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馆员学科专业知识建设探讨
2016-12-06刘章
刘 章
高校学科馆员学科专业知识建设探讨
刘 章
【摘 要】从学科馆员的定义和要求引出学科专业知识的建设,通过个人专业和服务学科的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现状,提出五个建议对策,希望能够提高高校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科服务。
【关键词】学科馆员 学科专业知识 高校图书馆
一、前言
在当下信息社会,知识的数量呈指数级别飞速增长,同时知识的载体也由实体的纸质广泛扩展到虚拟的数字。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的经济活动迅速增加和扩大,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更加丰厚的收获。
在高校,所有师生都要面临海量信息资源的利用问题。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处于信息资源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担负着协助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海量信息资源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应运而生[1]。
二、学科馆员的定义和要求
高校图书馆为了解决全校师生对海量信息资源的利用问题,设置了学科馆员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学科馆员。为了针对性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图书馆指派专人与固定的若干个二级学院、系或学科专业结成对口服务关系,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纸质和数字文献信息等相关服务。在图书馆和二级学院、系、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一座能够紧密联系的桥梁[2]。这就是学科馆员的工作。
高校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是服务学科和文献情报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为服务学科收集和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及服务。
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一般要求主要有[3]
(1)熟悉图书馆、服务的二级学院、系和学科的馆藏资源分布情况,这里主要指的是纸质资源(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并在图书馆和服务对象间推动服务学科的资源建设。
(2)熟悉并掌握各类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学校已经购买的数据库。
(3)编辑并向服务对象定向推送各类纸质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指南。
(4)定期或不定期为服务对象以及本馆职工提供资源介绍和教学培训。
(5)深入院、系、学科了解情况和收集意见,整理需求情况报告并向本馆和服务对象提出相应建设意见;选听相关专业课,提升学科馆员本身与服务对象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
(6)广泛收集各种学术资源,结合本馆现有资源,建立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学科导航,介绍使用方法,并及时推送。
(7)日常学科服务,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负责为服务院、系、学科的师生解决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各种文献相关问题,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师的安排在教学中嵌入文献检索课程,文献的查找、获取以及查收查引。
(8)专题学科服务,服务目标一般是课题(或项目)。在课题的前期,学科馆员要主动地关注课题所在行业的研究动向,并及时推送给课题相关人员;在课题的中期,根据需要,学科馆员要有针对性对课题相关资料的进行查找、收集、整理和推送;在课题的后期,协助课题人员整理相关材料。
(9)积极参加学科服务相关学术会议活动与培训,认真学习同行的经验。
三、学科馆员学科专业知识储备现状
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学科馆员一般是由原来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型过来的,学历层次上本科和硕士居多,博士很少。这些人一般很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而且很熟悉数据库的使用,算是个初级的文献专家,但在服务对象的学科专业知识方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4]。不过,我认为在现有环境下一个合格的高校学科馆员不仅要是个文献专家,更要对学科专业知识有很深了解。如果只是熟悉文献知识和技巧,那么学科服务只能做个表面,但这正是现在学科服务的现状。穷根究底,大部分学科馆员都或多或少欠缺学科专业知识,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5]。
现在的高校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情况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个人专业和服务学科相同,但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跟不上教学科研人员
这类学科馆员一般是最后毕业专业或者曾经毕业专业和所服务学科相同,比如都是国际法专业或者都是刑法专业。这些学科馆员对服务学科经过一定年限的专业学习,多少会接触一部分科研活动。相对来说,这是现有学科馆员中学科专业知识最好的情况,能够开展出比较好的学科服务,只是数量不多。但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不仅在学历上一般是博士和博士后,而且在学科上一方面是专业常年从事研究,另一方面一般只深入研究某个方面。因此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不管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是学科馆员能够比拟的。不过由于他们有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馆员还是可以提供一定水平的学科服务。
(二)个人专业和服务学科相关,关注点不同,水平差距很大
这种情况一般是最后毕业专业或者曾经毕业专业和服务学科只是一级学科相同或二级学科相关,比如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显然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科馆员和服务学科的水平要求差距较大,沟通和服务都不会顺畅,学科服务效果较差。如果再加上学历差异和专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那学科馆员和服务学科的要求水平差距就更大了。当然由于他们的专业基础课基本是相同或相关的,因此学科馆员可以提供一些浅显的学科服务,但难全面和深入。
(三)个人专业和服务学科不相关,基本不了解服务学科,谈不上水平差距问题
如果学科馆员最后毕业专业或者曾经毕业专业和服务学科不相关,甚至是文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的差异,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很难服务,即使提供了服务,对服务学科也没什么作用。如果再加上学历差异和专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那学科馆员基本做不了什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科服务。当然,高校图书馆一般会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四、学科专业知识建设措施研究
从学科服务效果的角度看,决定高校学科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学科馆员的工作态度、文献检索水平和学科专业知识。高校图书馆在选择学科馆员的时候首先就会考察工作态度------学科服务需要很积极的工作态度。文献检索水平一般取决于文献知识和技巧。高校图书馆选择的学科馆员文献检索水平一般都很高,而且后期图书馆会定期和不定期继续给予培训和学习,当然学科馆员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文献检索能力,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学科馆员必须的工作技能。关于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高校图书馆的解决办法一般就是尽可能确保选出的职工的专业与服务学科相同、相近或相关,学历层次相近或相同。根据学科馆员学科专业知识储备现状分析可以知道这种解决方法是比较单一和浅显的方法,效果未必令人满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和系统地培训。我认为高校图书馆以及馆里的学科馆员们可以做得更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一)了解服务学科在本校开设的专业课程
当学科馆员要服务一个学科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学科。要想详细了解一个学科,就应该熟悉这个学科的每个专业课程。如果每门专业课程都能随堂听一遍那最好,但是时间一般是不允许的。不过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课本和网络资源学习这些课程,每门课掌握大概内容即可。每个高校的学科专业会有所不同,要按照本校的教学计划来学习,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就需要学习《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等一系列课程。学习了一个学科的每门专业课后,对学科就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二)收集服务学科专业课程可能的各种科研方向
为了学科服务的便利,在了解与学习一个学科的每门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通过网络与课本收集整理这个课程的所有研究方向以及这些方面可能需要哪些文献资料,必要的时候可以去请教本校的教授学者。比如学习华东政法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电子证据研究》课程就要查找它可能的研究方向,如电子证据的种类、电子证据与法的关系等一系列研究方向。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是以后决定学科服务的准确性和水平的关键步骤。
(三)收集、整理与分析服务学科在国内外相关的杂志、报纸和网站
学科的很多行业新闻、研究动向都会刊登在与本学科相关的杂志、报纸和网站上。要想把学科服务做好,这是学科馆员必须收集的。很多高校的学科馆员都要做这项工作,收集之后做个学科导航,最后推送给服务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这类资料的收集方法很多,比如参考相关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导航,根据学科杂志的排名查找,或者请教本校的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提高学科服务的水平,学科馆员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还要整理与分析。在正式进行学科服务的时候,学科馆员根据对服务学科的了解,对杂志、报纸和网站进行分类,并定期关注、查看最新信息,最后要及时推送给服务对象。这个工作可以提高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服务水平。
(四)收集和关注服务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机构、专家学者的资料以及他们的科研动向
每个学科都有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这些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科研动向一般代表着这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高水平。他们的科研动向和成果一般会被这个领域的同行所关注。要想做好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必须收集和关注服务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机构、专家学者的资料以及他们的科研动向。这些资料一般通过互联网能够找到,特别是各个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网站,也可以请教本校的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这个工作关系到学科馆员提供的学科服务资料的水平和质量,可以加深学科馆员对服务学科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本校的科研发展和学科服务的水平也是极为重要。
(五)参与服务学科的学术活动
高校的学校层面、院系层面和学科专业层面一般每年都会召开一些学术活动,比如每学期的学科建设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类似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会披露高校学科建设动向、展示专家学者的近期研究成果。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主动加入、领导协调、个人沟通等方式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科馆员可以直接获取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学科动向,及时调整自己储备学科专业知识的方向,为学科服务打下基础。
五、结语
在信息社会里,海量的资料对于我们学科馆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科服务是个相对新颖的工作,对学科馆员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个机遇。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关系到学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了提高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管理者、服务的院系与学科以及学科馆员本人应该共同协助努力。图书馆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广泛协调各种活动,给学科馆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服务的院系与学科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科馆员的学习提供便利;学科馆员需要主动参与,努力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以便学科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继东.关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2(3).
[2]杜也力.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3]彭艳.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
[4]王运显.我国学科馆员素质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4).
[5]袁红卫.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1).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