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京华烟云》翻译策略研究

2016-11-28陈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跨文化

[摘要]《京华烟云》是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创作的一部英文小说,以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的人物故事和生活经历为载体,展现了中国社会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几年间的变幻与动荡。该书问世后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佳作。这部跨语言、跨文化、跨时代的作品因其独特的价值,一直备受学者尤其是翻译研究者的关注。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研究该书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京华烟云》;翻译策略

《京华烟云》是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于1938年至1939年旅居欧洲期间创作的一部英文小说。该书模仿《红楼梦》的结构,淋漓尽致地向西方社会描绘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几年间北平几个典型大户人家的生活,全景式地再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生活画卷,弥补了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足,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京华烟云》的问世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出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行销五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评其为“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1975年林语堂更是凭借此书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京华烟云》虽然是用英文写成,但它其实是创作兼翻译的产物。显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林语堂从小受西方文化熏陶并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这本书之所以能得到西方读者的接受与认可,与林语堂娴熟的英语能力和独特的创作与翻译视角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与翻译策略紧密相关。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必然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站在跨文化的视角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对《京华烟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一、跨文化翻译理论及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

传统的翻译研究侧重于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但全球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且范围迅速扩大,人们开始意识到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间的互动。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强调了文化视角的介入,帶来了翻译研究的新突破。这为译者从文化角度分析文本,形成文化本位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对跨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跨文化翻译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强调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里的译者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对译文的影响。《京华烟云》虽然是一本英文著作,但毕竟是一部描述中国社会的小说,作者也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因此,翻译该书的时候必须具备跨文化的思想和意识,从跨文化视角研究该书的翻译策略。

跨文化翻译理论认为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主要有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和宗教文化。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历史都能在本民族的语言表达中找到痕迹,同时,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受到历史时代和社会文化的限制,翻译作品也会被刻上时代和社会的印记,译者所处的背景、选取的视角、选择的策略都与不断演化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在进行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很难保持单一的文化立场,也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翻译策略。相反,译者应当树立辩证与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将翻译放到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并据实调整相应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译出好的译文。此外,不同民族生活的环境有差异,对事物的认知有区别,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例如在中国人们常常使用“炎热”来形容夏天,而英国夏天的气候是非常清爽温和的,所以英国作家们总是会把夏天与舒适美好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进行跨文化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译者要考虑到原著作者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经验、惯性思维或生活习惯给翻译造成的影响。再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宗教所包含的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比较大,中国人常常使用道教和佛教中的成语来形容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也要考虑译者所处的宗教文化对其翻译观的影响,最好能同时考虑原著作者和译作读者身处的宗教文化背景,综合考虑翻译策略与具体方法。

总之,在进行跨文化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着重关注文化因素中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生态环境和宗教信仰,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因素,据实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调整具体的翻译方法,翻译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跨文化视角下《京华烟云》的翻译策略研究

上文分析了跨文化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以及译文的文化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以《京华烟云》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零翻译策略指导下《京华烟云》中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翻译情况。

首先,零翻译策略。零翻译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翻译策略,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省译法、移译法、音译法、音义兼译法、补偿法、象译法、直译加注法以及归化方法,零翻译可以实现不使用目的语词汇,或者通过变通的方式巧妙运用目的语词汇的方式传达源语词汇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将源语信息原封不动地转入目的语中。此策略能够把保持自身文化的读者带入到源语文化中,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

零翻译策略之所以行得通,是缘于翻译的可译性。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学家们常常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洪堡特等人持不可译的论点,而包括奈达在内的更多的学者则持可译的论点。我们认为,翻译跟语言和文化有关,虽然语言的表达有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造成语义空缺,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也迫使人们创造新词与之适应,然而由于文化的本质相似,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文化相通的地方。因此,零翻译策略有助于解决因语言表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源语创新给翻译带来的难题,提高可译性,对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零翻译策略巧妙地弥补了语义缺失这一缺憾,采取不翻译的做法,由不可译向可译过渡,达到“不翻之翻”的效果。当源语中的某一表达或概念在目的语中出现了词汇空缺时,就可以用零翻译策略将源语的语义和表达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而这种语义和表达一旦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达到一定的使用频率和时长之后,就会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目的语表达并得以推广。由此看来,零翻译策略的确是跨文化翻译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翻译策略。

第二,零翻译策略指导下《京华烟云》中社会文化的翻译。社会文化由基层群众创造,与广大群众的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群体性,这种文化现象能够对社会群体产生广泛的影响。东西方在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个人阶层称谓等社会文化方面有较大差异。在《京华烟云》这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中,我们就看到了诸多独特的社会文化,例如在表达“冲喜”这一中国传统习俗时,林语堂就用典型的音译法将其说成“Tsunghsi”,再如“老爷-Laoyhe”“洗尘-wash the dust”等等,都很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而且并未对读者理解产生太大影响。

第三,零翻译策略指导下《京华烟云》中生态文化的翻译。生态文化反映了人类从古到今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活动,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表现出多样化的生存方式,衍生出不同的生态文化,并借助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和多彩之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词汇和语义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京华烟云》里就有大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其创作与翻译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之后,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译文“Yamen- 衙门”“Matajen Hutung- 胡同”。

第四,零翻译策略指导下《京华烟云》中物质文化的翻译。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创造出了很多的物质产品,表现出一定的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多种物质表现。英汉两种语言所依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不同的。《京华烟云》中就有很多中国特有的物质文化体现,林语堂在翻译创作的时候有时也会对词汇进行详细的注解,以便能够真实地呈现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例如“粽子”就被表达成了”Tsung tse”,同时还附带有详细的解释“These were solidtriangle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ham and pork orblack sugar and bean flour,and wrapped in bamboo andsteamed”。西方读者对这一中国传统食品的第一感觉是新奇的,看了这样详细的描述之后,西方读者很快会想象到它的做法与滋昧,达到了很好的物质文化传播效果。

第五,零翻译策略指导下《京华烟云》中宗教文化的翻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它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一个侧面,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处世观念和行事方式。《京华烟云》中就有关于佛教和道教这两大中国宗教思想的介绍,例如“佛祖保佑- Buddha will bless you”“天注定- All thingsare determined from above”。林語堂在翻译创作的时候直接把东方文化因素植入到了英语文本中,让西方人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国的宗教文化,对中国宗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因素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待像《京华烟云》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双语基础和深刻的跨文化翻译意识,站在跨文化的视角上充分考虑中西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在翻译源语中某些极具物质文化特色的表达,如地名、街道、事物等专有名词,或者具有浓郁社会风俗传统的表达,如“冲喜”“洗尘”等这些词语的时候,采用零翻译策略、不翻之翻的做法及音译或直译加注等技巧,不仅能够将源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还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中西文化的有效交流。

[参考文献]

[1]Lin Yutang.Moment in Pek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9.

[2]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1).

[3]舒启全.貌似神合,惟妙惟肖——评张振玉译《京华烟云》[J].中国翻译,1989(3).

[4]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5]王宏印.京华旧事,译坛烟云——Moment in Peking的异语创作与无根回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

[6]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余俊英.《京华烟云》——中国文化的全景式呈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张敏.《京华烟云》:用现代英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4).

(收稿日期:2015-12-21)

[基金项目]全球化视野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川教函[2015]726),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16SB0360

[作者简介]陈诚(1983-)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