看似简短的一段话,却凝聚了学生复杂的语文体验,提升了多种语文能力。

三、选择诗句进行说话练习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是这篇课文的题目,也是本首诗中被千古传诵的句子,在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基础上更应该知道如何运用,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为此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佳节,在文中是指九月九(重阳节),到了现在,这个佳节已经不只是九月九了,而是范指所有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些节日呢:(比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呢?(因为不能与家人团圆、相聚)

中秋节,爸爸出差在外,看着窗外的圆月,他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到了,出国留学的姐姐身处异国,听到鞭炮声,他会吟 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宵佳节,驻守在边关的解放军叔叔吃着元宵,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每逢佳节倍思亲。

通过这项练习,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这句诗正确运用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遇到团圆的节日,二是亲朋好友离乡背井,三是目睹具体事物,然后学生模仿练习说话就变得简单了。学以致用,及时反馈,当堂掌握,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更有效。

四、模仿文本进行说话练习。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我们都很熟悉,李白也在思念着故乡,思念着亲人,这首诗中也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写法来创作一篇文包诗。然后出示模仿说话的范文:

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课外所搜集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补缺说话,段落结构是固定的,但横线上所填写的内容都出自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真切反映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诗人当时生活境遇的感受。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

又是一个月圆夜,李白看到              ,他以为是                      。

李白抬起头,              。他又低下头,                      。

李白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          这首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因为有本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填空,然后让学生全文朗读,学生在不经意间已经在口头上完成了一篇文包诗。写作往往是中年级学生头疼的事,可是这样的填空完成作文学生却一点也不感到困难,在完成的同时,感受到的是写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消除大家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之时,只有一次次地这样让学生容易上手,轻松完成,才会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本堂课,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来创设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课堂变得热闹生动,趣味盎然,在大量地说话中很好地完成了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让语文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丰富,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每堂课,老师们若能巧妙地设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语文学习一定会成为众多课程中学生喜欢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春天也因此到来了。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方法
让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魔力棒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