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从奖助角度漫谈
2016-11-26杨丹
杨 丹
加强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
——从奖助角度漫谈
杨 丹
【摘 要】为不断完善地方高校奖助制度和加快地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公平,近年,国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并逐年增加投入,但单从经济上帮助困难大学生克服贫困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家境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文试图从奖助角度漫谈加强获奖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育人功效,重视其感恩教育。
【关键词】高校奖助 经济困难 感恩教育
一、加强资助功能,发挥奖助学金的育人功效
国家奖助学金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向优秀学生颁发奖金,以资表彰和鼓励先进,为优秀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奖学金重在精神奖励,是对学业成绩的肯定;助学金是无偿供给在校大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重在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以为社会造就人才为宗旨。
奖助学金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不仅看家庭情况,更是对有潜力、前途的学生进行资助,重要是让受资助者更好地接收资助,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用优异的表现回报社会。如果受资助后不求上进,碌碌无为,学习态度恶劣,那就违背了资助的真正育人意义。
在获奖受助中不乏有很多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不论其自强不息、积极上进、努力学习的品质,还是其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德,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值得其他同学学习。但由于多种因素,有的地方高校没有基本的表彰仪式,有的对学生的先进事迹没有广泛宣传,没有发动全校学生向先进学习的热潮,从而导致了获奖受助学生的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奖助学金是国家无偿资助的,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另一方面容易打击具有上进心且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误以为平时表现优秀和表现一般的学生在评定奖助学金方面差别不大,国家奖助学金奖勤罚懒、激励优秀的作用便无从谈起。在实际评定中,部分困难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贫困,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有的甚至被困难吓倒,消极悲观,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等、靠、要”的不良思想严重,把希望寄托于外界的资助,总希望社会或学校能帮助他们,而不是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困难,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践踏资助的底线。这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引导贫困生勇于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贫困、资助观念,激励贫困生自身勤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辜负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期望。
二、加强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国家、社会、高校三位一体高度重视对贫困生资助的背景下,一些贫困生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这是当前地方高校在推行资助育人政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是高校大学生呢?
目前,国家虽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投入逐年增多,各高校也积极开展奖助勤补工作,尽可能给予经济帮助,但仅从经济上帮助学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培养感恩意识,使他们正确看待资助工作传递的关怀和情谊。在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才是重中之重。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让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经济上的资助只是一种手段,而非育人的最终目的,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真正产生一种感恩意识,在内心对自己所获得的恩惠有感动,进而衍生出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资助来加强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三、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育人教育
国家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奖助,资助品学兼优、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努力积极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可见,“奖助”的政策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教育要深入、广泛,发挥其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懂得金钱与道德发挥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敢于承担,因此,加强奖助学金的育人教育要注重其深度、广度。
“奖助”具有形式多样的育人功能,要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在助学金的育人教育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性意见,推动高校加强助学金育人教育。高校要不断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育人的方法,将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结合,不断提炼和完善,努力形成和塑造国家奖助学金群体的健康成长、科学发展。
高校奖助工作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奖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奖助”能为大学生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和鼓励,有助于解决生活困难造成的学习障碍,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和完善“奖助”的范围和机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经济援助和鼓励,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姣,王军.德育视角下国家助学政策隐性教育功能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2]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实践与探索,2009.
[3]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