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网络为载体拓宽青少年艾滋病宣教可行性分析

2016-11-26刘方圆戴江红

中国性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艾滋病网络

刘方圆+戴江红

【摘要】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然而城乡居民、大中学生以及校外社会人员等青少年目标人群对艾滋病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的接受、理解和信息需求却各不相同。随着微博、微信和应用程序等以网络为载体新媒体的大量普及和应用,社会群众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用户日益增多,这就提示宣传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这一新平台抓好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探讨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的全新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力量进行青少年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将成为新型艾滋病宣传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艾滋病;网络;宣传教育;青少年

【Abstract】The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DS is preven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mobilize the whol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a comprehensive way. HIV prevention measures, such a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changing risky behavior, have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However, adolescent target, such 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and other groups, have different needs and understanding for AIDS posters and brochures.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o, micro-channel,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network as the carrier of new media, social masses users, especially young users increasing, which suggests its staff need to master new media and make full use of this new platform for AIDS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explore new social practice mode of AIDS educ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networks for teen AIDS education will become a new model of new AIDS education.

【Key words】AIDS; Network;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eenager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1],通过健康宣传及健康促进,以降低一般人群艾滋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2]。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脆弱人群,校外青少年在性行为、毒品使用、同伴影响、社会环境以及艾滋病相关服务方面存在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3]。在新增加的HIV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约占42%[4],有研究显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预防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5-7]。因此加强青少年群体的防治工作仍是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关键,也是目前干预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网络媒体成为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媒体[8]。在此大背景下,对于青少年群体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上,要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力量拓宽青少年群体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新形式。

1利用网络为载体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优越性

新媒体的新闻和资讯功能更加强大,如海量、及时、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9]。

1.1承载信息量大

网页是目前艾滋病网络宣传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服务器中存放的网页,A4 大小的一张的网页仅仅 150K,目前通用的硬盘容量都在40G以上,就可将无数个A4 的网页存放于服务器中,这就提供了艾滋病宣传防治资料的大量储存空间。

1.2传播信息便捷

中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7.90Mbit/s,用户进行网页浏览的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2.18秒,平均视频下载速率为6.41Mbit/s[10],在满足人们浏览网页需要的同时,也能在线流畅观看相关艾滋病宣传片。借助于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速度比信函、广告等其他方式要快捷得多,可以真正实现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即时传播与接收。

1.3互动性强

网络通过对话、留言、转发评论的形式在被宣传人员与艾滋病宣传人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群众对艾滋病最新报道和知识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和提问,达到双向甚至多向传播。网络的交互传播将人们由被动接受的中国传统式教育形式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思想交流,让人们在思考中自然而然接受艾滋病教育。

1.4表现形式多维化

通过网络传播,文字和图片可以无限量广阔发布,同时通过专业编辑人员的工作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阅读率,并且还可进行三维动画、可视短片的制作并在国内外各主流视频网站上进行广泛传播,在电脑和手机屏幕上创造一种活跃、愉悦的情境,使得宣教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获取防艾知识,从而增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渗透效果。endprint

1.5费用低廉、成效佳

当前艾滋病宣传基本是在网页平台上,人员调用量大,费用也较高,而将艾滋病宣教应用于微博、微信平台、视频媒体上,相关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费用基本就仅限于分享网页的制作和艾滋病知识的文本编辑制作上,制作精美且知识可信率高的分享资料得到广大群众的转发与分享,其影响范围和宣传效果可见一斑。

1.6时效不受限,传播时间自由

以网页形式存放的艾滋病知识信息,只要不主动删除,其信息可长期传播,其时效性要远长于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艾滋病传统的宣传形式。同时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效应,可做到即时滚动发布各类艾滋病信息及新闻。

1.7网络传播受众的广泛性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11]。根据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Curiosity China制作了2015微信用户数据,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12];这组数字充分说明了网络尤其是以手机便捷通讯工具为载体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我国乃至世界不仅普及速度迅速,普及程度高,且网络传播不分地域与国界,对社会生活影响力正逐渐取代以往传统媒体。

2利用网络为载体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多种形式探讨

2.1艾滋病宣传教育网站宣传形式

这是当前艾滋病网络宣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网络提供全面及时的艾滋病信息,让社会人员可以进行参考,让广大人员能够对艾滋病有所了解和理解,也可借助于留言板对人员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反馈,以便相关部门将宣传方案随时可以调整。这种网站可以作为相关人员开展网络咨询时的一个首要选项。

2.2网页广告宣传形式

艾滋病宣传教育广告形式通常有两种:一是选择关联性强的主流网站的推广式宣传。如,长期在省市CDC网站上开展广告宣传,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和受众关注度,能够在社会人员中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二是针对性宣传,当进入艾滋病宣传的高峰期如每年12月1日,通常可选用各省CDC网页、大型门户网站、常用软件等时需浏览或常使用到的网站或工具,集中开展大范围宣传活动。

2.3微博宣传形式

这一形式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一个网络平台。相关部门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申请官方微博并借助于微博大V的广泛关注及转发,采用简短的文字和相关图片实时对信息进行更新,社会人员可借助于手机、平板等各种客户端到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官方微博访问,达到即时分享。据DCCI调查数据,我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总数已趋近网民数,其中,19岁及以上国内网民88.81%是微博用户。浏览、转发和发是布微博操作的基本行为,6成以上的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微博2.13条,转发3.32条[14]。据《中国社会舆情2012年蓝皮书》数据显示,在2011年以网民为首发主体的舆情事件占到了所有舆情事件总体的46.9%,其中20%左右是由微博所贡献的[14]。庞大的微博用户群和频繁的信息发布、转发体现了若将艾滋病宣传应用微博平台,将有不可估计的宣传力度和舆论推动效果。因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发布时,就要求管理人员做到更新及时,把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和交互性突出出来,并且做到话题可信度高、新颖吸引眼球,以便让用户能够得到普遍关注和转帖。

2.4微信宣传形式

相关部门可借助手机、平板和网页把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在微信平台快速发布相关信息。社会群众可关注徽信公众平台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转发、朋友圈等功能为好友分享相关信息。根据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Curiosity China制作了2015微信用户数据,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微信用户的男女比例为1.8:1,男性用户约占了64.3%,而女性用户则只有35.7%[13],可见微信用户整体以男性为主。在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约占 30%[15]。据估计,中国 MSM 可能达成年男性人口的 2%~4%[16],可见微信用户特别是男性用户必须引起青少年艾滋病宣传教育足够的重视。微博和微信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区别:微博通常是“一对多”,更像是传统的广告或广播,而微信通常是“一对一”,像对话;微博的送达率极低且基本不可统计,微信的送达率几乎是100%[17]。当用户个人对艾滋病宣传教育官方平台关注之后,可及时为朋友圈、班级对话群分享信息,对艾滋病宣传教育非常有利。

2.5主流视频媒体传播

始于年轻人群,拥有新观看习惯人群规模迅速膨胀,人们普遍逐渐形成了新的媒体收看方式,观看视频时,人们已从单独关注电视屏幕,发展为将电视和网络视频平台相结合[18]。比如,可采取对艾滋病宣传视频进行全社会的剧本采纳,人员征集的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社会大众对艾滋病的普遍关注,也使得社会大众主动参与到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无形中增加了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且在众多的网络宣传形式中以视频的形式最为直观,最为可信,网友普遍认可度高,评价可,关注度高,成效优。

2.6交友应用程序与艾滋病知识、问卷相捆绑

智能手机、便携平板电脑的为大家所喜爱并获得广泛使用,与众多方便快捷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是密不可分的,市面上运行的有关交友APP如“微信、陌陌”不下数十款,并且针对“男同、女同群体”的交友APP也层出不穷,并且在相关人群有广泛的应用率。社会人员交友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改变,人们不再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结识友人。根据景军等[19]调查发现男同性恋交友方式最明显的两个变化涉及在聚会场所交友和使用互联网交友,在1989年或2000年,基于聚会场所结识朋友的比例都占到了30%以上,但到2010年却下降到15%以下;反之,上网结识朋友的比例从1989年的零比例上升到2000年的48.6%,之后升至2010年的81.1%,这说明在同性恋上网交友比例的大幅度提高。endprint

若能通过目前主流相关APP在新用户注册使用前要求必须填写有关艾滋病认知的调查问卷,不仅了解该群体的艾滋病知晓率,而且在无形中对该特殊感染艾滋病的高危群体进行了宣传教育。

3利用网络为载体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3.1艾滋病知识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艾滋病宣传网站对艾滋病知识的宣教以及栏目设置缺乏科学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更新、部分栏目设置不尽合理、栏目缺乏关联等问题。网络上的知识虽然丰富,但资源具有隐匿性,不能保证其正确性,错误知识容易误导学生[20]。新媒体出现虽然使得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改变,但是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人们对信息内容真实性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宣传网站需招聘医学专业人员以及参与网站的管理与建设。

3.2日常管理维护缺乏长效性

网络繁荣不是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工作人员坚持与管理。目前,国内很多艾滋病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骨干队伍,这就导致网络展现缺乏新意和艾滋病宣教内容陈旧没有使人阅读的愿望。这就要求人员管理部门针对管理机制进行整改,对于专业网页美工制作及图片编辑人才进行全社会纳新。

3.3网络宣传形式缺乏多元性

现阶段艾滋病网络宣传教育尚停留在网页宣传上,且宣传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在“艾滋病日”集中宣传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21],而且成效不尽如人意。这要求需采取更多宣传形式以吸引青少年群众,形成不同传统的艾滋病网络宣教的特色。

3.4平台功能单一缺乏整合性

目前许多艾滋病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参与者都是“散兵游勇”,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艾滋病网络平台管理与建设体系和机制,缺乏后续管理等一系列的长效化系统整合。这就带给管理部门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整合各平台的宣传力量以形成整体合力,统一艾滋病宣传的整体素质,杜绝功能单一、内容无趣,形成艾滋病宣教的网络特色。

总之,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在不同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23]。网络成为 “第四媒体”,而近年来新兴的“新媒体”依托网络为载体传播信息更有发展为“第五媒体”的趋势,在全社会关注度高、覆盖率广、发展迅速,在艾滋病宣传教育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此建议相关宣传部门可改变以往艾滋病宣教的思维定式,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要高度重视网络在艾滋病宣教中的作用,而且要把网络各种新兴力量广泛应用于艾滋病青少年宣教,探讨出新媒体应用艾滋病宣教多种形式。这样使得艾滋病宣教覆盖“五大媒体”,进行全社会的艾滋病动员教育,实现 “防治艾滋,消除歧视”,最大限度和范围发挥艾滋病宣传教育对于遏制并扭转HIV感染/艾滋病蔓延以及消除艾滋病社会歧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毅.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3):846-848.

[2]姜袁,地里夏提·亚合甫,戴江红,等.“双向策略”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国性科学,2015,24(9):52-54.

[3]常春,陈磊,孙昕霙,等.以整体观分析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易感脆弱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2):132-135.

[4]UNAIDS.UNAIDS World AIDS Day Report-2011 Core Epidemic Slides.Geneva,2012.

[5]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等.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9,24(4):403-405.

[6]高志珍,庞宝华,周小燕,等.延安市809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22-3123,3137.

[7]唐龙妹,赵丽娟,赵宏儒,等.不同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07-408.

[8]张岳君.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72-73.

[9]李川,吴悦.新媒体时代报纸阅读与传播模式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30-33.

[10]宽带发展联盟.第9期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EB/OL].http://www.chinabda.cn/gzdt/lmxw/252214.shtml.2015-10-29.

[1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23日发布第36次调查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5-07/23/c_1116018119.html.2015-7-23.

[12]CuriosityChina.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http://www.199it. com/archives/351990. html. 2015-6-1.

[13]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EB/OL].http://www.199it.tom/archives/69798.html.2012-09-21.

[14]田珂.报网互动:以媒介使用者为中心.声屏世界·广告人,2012(11):55.

[15]UNAIDS.UNAIDS: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DB/OL].(2013-08-01)[2014-05-21].http://www.un.org/youthenvoy/2013/08/unaids-joint-united-nations-programme-on-hivaids/.

[16]曹淦,管文辉,吴小刚,等.某同性恋浴池男男性接触者HIV/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6):637-640.

[17]牛勇,张月萍.双剑合璧:图书的微博与微信营销.科技与出版,2013,(6):82-84.

[18]段晶晶.大视频时代与大视频广告.现代传播,2013,35(11):114-120.

[19]景军,孙晓舒,周沛峰.亲密的陌生人:中国三个城市的男同性恋交友格局.开放时代,2012(8):106-117.

[20]武薇,吴尊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健康教育现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314-315.

[21]De Cock KM, Mbori-Ngacha E, Maru D.Shadowonthe continen:pubiic heaithand HIV/AID Sin Africa in the 21st century.Lancet,2002(360):67-72.

(收稿日期:2015-12-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艾滋病网络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