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2016-11-30杨建荣脱懿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教学体系高校

杨建荣 脱懿梅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杨建荣 脱懿梅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主要由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组成,只有两种课程共同发展才能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目前,虽然教育专家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导致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问题仍无法获得根本解决。基于此情况,笔者认为以《纲要》的内容为依据,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构建教学体系是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对此,该文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针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构建依据以及构建路径,以期促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 体育理论课程 教学体系 构建路径

自国家教育部推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基本实现了体育实践课程的选项教学体系。但是,与之相对的另一体育教育组成部分——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状况却不乐观,始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对此,该文从构建依据和构建路径两方面,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

1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1)基于教学目标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纲要》中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发展目标。课程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确定的,是指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确定并努力的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础目标基础上的继续发展。二者都由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组成,但其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又各不相同。基础目标中的运动参与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运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且掌握常见运动创伤处理方法;身体健康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在运动中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等。上述《纲要》的目标内容恰好体现了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方向和具体目标,因此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基于《纲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构建的。

(2)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需要。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有不同要求,其指导思想也不尽相同。指导思想会对当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在高校流通并且比较具有权威的体育理论课程教材的样本大约有几十种,其内容涵盖了体育绪论、奥林匹克、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动损伤的处置等诸多方面。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纲要》中对高校体育理论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更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也不只局限于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在理论教材中增加了如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体育病理及损伤处置、体育明星效应与心理拓展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符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的需求,还丰富了体育理论教学课堂。但是,由于教材内容容量大,难免会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选择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相结合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明白易懂和可操作性,即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需要为依据。

(3)基于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

近年来,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内容大都以学校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为依据。教学价值是指在教学中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指导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形成锻炼的意识。教学目标则指通过实际课程学习,令学生获得体育竞赛、健身、保健等理论知识。而随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学生开始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较强的主动性,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有其特定要求。首先是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重视用体育知识丰富自身,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其次是对健身的需求。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人们心理压力大,这使学生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产生了对健身的需求。再次,对健美的需求。与健身追求健康不同,健美注重的是形体及肌肉的练习,这也是受到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和审美意识影响的结果。最后是对娱乐的需求。娱乐性是体育的本质属性,指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愉悦,陶冶情操。将娱乐与体育学习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感受乐趣,是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需求。此外,部分学生有体育兴趣或者追求竞技体育。为此,他们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运动技能、健康和营养、运动损伤处理等知识,以及自控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只有以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才能顺利完成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构建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推进高校体育教育顺利、健康发展的必重要方式。该文将从目的、指导思想与教学体系三方面阐述其构建的路径。

(1)主要目的。

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首先要确定其主要目的。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令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知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科学的健身、健美方式,掌握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正确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联,掌握体育的基本科学知识,学会合理的健身与健美方法,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生活和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令学生能够进行科学、自主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其次,要让学生学习体育常识,并以其为体育实践的指导,寻找自身的体育特长与爱好,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体育的趣味性,从而对体育教育产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由上述文字可知,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实现体育基本知识、体育素质和品德的教育,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

(2)指导思想。

构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一种适应教学实际需求的全新教育观念,是当下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方向,影响着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课程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视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立足社会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知识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锻炼理念。以学生个性为例,不同年龄的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着差异。大学生正处于对社会环境与新事物进行探索和追求的阶段,并且已经具备较高的理解与评价能力,因此会受到自身与外界的影响而对事物产生更为广泛的爱好。此时的体育理论教育会更易令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增强他们锻炼的意识,令他们即使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仍然会自觉坚持锻炼。此外,体育理论教育将体育锻炼的基本技术、方式等知识与协作能力、自控能力等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3)教学体系。

根据高校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构建了具有明显阶段层次的教学结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育欣赏教材内容,其理论依据为体育学及体育美学,目的在于产生体育意识;第二阶段为竞赛胜负判定,其理论依据为体育竞赛学及游戏学,目的在于产生体育兴趣意识;第三阶段为体育锻炼处方设定,其理论依据为终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目的在于产生体育行为;第四阶段为身体体能评价、保健设定,其理论依据为健康学和体育保健学,目的在于产生健康的体育行为。上述四个阶段构建了完整的具备理论体系、阶段理论、具体实践及目标实现的教学顺序活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就是根据阶段性教学,将体育理论基本知识、运动的方法和体育技能以文字等形式传授给高校学生,让他们能够不断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日常锻炼之中。构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以增强体育知识与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体能和整体素质,完整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理论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弱势发展,本文以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为对象,按《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研究了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体系的依据以及构建路径。望通过该文能够助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促进终身体育理念的推行。

参考文献

[1]哈瑾.刍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

[2]董传升,孙夕鹭,赵宏雯,等.基于体育认知差异性的体育院校非体专业学生体育理论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9):94-100.

[3]荣礴.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147-149.

[4]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5]贾鹏.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之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4):67-69.

[6]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95-98.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b)-009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1.096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教学体系高校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