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07张艳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贫困大学生特点

张艳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个案分析、深入访谈等方法深入探寻影响高职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解析高职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结构及特点,为进一步提出教育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58 — 02

1.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心理弹性是应对逆境和压力的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不是在逆境中产生,而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面临同样的逆境,不同心理弹性的个体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有人被逆境击倒,有人在逆境中成长。目前国家和各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可以在经济上缓解他们的压力,但对于部分自卑、敏感、心理弹性弱的贫困生来说,学校过分的关怀和资助有时反而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个案访谈等方法,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并探讨影响他们心理弹性的因素,为进一步提出教育对策和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2.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苏州地区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41份,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率95.44%。具体被试情况分布见表1。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简称CD-RISC)对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运用里克特氏5点量表评定法,从0~4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对结果的分析采用Connor和Davidson的5因素分法(2003),将心理弹性分为5个因子:F1 个人能力的概念、高标准、坚韧性;F2相信本能、容忍消极影响、抗压力;F3积极接受改变、安全关系;F4 自我控制;F5 宗教影响。最终结果中,每项因子分得分越高,相应的心理弹性因子所体现的心理弹性能力水平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

2.3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总体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在F1、F3、F4三个因子的水平偏高,他们在个人能力的要去、积极接受改变、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在中等偏上水平,相信本能和容忍消极影响及相信宗教影响方面的水平在中等状态。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水平在总分和五个因子上均高于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水平,三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总分和F1-F4的四个因子上均高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家庭收入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低收入家庭的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在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高于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总分和因子分上不相上下。具体分数情况见表2: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结构中的相信本能、容忍消极影响、抗压力的因子特征与年级因素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年级越高,因子分越高,相应能力水平越高。他们的心理弹性结构中的F3因子,即积极接受改变、安全关系的建立能力,与兼职经历有显著性相关,兼职经验越多,相应的能力水平越高。

3.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一些家境贫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分析,对他们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态度、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由此总结出影响他们心理弹性水平的因素。

3.1社会和学校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保证在校的大学生因为有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资助而顺利入学,这是在经济上可以得到的保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学校对于他们的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学业上的指导、心理上的关注,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心理上的关爱和支持。在对个案进行深入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总体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否获得经济支持对于他们心理弹性构建的影响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同时获得过经济支持和精神上关爱的学生,对于现状的接受程度要远远高于成长中没有获得过精神上关爱的学生。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是在心理上依然健康,相信自己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抗压力,能够接纳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学会独立应对困难,这些促使他们把成长中获得的支持转化成了内在的动力。

3.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相比,在有些因子上贫困生的得分要高于其他的大学生,这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反而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让他们更加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更加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家庭因素中父母的影响重大,父母的应对方式、态度和行为等,对于子女面对困难的态度、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的养成等起到了关键作用。父母的乐观、积极、努力、勤恳、踏实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当然,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消极,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负性影响。在访谈中发现,一些优秀贫困大学生虽然他们的父母消极、抱怨、逃避困难,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认同父母的生活态度,他们想要有自己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反而能够积极努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弹性,提高了应对困境的能力,这说明家庭因素固然重要,但个体因素更是关键。

3.3个人因素

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在经济困难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他们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构建更多的是源于自身的努力。在认知上,他们对困难和挫折有着积极合理的认知,认为家庭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的,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敢于正视和面对现实,在大学期间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在意志和动机上,他们目标明确、合理规划学习生活,遇到困难积极寻找方法面对和解决,严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强改变命运,他们的成就动机更强,希望学业上获得成功、工作上有所成绩,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为父母家人着想。在人格特质上,他们相信自己、乐观、独立、积极解决问题、积极与人沟通、重视人际关系。在行为上,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勤工助学和校外兼职,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减轻生活压力,不仅仅依靠助学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证明自己。这些特质构建起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特有的心理弹性,包括了他们的个人能力、自我控制、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等,这些也是提升心理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困难学生来说,在完善的资助系统下,他们面临的经济问题可以获得很大的支持,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心理弹性、提升心理韧性、增强心理素质,以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心理弹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冯文明、周守珍、胡修银,贫困生心理韧性内在保护因素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14年第03期,P4-6.

〔2〕周海明、时勘、马丙云,职业院校大学生抗逆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2015年6月第2期,P16-25.

〔3〕张荣伟、李卓繁,家庭和个人因素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2015年3月第29卷第1期,P81-85.

〔4〕唐炜玮,积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述评,社会心理科学〔J〕,第28卷总第143期2013年第2期,P37-45.

〔5〕邱莎莎,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分析,考试周刊〔J〕,2014年第79期,P151-15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贫困大学生特点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