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2016-06-07赫英娟苏俊鹏管一国
赫英娟+苏俊鹏+管一国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水平,明确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和自编人口学调查问卷,对120名住院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心理弹性得分(59.98 ± 13.15)分,生活质量得分(60.46±15.60)分。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其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中等,生活质量一般。但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可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弹性;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病痛,更使患者产生巨大的精神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关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研究,着重于调查和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观念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个体在应对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品质,即心理弹性。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以住院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旨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和肿瘤医院住院的120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认知正常,能正确理解问题且如实回答。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躯体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年龄31~69岁。
文化程度:小学27人,初中36人,高中或中专24人,大专以上33人。
婚姻状况:已婚87人,离婚27人,未婚 6人。
1.2方法
1.2.1施测调查问卷均在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统一指导语,由患者本人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95.83%。
1.2.2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等,此表用来搜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背景资料。②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由肖楠、张建新翻译修订,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包括三个维度(坚韧、自强、乐观)2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0分(完全不这样)到4分(总是这样),三个维度单项及总分满分分别为52分、32分、16分及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该量表经过广泛应用和测试,证明其适用于中国社区人群、门诊和临床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及癌症患者。[2][3][4]③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V3.0))为自我报告形式,共30个项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症状量表(疲乏、疼痛和恶心呕吐)、6个单一条目和一个总健康状况。其中总健康状况和功能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症状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差。[5]
1.2.3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DD(-*2][KG*8]-[DD)]±s)表示,相关分析采用Pe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由表1知,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自强两个因子处于中等水平,乐观因子分数较低。
2.2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由表2知,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5个功能量表具体得分情况,其中总体健康状况一般,且情绪功能得分相对于躯体、认知、角色和社会功能得分明显偏低。
2.3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都在显著性水平0.01以上,说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在心理弹性3个维度中,乐观维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677)。
3结论
3.1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状况
心理弹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个体在面对不良应激时表现的有效应对、积极适应能力。本研究中,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59.98 ± 13.15)分,低于于肖楠等[6]报道的中国社区人群(65.4±13.9),更低于美国社区人群(80.4±12.8)。[7][8]说明患者还不能完全接受现实,表现为心理适应能力不足。心理弹性的三个因子中,乐观因子得分较低,说明患者对该疾病还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对术后的存活期、转归等问题仍比较担忧,甚至悲观绝望。张婷等人指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9],而且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同时也要重视患者自身表现出的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品质,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有效应对疾病。
3.2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一般。病人不仅要承担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临第二性征部分或全部地丧失,往往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现实,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和自卑等负性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杀伤自然细胞活性,降低人体免疫力,对疾病的转归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损害生活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当前医疗水平不是很了解或信任,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常表现出不确定感。而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医护人员在给予病人物理治疗同时,还应大力普及乳腺癌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相关分析
本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3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心理弹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自我保护潜能,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当人们身处逆境时,它便发挥作用。面对癌症,高心理弹性者,能够正确地对待疾病,尽快调整心态,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并能积极寻求帮助配合治疗,生活质量相对于其他患同种疾病的患者就高。[11]而心理弹性水平低的病人,面对疾病会产生更为激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健康受损严重,继而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医护人员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恢复和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
①评估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②采取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心理弹性并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采用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12],增进患者适应能力。③重视支持系统作用,鼓励病人家属,尤其是配偶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总能伴随良好的身心状况,增加癌症患者的适应性,其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Benson JR,Jatoi I,The global breast cancer burden[J].Future Oncol.2012,8(6):697-702.
[2]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心理科学[J],2007,30(5):1169-1171.
[3]王晥泽,陈瑜,戴立丽.160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2012,9(9):425-426.
[4]陈露露,彭李,唐棠,等.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097-1099.
[5]杨峥,宣辉,万崇华,等.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QLQ-C30与QLQ-BLM30量表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1):29-32.
[6]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7]Campbell-Sills L,Cohan S L,Stein M 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coping,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J].Behav Res Ther,2006,44(4):585-599.
[8]Yu X N,Zhang J 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 Behav Pers,2007,35(1):19-31.
[9]张婷,李慧萍,杨亚娟,等.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07-610.
[10]雷云,刘佳.疾病不确定感对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01.
[11]Hou WK,Law CC,Yin J,et al.Resource loss,resource gain,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dysfunction following cancer diagnosis:a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approach[J].Health Psychol,2010,29(5):484-495.
[12]Yu X,Lau JTF,Mak WW,et al.A pilot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resilience,psychosocial well-being,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in rural China[J].J Sex Marital The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