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中的应用

2016-12-01赵士琴何世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造口术肠造口圈员

龚 雪 赵士琴 何世银



品管圈在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中的应用

龚 雪 赵士琴 何世银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并确认真因,制定对策实施,最后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由10%上升到了72%,圈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医护的责任心。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能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

品管圈;肠造口;术前定位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50%~60%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由于肠造口将粪便的正常出口从隐蔽的会阴部移置到腹部,并且不能随意控制,由于自我形象受损以及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1]。有研究显示[2],术前造口定位能提高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降低。但有专家调查显示[3]99%的医护人员在学校从未进行过造口定位方面的学习,在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医师都是在手术中选择造口位置,因造口位置欠佳,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现象非常多见。2015年1月我们将提高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作为玫瑰圈的主题,现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小组及选定主题 玫瑰寓意造口,茎和叶寓意护士的双手,代表我们对造口患者的关爱和呵护,所有圈员投票,玫瑰圈以最高票数(6票)选为最终圈名。玫瑰圈共9名圈员,男2名,女7名。25~30岁6名,35~40岁2名,40~45岁1名。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所有圈员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维度和“5,3,1”打分法则进行主题评价,分数最高者当选,最终选定“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并且得出圈能力为80%。

1.2 现状调查 2014年12月圈员对我科2013年9月~2014年11月行肠造口术的50例患者一般资料、造口位置、是否行术前定位及未定位的原因进行调查,男31例,女19例。造口位于左下腹32例,左上腹8例,右下腹7例,中腹2例,右上腹1例。未实施造口术前定位例数为45例,实施造口术前定位例数为5例。造口定位执行5例,未执行45例,归类未定位的原因见表1。

表1 45例患者肠造口未定位原因

1.3 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 圈员用鱼骨图分析法从人、事、物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原因,结果见图1。现状调查得出改善重点是86.8%,要因确定为2个:医护未规范化操作、保护性医疗,见图2。结合现况值、圈员能力、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为72%,活动时间为1年。

图1 造口定位未执行鱼骨图分析

图2 主要原因分析

1.4 对策与实施 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根据5W1H原则,圈员针对2个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根据可行性、效益性、圈能力和“5,3,1”打分方法选出可行性对策,每项对策满分15分,得分12分(平均分)以上为可行性对策,最终确定以下两个真因及具体实施办法:

1.4.1 规范化肠造口术前定位工作 一个错误的造口位置可以导致护理和生理问题,增加造口袋的渗漏和造口本身影响;一个好的造口位置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帮助患者接受造口[4]。因此,严格将术前造口定位纳入标准流程内,护理记录及医疗病程记录上必须要有定位记录,护士长及主任及时督查并责任到人,及时改进;增加造口并发症预防和造口术前定位重要性以及肠造口定位方法的培训与学习,强化医护行造口术前定位的意识,提高肠造口定位执行率与正确率;及时与医师沟通,增加互动与配合度,建立融洽氛围;护士长及时与科主任沟通,严格落实造口术前定位工作,必要时与奖惩挂钩;在科护士长(国际ET)领导下有计划性地培养专科人才,派玫瑰组组员(同为圈员)到伤口造口中心学习,提高造口定位的意识和整体水平。

1.4.2 严格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情况,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宣教和解释;保护性医疗患者,医护人员加强与家属沟通,一致口径向患者解释“标记”的假因;增强医护责任心和耐心,不能因此而不进行术前定位工作;做好沟通和交接工作,保证全部医务人员知晓患者属于“保护性医疗”,保证术前定位有效落实。

1.5 评价指标 品管圈实施前后肠造口定位情况及对护理人员影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一年,在2015年1~12月行肠造口术患者为44例,行造口术前定位数为32例,未执行定位12例(急诊手术4例,保护性医疗4例,医护人员未规范化操作2例,肿瘤位置不确定2例,见表2),造口定位执行率为72.73%,超过了目标值72%,并且较活动开展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见表2。

表2 品管圈实施前后肠造口定位情况比较(例)

2.2 无形成果 规范化了科室肠造口术前定位工作流程,建立了我科室肠造口术前定位操作标准及记录格式,有效记录并归档在病历中。增强了沟通协调能力,建立融洽氛围和团结精神;因造口位置不正确而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引起的造口并发症大大减少,减轻了工作量,提高工作便利性;加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工作兴趣、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品管圈运用手法愈加熟练。

3 体 会

3.1 品管圈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以科学数据和图表说明问题关键所在,能够抓住重点,明确目标,提高效率。表1、表2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由10%提高到73%,说明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提高了定位的总体水平,并且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定位意识。采用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改善医院管理质量,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促使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5]。

3.2 提高肠造口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由于手术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便形式,患者无法控制大便排出,导致自我形象紊乱,给患者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生活、工作、家庭都带来了影响。肠造口患者行术前造口定位能够消除患者对造口的抵触感,主动积极地参与造口定位和护理,从而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

总之,开展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学习成绩,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利于提高护理质量[7]。本次开展玫瑰圈活动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护理负担,提高专科工作质量,丰富了我科医护人员在肠造口定位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带动了造口专科的发展,赢得了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肯定。

[1] 王林玲.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2):313-314.

[2] 朱 蓓,魏 青,王永媛.术前造口定位对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94-1096.

[3] 徐洪莲,傅传刚.造口术前定位的护理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3):4065-4068.

[4] 郭 丽.肠造口术前定位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8):39-40.

[5] 郭晓杰.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背景下品管圈作用及效果评析[J].当代医学,2015(20):120-121.

[6] 褚亚琼. 术前定位和护理干预对老年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201-202.

[7] 卢玉文,丁 颖,胡 露,等.品管圈在眼科护士基础与专科理论学习培训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学,2015(2):200-202.

(本文编辑 冯晓倩)

230000 合肥市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龚雪:女,本科,护师

2015-12-1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30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造口圈员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