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同伴交往下的儿童作文教学

2016-12-06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认同感同伴习作

顾 凯

谈同伴交往下的儿童作文教学

顾 凯

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作文教学中教者的教学,学生个别学习的方式,其实班级授课制下的学习有其独特性,同伴交往与学生的认同感、自尊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都密不可分,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同伴交往下的儿童作文教学:具备认同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焕发亲和力;具有自尊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向心力;具有调节度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持久力。

同伴交往 认同感 自尊感 调节度

一、具备认同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焕发亲和力

社会心理学家C·库利(Cooley)和G·米德(Mend)的“镜我理论”指出,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是通过镜映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策略:采撷儿童生活元素——习作内容生活化

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儿童有属于他们的秘密,儿童也有探索世界的独特方法,只有儿童与儿童才能读懂,类似的生活经历为儿童的交往创设了互动的可能,儿童之间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童心与生活相互映照。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写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

教学时提供了两个话题“男孩节”、“女孩节”。当课堂上呈现这个题目时,男女生都兴奋至极,纷纷畅所欲言,男孩到“八大行星”去旅行:火星上烧烤、水星上洗桑拿、土星上堆沙堡……女孩个个都成了公主,穿上公主裙、戴上水晶项链、跳起了宫殿圆舞曲……课堂上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抢着说,争着说,笑成一团,说成一片;在接下来的课堂写作时间,孩子们奋笔疾书,一会儿就完成了作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话题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紧紧相连,有些是儿童本身生活的写照,有些是想象中的生活,在把相似的生活经历向同伴倾吐的过程中,很多想法和观点获得了同伴的认同,由对内容的认同上升到了对自我的认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获得了肯定和赏识,也产生了乐于写的写作愿望和动机。

二、具有自尊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向心力

国外的研究发现,那些与同伴关系亲切、同伴接受性高,或对同伴关系较为满意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自尊。那些受到同伴喜欢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得到强化,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稳定的自尊感会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增加作文的乐趣和智慧,会有许多智慧的火花迸发。

策略:经历儿童生活场景——习作教学现场化

儿童虽然可以在电视上了解小麦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却闻不到小麦成熟时的清香,更经历不到小麦抽穗时给人的喜悦。笔者改变了说教的作文授课方式,采用了“参与活动、分享感受”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现场感受,让学生把最新鲜的、鲜活的感受记录下来。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记一次体验活动”

我设计了“当盲人走回教室”、“当聋哑人问路”、“用一只手戴红领巾”、“单腿走路”四个活动,逐组体验,其他组观望,千奇百怪的表现让学生有说的冲动和欲望,但学生说得零零碎碎,感受了却无法充分表达,笔者进行适时点拨后又进行了第2次体验活动,当盲人上回洗手间。学生在原先感受的基础上,慢慢体会,充分交流体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瞬间变得漆黑一片,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我听到前面的同学撞到圆柱的疼痛声,更加害怕,提着发抖的双脚摸索着,抓着同学的衣服一步一步往前移动,我感到是如此的惊慌和无助。”这样准确、传神的话语如果没有深刻的体会是写不出的。

以上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习作教学现场化不仅把学生个体的感受激发出来,更关键的是创设了同伴交往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共同的经历让学生在情感上“同甘共苦”,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逐渐稳定的自尊感会让学生在参与作文时更具有乐趣和智慧。

三、具有调节度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持久力

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观察和模仿他人如何进行自我控制,不良的自控行为不被人接受或引起不良的后果,并在交往情景中不断练习自我调节技能等。

策略:分享儿童生活感受——习作评价具象化

学生愿意亲近习作,感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如果仅此而已,学生习作的热情会很快消失殆尽,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能获得同伴的肯定和赞扬,笔者尝试在课堂评价中减少谋篇布局的说教,而是更多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编卡通人物故事”

当千奇百怪的人物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时,笔者特地先找那些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讲,胆小的孩子在热烈的气氛中终于开口说话了。笔者又特地请嬉闹的学生,《周瑜的100种死法》很快让现场安静下来,说的人滔滔不绝,听的人津津有味。

以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习作教学的具象化是针对不同儿童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调整自我,观察和模仿他人良好行为,在交往情景中不断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整。所以当学生感受到参与习作互动会获得同伴如此热烈的响应,一个胆小的学生会变得勇敢,一个随意的孩子会变得投入。

让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在同伴交往中闪现光芒,创设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同伴交往情境,发挥“同伴间的交往”的力量,把同伴作为对话对象,将言语表达与心灵感受融会贯通,在与同伴的表白、解说、辩论、倾诉……中让儿童成长为自由的“言语人”,成长为一个童年生活意义的创造者!

[1]刘晓东.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0(2)

[2]杜晓利.走向儿童文化[J].教育科学,20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认同感同伴习作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落地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