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2016-12-07邓德红廖雪梅
邓德红,廖雪梅
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邓德红1,廖雪梅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观察组(尿酸异常)和对照组(尿酸正常)。2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尿酸测定。观察对比:(1)2组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2)2组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积分分别为(156.2±35.1)分,(105.3±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尿酸血症; 冠心病; 冠脉病变; 相关性
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引起的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高热量饮食、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冠心病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原因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发病群体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作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深入研究已经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在冠心病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调查中发现众多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要素,如吸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血尿酸与冠脉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与尿酸排泄障碍、加上生成过度导致尿酸沉积在血管壁,反复刺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为了更好的了解尿酸和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收集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探讨冠心病发病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年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观察组(尿酸异常)和对照组(尿酸正常)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58例,平均年龄(57.6±8.4)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8.7±9.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冠心病符合《实用内科学》第8版制定的标准。(2)性别不限。(3)正常尿酸值为男性血尿酸值149~461 μmol/L(2.57~7 mg/dL);女性89~357 μmol/L(1.5~6 mg/dL)。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痛风病或家族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者。(3)器官移植,冠状动脉的搭桥及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者。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经皮穿刺,若桡动脉径路扭曲或痉挛者在行导管撤出时因执行难度大,而采用股动脉穿刺,导管使用标准为:左冠状动脉(LCA)选择6F JL3.5、右冠状动脉(RCA)选择6F JL4.0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尿酸测定: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血清尿酸。去蛋白血滤液中的尿酸在碱性溶液中被钨酸氧化成尿囊素及二氧化碳,磷钨酸在此反应中则被还原成钨兰,钨兰的生成量与反应液中尿酸含量成正比,可进行比色测定。
1.3 观察指标 (1)2组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2)2组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积分分别为(156.2±35.1)分,(105.3±22.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 (±s)
表1 2组患者血清尿酸值及冠脉狭窄支数 (±s)
组别血清尿酸值/(μmol/L)冠脉狭窄支数/支观察组428.6±48.52.9±0.8对照组326.9±35.11.6±0.6t值10.269.62P值<0.05<0.05
3 讨论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清尿酸浓度与不同疾病(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认为血清尿酸浓度是这些不同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因子,对疾病的观察、监测、预后和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中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展相关,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一般认为不是真正的病因或中介,但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指标[1]。而且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颈动脉内膜(IMT)有逐渐增厚趋势。也有新的数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中充当诱发因子。但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做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2]。 1985年有学者指出冠心病(CHD)可能与HUA相关,近年来,更是有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3-6]。还有学者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有较多尿酸盐,可能与尿酸盐结晶通过与脂蛋白结合引起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关尿酸引起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动脉壁造成动脉壁增厚,可以诱发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与凝血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且尿酸盐会造成肾小球缺氧、乳酸生成增多,进一步造成血尿酸上升。但也有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在普通人群中充其量是一个非常弱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7-8]。由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学术界对高尿酸血症是否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但是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把血液尿酸含量增高看做是冠状动脉病变不利发展趋势的提示。同样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积分结果比较有差异。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加强对血清尿酸水平的控制,可为防治冠状动脉病变提供新思路。
[1] PASALIC D,MARINKOVIC N,FEHER-TURKOVIC L.Uric aci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multifactorial disorders—facts and controversies[J].Biochem Med (Zagreb),2012,22(1):63-75.
[2] BAKER JK,KRISHNAN E,CHEN L,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cent developments,where do they leave us[J].Am J Med,2005,118(8):816-826.
[3] WANNAMETHEE SG.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urr Pharm Des,2005,11(32):4125-4132.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6.
[6] SAUTIN YY,NAKAGAWA T,ZHARIKOV S,et al.Adverse effects of the classic antioxidant uric acid in adipocytes: NADPH oxidase-mediated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7,293(2):C584-596.
[7] YU MA,SANCHEZ-LOZADA LG,JOHNSON RJ,et al.Oxidative stress with an activation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s a novel mechanism of uric acid-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Hypertens,2010,28(6):1234-1242.
[8] CORRY DB,ESLAMI P,YAMAMOTO K,et al.Uric acid stimul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via the vascular renin-angiotensin system[J].J Hypertens,2008,26(2):269-275.
1.湖北省孝感市麻风防治中心 检验科,4316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442000
邓德红(1969-),男,副主任技师,大学。
廖雪梅(1969-),女,E-mail:1443376729@qq.com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6.041
R 541.4
A
1008-7044(2016)06-0709-02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