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6-11-28李国民王静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淄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山东淄博55000
李国民 王静(.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淄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山东淄博 55000)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李国民1王静2
(1.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淄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山东淄博255000)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对有关新媒体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凭借数字化、通信网、互联网与移动传播等技术,制造与传播海量信息,同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传统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受到新媒体冲击。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引入新媒体技术增加体育课教学手段、筛选海量信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体育教师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等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改革
媒体的演进与发展一直以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1]。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地受到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体育课,不再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唯一途径,甚至已不再是主要途径。通过新媒体的“摸索式学习”,正悄然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兴趣。
1 不可抗拒的新媒体
1.1新媒体的界定
与“旧”、“传统”相比较而言,新媒体中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直以来,学界与业界对新媒体的定义莫衷一是。采用列举法,无法穷尽新媒体的形态,不能明确新媒体的本质;采用特征描述法,却存在特征的充分性、必要性的问题。马为公与罗青对新媒体的学理性定义——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2],放宽了“交互性”限制,强调数字网路技术因素,是目前为止较为合理的一种定义。该研究对新媒体的界定,依照上述学理性定义。
1.2新媒体的特征
受限于新媒体概念的不确定性,有关新媒体的特征也一直无从归纳。基于研究需要,该研究主要传从播形态与信息量两个方面对新媒体的特征加以研究。
新媒体传播形态的特征可以用“传受双方的互动性”来概括。有别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模式,新媒体实现了“多对多”的互动式转变。这种转变,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放归民众,同时模糊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信息接受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信息不再单向定点传播,而是互动发散传播。普通民众,通过新媒体终端定制与点播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新媒体信息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爆炸”。数字化技术方便了信息的储存与加工,通信网、移动传播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传播话语权的放归,同时加快了信息的产出速率与传播效率。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将人们带入大数据时代。
1.3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
新媒体的互动式传播特征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特征,使得新媒体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开始尝试与适应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并乐此不疲。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受到传播者个性化、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含金量大大下降。拿到信息传播话语权的民众,制造与传播正确信息的同时,制造与传播大量重复、错误、虚假信息。话语权的放归与民众媒介素养发展的滞后,是造成大量重复、错误、虚假信息的症结所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缓慢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以大见小”,运用数据预测未来;认同混乱,用概率处理模糊问题;习惯遗忘,打破记忆与学习间的对等关系[3];时空观念拓展,参与并认可网路虚拟社会;社交范围扩大的同时,社交圈更加集中[4]。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具备使用新媒体的一般能力;很少将新媒体运用到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公共体育课教学仍采用传统以示范讲解为特点的“传授”模式。体育教师,只是偶尔通过微信或手机短信向班级负责人下达少量课堂安排信息,未曾尝试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向学生提供体育教学内容或练习方法等信息,也未曾通过类似微信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指导。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体育项目限定,各项目有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规定。甚至于何时教授何种具体运动技能,采用何种方式教授都被预先设定。面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运动基础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过分标准化的教学内容显得捉襟见肘。目前为止,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圈定项目后学生选课重新组班学习、直接指定开课项目以行政班为单位学习。教学组织形式,最先将学生体育学习内容的范围缩小。考虑到学生运动基础的差异,开课项目以教授基本技术为主,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被进一步缩小。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评价普遍不高;学生更喜欢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摸索式”的体育学习。选不到自己感兴趣去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教授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运动水平、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心意等,是学生不认同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与通信网技术等的发展,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体育学习的新途径、提供了可供学生任意选择的海量体育学习内容,学生开始尝试并逐渐依赖这种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的“摸索式”体育学习。
一面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捉襟见肘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一面是款式新颖、内容丰富、日渐完善的新媒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体育学习途径时,更倾向于新媒体。学生的倾向性选择,导致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变化。但是,学生通过新媒体接受的体育信息,大都是未经筛选的,是否有资格成为供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仍有待商榷。学生摸索学习时,由于缺乏权威性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旷课、消极对待体育教学、成绩不佳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3.1引入新媒体技术增加体育教学手段
访谈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被新媒体新颖的信息传递方式吸引,放弃了传统的学校体育学习。因此,可以尝试引进新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例如,可以将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录成教学视频,并将视频通过互动平台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学习;将学生的练习即刻用手机录下,结合视频的暂停、慢放、回放等功能对学生纠错。
3.2筛选海量信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对原始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甄别与加工,是传授知识的前提。与单个学生相比,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体育教师筛选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明显更高。筛选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主动去筛选海量信息中有价值的体育知识;二是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甄别与吸纳。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第一种途径,改变高校公共体育课现有教学内容。一线体育教师可通过第二种途径,积累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筛选与加工,之后丰富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此举,丰富了高校公体课教学内容,能更多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培养体育教师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新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与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都离不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参与。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结合新媒体技术吸纳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虽然,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已经具备了运用新媒体的一般能力,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仍须培养。
参考文献
[1]涂涛,李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4-38.
[2]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浩.大数据时代下的思维方式变革[D].上海:东华大学,2015.
[4]陈力丹.新媒体对社会交往模式的影响[J].新闻前哨,2012(6):8.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004-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