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2016-11-28陈爱秋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陈爱秋

[摘要]语文是一门将思想性、文学性和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母语的使用,更要从语文中学习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教学主体,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语文工具性知识之外,更要积极传播语文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自己就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影响学生。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提高个人的人文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老师;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是通过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内在精神品质,而人文科学则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哲学、法学等方面。人文精神其实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个人学习吸收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后体现出来的一种品德,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

(一)古今中外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

教师自古以来就是备受尊重的职业,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我国古代,具有“天地师君亲”的说法,即在世界上,除了提供人们生存的大自然“天地”值得尊敬之外,在人物方面,教师的地位最高,最值得尊敬,其地位高于统治者和父母。不仅传授人文知识的教师值得尊重,连传授技艺的教师也值得尊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在我国古代的道德体系中,“孝”被放在首位,但是,教师的位置还在父母之上,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教师的推崇。

教师之所以备受尊重,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传授了文化知识,而是因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才华,用自己的品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古人将教师的品德和医生相提并论,没有哪一位医生不希望自己妙手回春,将濒临死亡的人救活;没有哪一位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即使在学业上没建树,至少在品德上要成为优秀的人才。

对于教师的人文修养,战国时期的荀况是这样理解的:“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他认为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有尊严并且有个性,对任何人都言而有信,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及辨别能力。

清代王夫之对教师的要求是“躬行自明”,也就是自己要有以身作则的品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首先要自己做到,这种以身作则的“身教”胜过“言教”。

在国外,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用在教育方面,就是首先对孩子要有爱心,在学习中,不能使他们对老师感到畏惧,要在温暖的氛围下进行教育。

上世纪出现的存在主义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培养具有获得自由,走向自我实现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不轻易被外界所左右的人。然后通过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师的要求是具有广泛的哲学、科学及教育的素养,还要有教学能力和教学热情。

(二)大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现代的大学教育和古代的私塾教育不同,教师面对的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人文素养,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之心,这是对人的尊重而产生的一种情怀。这种关爱不是因为履行教师义务而表现出来,而是对人的珍重自然产生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同情,对弱小者、落后者和不幸者的同情;二是包容,对幼稚的宽容、对错误的谅解、对冒犯的宽恕;三是赞赏,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要由衷地赞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大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专长,但这种专长还远远不够。作为语文教师,知识除了渊而深之外,还要广而博,也就是除了具有语文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涉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美学这一类的知识,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般的博学,只有这样,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才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在广泛获取这些知识的同时,不能死板地强记,要有自己的獨特见解,将这些知识融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第三,大学语文教师还要具有时代感悟,将自己的知识和当前的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要有自己的审美观念,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乐意和自己接近并交流。

第四,大学语文教师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利用后天的知识积累来丰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这种独特的个性可以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独特理解,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体现。这样,就能将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给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不同,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量化表现,例如,教会一道数学公式,学生会利用这个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就说明教学有了效果。而语文教学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必须有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效果更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这种沉淀还需要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吸收教师的课堂传授才能达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高低可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人文素质高的教师,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那些人文素养低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和语文教学效果成正比。

因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具有关爱之心,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就会促进教师采用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好每一篇课文。同样是教师的这种关怀特征,也会促使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发现学生有疑问,就要自觉地改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