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无题组诗意象特色

2016-12-06张丽丰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蓬山李商隐无题

张丽丰

李商隐无题组诗意象特色

张丽丰

义山诗深情绵邈怆恻动人,与其所选用构设的意象群类直接相关。其无题组诗意象特色,自来作为解构探绎其诗歌风格特色的重点所在。

无题组诗 意象群 特色

李商隐的诗,历来被评为“情深于言,妙于顿挫”。而他的《无题》诗则可以说是其“深情绵邈”风格的最好代表。其《无题》诗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特色,与其选用构设诗歌的意象群类有关。尤其《无题》组诗里的六首七律(《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风>),所用意象之繁复,其他诗人难以望其项背。六首律诗,所用意象28个(次),最多的一首里面就有7个意象(《无题》相见时难)。北宋著名诗评家黄彻说过:“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一篇中用事十七八”(《䂬溪诗话》),这是义山诗歌的一个鲜明风格特色。可以说,用事用典,是他用以心事表达的最得心应手的路径方法。

一、暗夜类意象组群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夜”这一传统意象所指向的含蕴多有“等待”“守望”一类,李商隐无题组诗中繁复的使用了夜意象,逗露出的是诗人孤独迷惘中的不舍执著与无奈坚守。

二、灯烛类意象组群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与夜相伴生的灯烛类意象,在这一组无题诗里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夜意象指向的是等待与守望,那么灯烛意象就是等待守望的具体外化的意象门类了。它们是对等待守望的揪心的丈量,也是诗人心中热望寄托的外物载体,只是和“夜”意象的暗沉相顺应,这一个丈量的外物载体最后的终极也是一点点走向消融湮灭,正与诗人信念与希望的无可奈何消磨而去暗相映照。

三、风霜雪月类意象组群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月”与“星辰”意象又与夜意象相关联,兼之“风”意象、“露”意象和“雷”意象也都是具有倏忽而逝的共通特性,这一门类的意象组群,感官上都是清冷的、寒意的,而且又都是易逝的,映射出的是诗人内心对希望终究无望的绝望与幻灭的极致体验。

四、梦与远隔类意象组群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梦与阻隔类是李商隐无题诗里比重很大的意象组群。如一再出现的“蓬山”意象,就是基于诗人对人世阻隔的深刻体味,而化入诗中的具象的意象塑造。而“梦”意象从潜沉的指向性里又与“夜”意象遥遥呼应,夜是暗沉的,梦是易碎的,一个圆圈一样的环绕连扣的意象组群,把诗人的诗心牢牢的困囿在感伤寂灭的包围里,无可挣脱。

综上而来,李商隐无题组诗意象特色可分例如下:

首先,意象的明暗特色。如上所述,这一组诗里的意象组群,两大系列分别为“暗夜组群”和“灯烛组群”,在这一些组群里,从色彩而言无疑是暗黑一系的。暗夜,灯烛,或夜空里的星辰,或夜色下的风雷,都是统摄在夜色之下的暗黑一系。暗淡色系的偏执与选择,可以说是李商隐心绪的最直接外现。色彩与人类的情感有着内在的关联,意象色彩是李商隐诗歌各种情感、理念的外显载体,透过无题组诗里暗沉的意象色彩,我们能感知此中所浸染的诗人深重的绝望与哀伤意绪。

其次,意象的冷暖特色。“春酒暖,蜡灯红”,这是暖的。然而暖色显然不是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表达。纵观无题组诗里的意象,大多都是冷色系的,感官上是凄冷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一诗句中的“寒”字,可作为李商隐无题组诗里大多意象的共性写照。月光是“寒”的,风是微“凉”的,雨露是清“冷”的,所有的意象在感官上投射的都是凄冷意味。

再次,意象的轻重特色。从色彩学上来看,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不同的轻重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的由它们的明度决定的, 明度高的颜色使人感到轻松, 而明度低的颜色使人感到沉重。这是从色彩体认感知而言的一个方面。再从心灵感知方面而言,梦与远隔系列意象组群,传达给人的是一种失落怅惘乃至于伤怀绝望的沉重体验,这是悲苦一生的诗人在诗章里的克制表达。“夫君自恨,聊借此中传”,敏感执著如李商隐,环境的压抑和命运的折磨使他变得内收敛沉郁,内心的矛盾痛苦无法公开宣泄,于是只能寄之于诗。他用特有的悲剧眼光心态去体察感受世间万物,由此赋予了其诗中意象浓郁沉重的悲剧色彩。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2]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蓬山李商隐无题
一卷山书
石榴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蓬山路遥,灵犀可通
无题
无题
蓬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