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2016-11-26马华明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闽南语闽南抗争

马华明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马华明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

音乐来源于生活,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自然也与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更易。对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探析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的人文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闽南语歌曲;两岸闽南人;人文价值取向;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

历史上,随着中原移民的数次南迁,其所携而来的中原文化不断与闽南当地的土著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后又吸收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等域外文化,最终孕育出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至明清时期,众多闽南人移垦台湾,闽南文化也因此而传播到台湾,并从当地新的人文环境中不断汲取养分,与源头地区的闽南文化相互呼应、交融发展。在闽南文化的熏沐下,海峡两岸闽南人遂产生内涵相同的人文性格。海峡两岸闽南人指的是福建与台湾的闽南语系居民,是福建闽南人与台湾闽南人两个群体的总称;而所谓的“人文性格”,“概指某一民族或族群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方法、生存理念和行为模式”[1]。受其影响,闽南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信仰相仿,甚至在艺术、建筑等领域也都表现出共同的特质。闽南语歌曲自然也是其中一例。

“闽南语歌曲是在闽南语民歌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创作出来的”[2],在大陆的厦、漳、泉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都不断有作品诞生、传世,尤以台湾地区的闽南语歌曲最为经典,传唱度也最高。台湾的闽南语歌曲从日据时期开始萌芽生长,经过光复后至“解严”这段时间的酝酿发酵,到“解严”以后开始迸发扩散,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一股时代的潮流。闽南语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具有跨越时代的传承性与一致性。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来探究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一、拼搏进取:两岸闽南人的精神观

随着中原等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闽南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而闽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负山环海,田少民多”。为了使家人过上温饱生活,闽南人都十分辛劳努力,或顶着烈日下地耕作,或迎着风浪出海捕鱼,甚至漂洋过海贸易经商。这种生活习性便逐渐孕育出闽南人拼搏进取的人文精神。到了明代,山多田少的土地状况已承载不了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有大片土地正待垦殖。有句俗话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要好空(康),走台湾。”因此,许多闽南人冒着生命危险渡过台湾海峡,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那片乐土。随后,明郑时期的军事移民、清初“迁界”政策的逼迫以及雍乾时期携眷入台的三次开放,掀起了闽南地区移民台湾的高潮。然而,在古代的航海条件下,要渡过台湾海峡绝非易事,澎湖群岛风柜尾和虎井两孤岛之间的“黑水沟”更是留下了“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的说法。支撑着闽南人一次又一次克服万难,最终抵达台湾的,正是骨血里流淌着的那一份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开垦台湾的过程中,这些闽南人既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同时又要防止当地的土著前来骚扰和破坏。于是,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开垦台湾时又得到了磨练,并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而后逐渐成为台湾闽南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品质。

每一个族群的音乐都能反映其内在的精神特质,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观自然也在闽南语歌曲中有充分的体现。光复后的台湾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下,男性离乡背井、出外打拼的情形与日俱增。《一枝草一点露》这首歌便是创作于这一社会背景之中。歌词中“认真打拼天抹绝生路,脚踏实地三思每一步,自己路着靠自己铺,不免惊咱无好前途”这四句便是鼓励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努力打拼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此外,《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一歌则是通过给予出外打拼之人心灵上的慰藉,来鼓励他们要努力奋斗。这首歌亦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台湾多有男性出外打拼的社会现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台湾人抓住了这一契机,努力拼搏,使台湾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领头羊。因此,台湾的闽南语歌坛也唱响了这一时代的拼搏进取精神。其中,最为人所知、传唱度最广的莫过于由陈百潭创作、叶启田演唱的《爱拼才会赢》。这首歌的歌词正“表现为了向自己的目标理想前进,不畏困难挫折的斗志”[3],符合这一时代的潮流趋势,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于是,80年代末,《爱拼才会赢》在台湾一经唱响便迅速走红,并成为闽南语歌曲的一个时代符号。之后,这首歌也迅速在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几句歌词更成为许多闽南人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打拼。随着其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爱拼才会赢》甚至成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民众了解闽南人以及闽南文化的一个窗口。在《爱拼才会赢》以及时代背景的共同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又涌现出了不少表达台湾闽南人拼搏进取精神观的闽南语歌曲,如《向前走》《一定要成功》《男性的本领》《为你打拼》《成功的条件》等。这些歌曲或是表达了要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的决心,或是鼓舞男性要为所爱之人而努力奋斗,又或是告诫人们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努力拼搏。它们激励了许多人努力向上、拼搏进取。

进入21世纪以后,以拼搏进取为主题而创作的闽南语歌曲亦不绝于耳。翁立友的《坚持》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副歌部分的“有人出世着好命,阮是用命块打拼”以及“只要用心来打拼,一定唱出阮的名”这几句既讽刺了这一时代官二代与富二代横流的社会现象,同时更是鼓励穷二代和创二代要努力拼搏,坚持不懈,以获成功。因此,《坚持》也成为这一时期KTV点唱率最高的闽南语歌曲之一。此外,袁小迪的《打拼》、王识贤的《坚强》等歌曲亦是属于这一主题。

近几年,闽南地区的音乐人也创作出了不少优质的闽南语歌曲,而拼搏进取仍是其中的一大主题。苏世洪与蓝雄辉共同创作的《拼出好前途》以及由施荣焕作词、翁何文作曲、陈建加与蔡爱明共同演唱的《同齐打拼》便是其例。值得一提的是,讲述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共同奋斗的励志歌曲《同齐打拼》在2015全国大型音乐展演盛典中还荣获了词曲金奖以及演唱银奖。

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拼搏进取的精神观已经发展成为当代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的一股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具有社会整合功能,能将相同立场和相同态度的人们聚集起来。[4]即是说,这股拼搏进取的社会思潮将人们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使拼搏进取的精神得到强化,进而转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当这股社会思潮进入音乐领域,便会催化出一股具有同样内涵实质的音乐思潮。因此,在这一音乐思潮的影响下,这些表现着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精神观的闽南语歌曲虽跨越了不同的时代,但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鼓舞了一代代人为自我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在未来还将被继续传唱,把拼搏进取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二、重情重义:两岸闽南人的感情观

闽南地区的泉、漳二州素来皆有“海滨邹鲁”之称。唐建中年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设乡学,延名师儒以教闽人,闽人始知向学。海滨邹鲁之风,实开于此。”[5]后晋江人欧阳詹首中进士,进一步激发了闽南人的向学热情。因此,自唐以来,闽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便开始得到持续的发展。而对闽南地区的思想与教育影响最大的要数闽学的创始人朱熹。朱熹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期间,积极兴办县学,“选秀民充弟子员,一时从学者众”,又“建经史阁,作教思堂,访求名士徐应中、王宾等以为表率,日与讲论正学”[6],泉州的文化教育遂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朱熹知漳以后,“漳民独蒙大儒周岁之泽”[7],漳州文教之风也开始炽盛起来,一时之间学林英才辈出。可以说,在朱熹的推动下,儒家的思想与文化不断深入闽南地区,并成为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受到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闽南人重情重义的人文价值取向与感情观逐渐形成,并随着闽南移民而传播至台湾。随着历史的推演和社会的变迁,两岸闽南人重情重义的感情观不断得到强化,直到今天仍亦复如是。

在台湾的日据时期,日本总督府为了消弭台湾人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推行了“皇民化运动”,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因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光复后,闽南语歌曲虽有诞生一些作品,但受到时局的影响,歌曲的主题多以“情”为主。到了“解严”之后,闽南语歌曲终于冲破了禁锢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涌现出大量的经典之作。但先前闽南语歌曲的曲风与内容已奠定了闽南语歌曲发展的基调,因此,这一时期仍有大量以“情”为主题的作品问世。总体而言,闽南语歌曲中的“情”主要可分为爱情、亲情、友情与乡情四种,这些歌曲将两岸闽南人重情重义的感情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表达爱情的闽南语歌曲不胜枚举。既有如《闲花叹》《寄给哥哥一封信》《望你早归》等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对离乡在外的男性的思念之情,又有如《双人枕头》《感谢你的爱》《烘炉茶古》《恩爱》等通过男女对唱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互诉衷肠、互表爱恋之情,还有如《初恋》《男人情女人心》《雪中红》《旧情也绵绵》等表达了对于逝去之爱的无限怀缅之情,更有如《返来阮身边》《树枝孤鸟》《爱愈深伤愈深》《无情的人》等描绘了爱人变心离弃的痛苦以及对昔日爱情的不舍相互交织而产生的矛盾之情,等等。这些感情无论是甜蜜美好还是撕心裂肺,无一不是刻骨铭心。虽然不乏一些背弃感情之徒存在,但从整体上看,海峡两岸大部分的闽南人还是十分看重爱情的。

至于与亲情相关的闽南语歌曲,亦比比皆是。创作于台湾光复后的闽南语歌曲《妈妈请你也保重》,表达了背井离乡出外打拼的孩子对于身在故乡的母亲的思念之情,并希望母亲身体康健,等待自己事业有成光荣回乡。这首歌在不同的时代均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传唱了几十年仍久盛不衰。谢雷与谢小鱼父子共同演绎的一系列歌曲,如《爸爸我爱你》《牵你的手》《父子情深》等,均是表达父子亲情的作品。其中,《父子情深》一曲传唱度最高,谢小鱼演唱的“日头彼呢大,天气彼呢热,爸爸你甘会嘴干?提手巾仔来乎你拭汗,大汉我会做好子,有孝你辛苦甲阮成”这几句更是通过孩子的视角来表达对父亲的爱,融化了无数父亲的心,使他们为之而动情。萧煌奇的《阿嬷的话》以及《阿公的旧皮衫》两首歌回忆了小时候与阿嬷和阿公生活的点滴,倾诉了对于身在天国的阿嬷和阿公强烈的思念之情。当然,也有体现兄弟间手足之情的作品,如《兄弟情深》。这首歌是泉州人黄文彬和黄宝生兄弟所创作,兄弟俩虽不是专业歌手,但凭借这一首歌摘得“2004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桂冠。

两岸闽南人的友情不只是单纯的友谊,还包含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仗义”,这种情感自然也通过闽南语歌曲而流露出来。《大头仔兄弟》这首歌便很好地诠释了朋友之间的这种义气。歌词中的“兄弟会逗阵,是一句义气,你来牵成我,我来牵成你,遇到困难来相挺”直截了当地表述了朋友之间互帮互助,遇到困难时仗义相挺的情感,“一个是锄头,一个是畚箕”这句更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朋友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了出来。《朋友情》这首歌先是用“友情的鼓励甲安慰,亲像沙漠中的泉水”一句表达了友情如同荒漠中的甘泉一般可贵,接着又通过“讲气魄论义理,做代志阿沙里,今日你来牵成我,明日换我支持你”表述了朋友之间豪爽给力,相互支持的情谊,最后一句“好朋友是咱成功的本钱”则将歌曲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对于好朋友在自己通往成功之路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有诸如《手足》《你是我的兄弟》《世界第一等》等一系列歌曲也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两岸闽南人对友情的诠释。

乡情也是以“情”为主题的闽南语歌曲的主要表达内容之一,《黄昏的故乡》《故乡》等歌曲便是其代表。《黄昏的故乡》原是日本歌手三桥美智也于1958年11月录制的一首日文歌曲,后由文夏重新填上闽南语歌词并翻唱。歌曲的开篇便以“叫着我,叫着我,黄昏的故乡不时地叫我”这三句故乡对游子的呼唤先声夺人,之后又描述了游子身在异乡却归不得,只能在午夜梦回时拥抱故乡的山水,并托白云捎去对家乡的母亲的思念之情。《黄昏的故乡》字字入情,声声入心,是闽南语歌曲中一颗重磅的催泪弹,也是身处海外,特别是那些十数年没有回台的台湾闽南人每逢聚会必唱的曲目之一。《故乡》是叶启田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描述了出外打拼的游子梦回故乡,见到了故乡的红砖厝以及故乡的亲人,从而备受鼓舞,并立志有朝一日一定会获得成功,荣归故里。歌词中没有一句陈述游子对故乡的念想,但却将这一份思乡之情融凝在故乡的一砖一瓦以及亲人的音容笑貌之中,并通过质朴无华的歌词自然地流露出来。

上述这些描述情与义的闽南语歌曲,将两岸闽南人的感情观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热烈奔放,还是温婉含蓄,都充分体现了两岸闽南人重情重义的人文价值取向。当然,从这些闽南语歌曲中还能进一步洞悉两岸闽南人的情与义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情义背后的社会心理隐喻。

三、敢于抗争:两岸闽南人的行为观

闽南人这一群体主要是由来自中原的移民与当地的闽越族后裔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唐代,陈政、陈元光将军率唐府兵入闽以及王潮、王审知率军入闽,均带来中原及北方汉人尤其是军人的剽悍民风,并逐渐融入闽南民众的人文性格中。宋末,蒙古铁骑南下入闽,许多闽南人纷纷投军抗元,更有如陈吊眼等英杰组织起义军加入抗元的斗争。到了明代,特别是在嘉靖年间,倭寇大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以致“沿海数千里,生灵靡不荼毒”[8]。朝廷派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率军奔赴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展开抗倭斗争。“闽省沿海之民,素称勇悍。倭贼初犯浙直,水陆之兵皆募于闽。冲锋破阵,皆推让闽兵。”[9]其中,“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10],并作为俞大猷军队中的抗倭骨干力量而屡立战功。为了配合俞大猷、戚继光军队的抗倭斗争,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闽南各地的乡民都纷纷组织民团,操练武艺,以抗倭患。经过了十几年的持续抗争,中国军民最终成功赶走了倭寇,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素来剽悍尚武的闽南人经过数次战争的洗礼,渐渐形成了敢于抗争的人文精神。清军入关后,闽南的许多热血男儿又毅然加入郑氏大军,同清军展开激烈的斗争。闽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在这场反清战争中再次得到强化,又在郑成功驱荷复台后随着军事移民而传播到台湾。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在台湾彰化发生的林爽文事件,便是这种抗争精神在台湾扎根生长的体现。因此,敢于抗争便逐渐成为两岸闽南人一个突出的行为观,并一直影响至今。这在传世的闽南语歌曲中自然也能觅见其踪。

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总督府以台湾民俗歌谣具有讽刺日本政府的意味而严令禁唱,民间歌谣的传播与发展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也因此拉开了新的序幕,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便有一些歌曲充分体现了台湾闽南人的抗争精神,这些歌曲大致上可分为社会运动歌曲和以冲破传统观念为主题的歌曲两大类。所谓的社会运动歌曲,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的“非武装抗日时期”,台湾的抗日人士写下的具有政治宣传及文化启蒙意义的歌曲,如《台湾自治歌》《台湾议会设置请愿歌》《咱台湾》《白话字歌》等。这些歌曲表达了台湾闽南人当时的政治以及文化诉求,台湾闽南人以此向日本政府抗争,从而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可以说,这些歌曲就是台湾闽南人的抗争精神的具体外化形态。至于那些以冲破传统观念为主题的歌曲,则是通过表现出对传统的抗争行为来反映台湾闽南人的抗争精神。《桃花泣血记》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首歌的歌词“架构在电影故事的发展,除叙述分段剧情之外,也借此鼓吹要调整封建社会下因阶级划分所产生的婚姻制度,打破因阶级所造成之迷思,并倡导自由恋爱的观念”[11]。此外,《跳舞时代》《算命先生》等歌曲亦属于此类。前者描绘了男女共舞的社交活动,以此表达冲破传统男女观念的愿望,并倡导自由恋爱;后者则批判了算命的陋俗,表现了在新文化运动下人们打破传统的思维观而产生了新的符合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

光复后不久,台湾人随即经历了“二·二八事件”,之后一直到“解严”为止,台湾人都生活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中。因此,这个阶段闽南语歌曲创作的主题相对保守,带有抗争思想的作品极其罕见。“解严”以后,台湾人民长期被禁锢的灵魂得到解放,再加上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因此,“解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涌现出了一批讽刺社会百态的批判精神十足的歌曲,如《1990台湾人》。这首歌开头的前三句“台湾股票淹肚脐,台湾厝价淹下骸,台湾枪子淹目眉”便开门见山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后又有“市长大人叫咱大家不要着急,将来搁有国民住宅等着你,我讲市长大人感谢你的好意,到时请你派人来阮墓前通知”这几句阐述了政府官员无力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而只是给民众描绘了海市蜃楼的愿景,从而引来了民众的强烈批判。歌词中诸如此类的嘲讽之语颇多,以此表达民众对社会现实以及执政者的不满情绪。除了《1990台湾人》以外,《抓狂歌》《我是神经病》等歌曲亦属此类。这些作品便是两岸闽南人敢于抗争的行为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折射,同时亦从侧面反映出这种敢于抗争的行为观已经成为两岸闽南人的一种群体社会心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90年代的台湾社会地位高低悬殊与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十分严重,闽南地区的这一社会现象也开始初露端倪。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觉自己被社会逐渐边缘化而失去了群体归属感,心理平衡陷入了危机。于是,这些人敢于抗争的群体社会心理也逐渐异化,衍生出了桀骜叛逆的行为观,并沦为“歹仔”,终日游手好闲,寻衅滋事,甚至为非作歹,危害社会安全。有些人最终醒悟,开启了新的人生;有些人则仍旧执迷,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甚至自己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作为社会心理的写照,这一时期的闽南语歌曲便涌现出了许多以“歹仔”为主题的作品。常见的有诸如《歹仔的心声》以及《监狱浪子泪》等表达了“歹仔”的悔悟之情的歌曲,以及诸如《歹路不通行》和《歹仔劝世歌》等奉劝世人莫要成为“歹仔”而作歹的歌曲。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具象化形态,闽南语歌曲不仅如实反映了两岸闽南人敢于抗争的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桀骜叛逆的行为观,而且具有强化功能和导向作用,鼓励人们勇敢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同时也奉劝、教育那些思想与行为产生偏差之人痛改前非,走上正道。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闽南语歌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这些歌曲所表达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时代精神都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透过闽南语歌曲这扇窗,我们亦能从中窥见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抗争叛逆这些人文价值取向。然而,这只是两岸闽南人人文性格的显性特征。构成两岸闽南人多元复合的人文性格的,还有许多潜在的隐性因素。

身处海洋环境,两岸的许多闽南人必须向大海讨生活。无论是出海打渔还是经商,单靠个人薄弱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两岸闽南人常常以地缘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团队,进行作业。面对着海洋环境的艰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齐心协作、各尽其力。因此,大海凶险多变的自然环境在铸就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的性格特征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在拼闯时注重集体协作,讲求团结一致的特质。大海无情人有情,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就愈加的弥足珍贵,彼此结下的友谊也就愈加的情深义重。朋友之间虽无血缘关系,却是义字当头,彼此仗义相挺,必要时甚至舍身相助。因此,两岸闽南人在重情重义的背后,更有一股豪侠任气之劲在血液里流淌。此外,海洋环境的反复无常增加了许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两岸闽南人在敢于抗争之余,也养成了及时享乐、一掷千金的行为观。

由此可见,从本质上而言,两岸闽南人的人文性格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性格。这在大陆性格居主导地位的中国人之间,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在闽台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深谙两岸闽南人人文性格的海洋性,不仅能更好地把握闽南与台湾区域文化的内涵实质与变化发展,而且对今后与台湾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所裨益。

注释:

[1]郑镛:《论漳州人的人文性格》,《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叶倩:《论闽南语歌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3][11]施沛琳:《传播与流变: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5页,第102页。

[4]袁赞礼:《社会思潮:结构、功能、特征和类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5]永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永泰县志》卷三十四·第四章·第三节“墓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第823页。

[6]民国《同安县志》卷之三十五,《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4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7](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之二十四,《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29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486页。

[8](明)郑若曾撰:《筹海图编》卷四《福建倭变记》,见《中国兵书集成》第15~16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354页。

[9](明)俞大猷:《正气堂集近稿与议稿·镇闽议稿》,见俞大猷:《正气堂全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7页。

[10]郑樑生:《明代倭寇史料(第三辑)》之《兵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第922页。

〔责任编辑吴文文〕

On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ross-strait Minnan People Viewed from the Songs in Minnan Dialect

Ma Huaming

The songs in Minnan dialec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eryday life of cross-strait Minnan people.Composed in different times,the songs express the people’s varying living and social conditions,but their embodied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ross-strait Minnan people they reflect has never changed with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nnan song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nchanged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ross-strait Minnan people in different periods,i.e.enterprising spirit,affection and friendship valuing and courage to struggle for ideal.

songs in Minnan dialect,cross-strait Minnan people,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enterprising spirit,affection and friendship valuing and courage to struggle for ideal

马华明(1988~),男,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闽南语闽南抗争
闽南文化传承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Enabling the Movement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闽南话
闽南话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