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华人的身份流变
2016-12-06于秀晶
于秀晶
《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华人的身份流变
于秀晶
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在作品中一直致力于华人移民经历的书写,为这些人平凡却又伟大的一生树碑立传,通过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文化的描述,不仅使得华裔事迹得以保存,更使得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处于边缘化的华裔得到了认同。本文结合其代表作《木鱼歌》,分析了作品的空间建构以及主人公的身份流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木鱼歌》 空间建构 华人 身份流变
一、林露德与《木鱼歌》
林露德(Ruthanne Lum Mc Cunn),美国华裔作家,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生长于香港,16岁后回到美国就读大学,双重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为其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铭刻在记忆深处的生活体验,林露德不仅对于华夏精神充满了憧憬,对于华人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也深有感触,因此,在其作品中,始终致力于对美国华人史的研究,立志以笔来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树碑立传。林露德的代表作包括《木鱼歌》、《千金》、《华人历史图鉴》、《唯一的生存者》、《命运之神》等。在其作品中,没有家史自传,有的仅仅是对华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从其作品中,我们能够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和顽强。
《木鱼歌》作为林露德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对华裔美国园艺家刘锦浓生平的再现,属于一部纪实性质的小说。1870年,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10岁的吕金功跟着叔叔来到美国,在鞋厂工作中认识了其今后的师长和义母芬妮.柏林格姆,芬妮不仅教导吕金功读书识字,还发掘出了其在植物培育方面的天赋。在芬妮的影响下,吕金功陈伟基督教徒,其一生并不顺利,在美国人的严重,吕金功属于劣等人种,而在华人眼中,吕金功的行为无异于对祖国的背叛,因此其始终在困境中游离,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凭借着自身的天赋以及顽强的毅力,吕金功培育出了一种抗寒抗霜冻橙子,为美国的柑橘种植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能够得到美国社会真正的认可[1]。
二、《木鱼歌》中的空间建构
(一)中国
在小说最开始,对于心珠这一中国女性的描述,作者就已经设立起了跨越时空的地理坐标,通过心珠的讲述,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到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仅需要面对官商的盘剥,还可能被当作猪仔贩卖到海外。通过略显夸张的描写,在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充满了灵异事件的东方世界,表达了对于中国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对于东方的认知。
在小说中,通过心珠的语言,映射出对中国这一地域空间的建构,在真实的地理、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想象。例如,以种茶为生的农户在官商勾结的盘剥中,却保留不了一点茶叶的碎屑;果树收成较好时由于高昂的地租而生活贫困,加上沿海一带越发猖獗的贩卖华工现象,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木鱼歌》中,对于中国的描写,作业加入了许多的民间传说故事,通过空间想象,幻化出了一个充满灵异事件的异域东方,通过真实世界与灵异场景的相互交错重叠,将中国塑造成为一个封建、迷信,压抑在宗法父权之下的神秘国度。在林露德的空间想象之中,看似普通的村庄似乎时常被幽灵鬼怪所笼罩,看似荒诞无稽,但是却有着深刻的现实内涵,作品中有意识的去表现男尊女卑、父权至上的社会现实,通过细节的刻画,对中国进行了夸大和变形,看似一种贬低,而实际上却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对中国的社会现实给予强烈的批判,也表达了对传统中国妇女苦难的同情[2]。
(二)美国
芬妮的出现引出了美国这一地域空间的建构,她的故事开始于1870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不仅是反华法令开始实施的一年,更是华裔一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开始。在小说中,林露德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真实再现:在工厂的罢工运动中,对中国人感到好奇的芬妮来到了运输华工的车站,凭借其本身资本家女儿的身份,在站长室内透过玻璃,第一次见到了作为劳工来到美国的吕金功,看似简单的场景,却映射出了一个秩序井然、等级分明的权利空间,将白人与华人一分为二。
事实上,在《木鱼歌》中,这种不平等的空间差异层多次出现,例如,当芬妮提出,想要邀请中国的孩子来家中做客时,许多人都提出了反对,认为“不能对那些孩子太好”。从芬妮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美国主流社会对对于华人群体,始终都是划归在社会的边缘地带,对于华裔的歧视和压迫折射出了美国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背景,华人所处的边缘空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东方话语的地理想象。而就芬妮本人而言,其对于吕金功这一中国小孩并没有歧视,更多的是一种同情,不仅悉心教导吕金功读书识字,甚至帮助其获得了合法的公民身份,但是从本质来看,对芬妮来说,吕金功仅仅是一个特殊的华裔个体,从她试图将吕金功教导成一位白人绅士和基督徒等行为中,无不体现出了权力的意味。
(三)非洲
在小说中,和人女孩喜芭的出现,给小说注入新的种族内涵,从喜芭的言语中,也体现出了一种非常鲜明的“非洲”意识,无论是成长经历还是思维方式,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存在,非洲都对其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虽然独立战争解放了黑人的奴隶身份,但是一直以来的种族歧视使得美国主流社会对于黑人的观念并没有改变,黑人在美国依然处于社会底层,忍受疾病和饥饿,无法接受教育,饱受奴役。《木鱼歌》中,同样引入了许多非洲的传统习俗、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输,将非洲塑造成了一个充满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元素的魔幻世界,有飞人、有魔法、有巫术,有超自然现象,结合喜芭的言说,再现了黑人心中永远停驻的那个古老世界。通过一系列的描述,体现出了林露德对于黑人的同情,以及对奴隶制度的批判[3]。
三、《木鱼歌》中华人的身份流变
在《木鱼歌》中,吕金功对于金山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于叔叔的描述“那里每天都像在过节,每晚都会有庆典。”带着对大都市的渴望,吕金功跟随叔叔来到了金山,但是却没有看到叔叔所承诺的一切。在这个阶段,在吕金功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接受则中国的文化,讲着中国的语言,保留着真正的自我。在这种单一的身份认同,在早期大部分华人移民中,是非常普遍的。
而伴随着自身的成长,吕金功逐渐不再满足于现状,认为与家人的期望相比,自己想要的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他进入了鞋厂工作,认识了芬妮,并且在芬妮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开始想着白人绅士转变,在充分解构自身中国身份的基础上,试图重新建构其新的美国身份。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真正认可他,因此,当芬妮去世后,吕金功的财产被芬妮的家人剥夺,无法进入北亚当斯的花园和基督教协会。甚至在后来,因为培育出了抗寒抗冻的柑橘品种,获得了美国果树栽培协会授予怀尔德银杯,名声鹊起之际,其所面临的境遇仍然没有改观,作为基督教徒的吕金功待人友善,但是直到去世,也始终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中国人。在进行美国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吕金功表现出了迷茫和无助,从种族上,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吕金功,受美国地域空间以及文化背景等的影响,族裔身份中的中国性被逐渐解构,美国性则逐步建构。
在自己的故乡,吕金功受到了排挤和仇视,被村民嘲笑,被家族出名,几无立足之地。甚至在美国的华人群体中,吕金功与芬妮的密切关系以及基督教徒的身份也使得人们敬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坚持中国身份,还是建构美国身份,对于吕金功而言都是不可行的。甚至,其后构建起的杂糅身份同样没有得到认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吕金功都是一个无根的他者[4]。
四、结语
在小说《木鱼歌》中,作者通过对男主人公生平的描述,从中国、美国和非洲三个空间建构出发,对当时华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进行描述,对其华人身份的流变进行了剖析,也体现出了一种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
[1]高瑞怡.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李琳.论亚裔美国小说《由东到西》和《木鱼歌》中的文化杂交[J].作家,2011(16):29~31.
[3]范莉.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作家,2015(12):77~80.
[4]范莉.论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华人的身份流变——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5,15(4):34~36.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学院)
于秀晶(197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本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