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同对漳州朱子学发展的贡献浅议

2016-11-26李海梅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澜文山理学

李海梅

(漳州市博物馆,福建 漳州 363005)

林同对漳州朱子学发展的贡献浅议

李海梅

(漳州市博物馆,福建 漳州 363005)

林同是明朝中期对漳州朱子学传播作出贡献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德才兼备,为官四十年,敬业爱民,敬贤爱才,乐于济贫,清正廉洁,所莅皆有惠政。他刊印陈淳理学代表作,创办霞桥书院,移建观澜书院于文山,重身教、家教,培养家风乡俗,对漳州朱子学传播、地方文教发展、人才造就、良好家风民俗养成多有贡献。

林同;漳州;朱子学;贡献

漳州是南宋大儒朱熹过化之地,朱子学在地方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南宋的陈淳著书立说、讲学育才,是众所公认的朱子学在宋代漳州最重要的传人。明朝前期,漳州朱子学传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陈真晟。进入明中期,周瑛、林壅之外,林同是对朱子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漳州府志》、《龙溪县志》均有传可据。

一、林同其人

据《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记载,林同(1434~1504),字进卿,号讷斋,龙溪县文山人,“家世以儒为业”[1]。祖林恕堂,教授乡里,受人敬重;叔祖林严,宣德十年(乙卯,1435)举人,选为广西修仁教谕;林严之子林敦,正统六年(辛酉,1441)举人,选为浙江湖州府学教授。林同自少随叔父在湖州教所求学[2],景泰七年(丙子,1456)中举人,天顺三年(庚辰,1459)登进士第,由此步入仕途,至弘治十二年(1499)以足疾辞官归休。

林同为官于朝,政声传扬。他敬业爱民,仁政倍出。据光绪《漳州府志》记载,林同为京官十多年,出任地方官二十多年,“所莅皆有惠政”[3]。在京期间,林同历任工部主事、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任职户部时,林同鉴于户部统管经济收支,项目繁杂,管理不易,以自己的才识和研究积累,对收支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创新地编出钱谷枢要,作《指南录》[4],因便捷实用而广受赞誉。成化六年(庚寅,1470),保定发生饥荒,林同奉命前往赈济。他想方设法,精心统筹,共赈济军民二十五万三千口[5],使当地在受灾的情势下,社会仍保持相对稳定。在拯救经济的同时,他毁淫教播正气,采取卖官田与劝借积修徕水县学、雍甘县学[6],重视造育人才。成化七年(辛卯,1471),林同升任江西左参议,开始了他的地方官生涯。在江西,他拒绝权贵请托,力行亲民仁政,官方买地安葬无力安葬者,一时死者皆得入土[7]。弘治三年(庚戌,1490),他奉命与总兵官马俊平定了永福地方的动乱[8],保持社稷安泰。当年,林同调任浙江右参政,负责督理粮储。他深入调查,掌握实情,采取“按籍考赋”[9],杜绝欺骗和瞒报。上报取消旧例加耗征收之弊,减轻了民众负担,民颂其德[10]。弘治七年(甲寅,1494),林同升任广东布政使。他察民情,革弊政,刊布了二十多项变革的政令,又劝民遵行《吕氏乡约》和《文公家礼》[11],民众悦服。林同敬贤爱才,乐于济贫。在江西时,见才学渊博的大史张元祯辞职在家讲学育才,林同深为敬佩,出资襄助刻其文[12],泽润才俊,声望益浮。在广东,他出资葬庶吉士(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张绍龄丧和周济苏人陈琦之贫[13],声名传扬。林同清廉侠义,两袖清风。在浙江时,有旧熟人因漕运来与林同会面,暗藏金钟二座于茶罐中相送。走后,林同打开茶罐,发现金钟,大惊追出,责其行为还之礼物[14]。林同一生居官四十年,清正廉洁,勇于为义,禄入随散,卒之日,家无余资[15]。巡按御史(监察官员的官吏)王哲上奏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十多人,将林同列为首位[16]。周瑛评论说:“方面官掌一方大政,……林同安静和缓而政事巨细皆以之举,盖运于中者有成算而制于外者无失机也”[17],肯定林同素质高,善于把握机遇,政绩卓越。

林同为善于乡,功德彰显。他记挂家乡民生,顶烈日为家乡大旱步祷求雨,以至足疾缠身,辞官归休;他创办霞桥书院,迁建观澜书院于文山,化育人才,影响深远;他独力出资建大宗祠,强化乡亲共同信念,加强族人团结,培育和睦互助风气;他重视修族谱,挼源溯流,鼓励后人学习先贤,敦品有为,深受乡人爱戴和敬重。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林同去世,享年71岁,墓在龙溪十一都,乡人将其入祀乡贤祠。

二、林同传播朱子学的重要贡献

林同重视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心传播朱子理学。主要有:

(一)刊印陈淳理学代表作。林同先后在弘治三年(庚戌,1490,时任广西参议)和弘治五年(壬子,1492,时任浙江参政)两次重刻朱熹高足陈淳的理学代表作《北溪字义》。林同与乡贤吴王比共同促成《北溪大全集》付梓。这些积极作为对理学在漳州的流播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月,周孟中任福建提学,他在《重刊北溪陈先生文集序》中指出,朱熹思想开辟了通达孔子思想宝库的道路,而陈淳的性理学说,又是达于朱熹的途径。朱熹传二程的学说,使圣贤之道大明于天下;陈淳传朱熹之学,又使先贤之道更加发扬广大。因此肯定陈淳传播朱子之学的贡献。林同在后序中说:“是编剖析详明,议论精当。有志于圣贤义理之学者,玩味之,服膺之,而融会贯通焉。其于造道成德,岂小补哉。”[18]认为《北溪字义》对学习程朱理学、明道成德颇有助焉。《北溪字义》壬子刻本至今仍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堪称珍贵。

(二)创办霞桥书院。为明德习礼,育才兴邦,林同创办霞桥书院,聘陈真晟(明前期朱子学代表人物)的弟子林卓立为主讲。林卓立,字华山,龙溪县文山林卿社人,是陈真晟讲学江东定山里时的高徒,他克志励行,得慎独[19]宗传。他曾与同乡里的张日钦等修明《蓝田乡约》,倡立朱子社仓,以济世扶贫助困,是民众敬重的理学乡贤。林卓立主讲霞桥书院时,教育学生做人忠信为先,尤其要严义利之辨,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移建观澜书院于文山。观澜书院原为宋儒蔡汝作(龙溪平林人)所建。南宋末,蔡汝作于平林建书院(乡校),首建一座孔庙,附以书院,以供乡中业儒者藏修,为四方学者所羡慕。《闽书》有此记载:“蔡汝作(号南溪),建乡学于平林,与陈安卿(即陈淳,号北溪)、高彦先(即高登,号东溪)齐名”[20]。元末,平林书院岁久倾圮。明洪武年间,硕儒郑深道(字文玄,号默庵,龙溪翠林人,约1360~1440)对前来巡视的巡按御史陈仲述提出修复平林书院的请求,被采纳,书院得以恢复。后来郑深道又迁书院于南陂,题匾额为“观澜书院”,之所以名“观澜”,意在“率士类咸志于道,以师圣贤”[21]。每年聘请师资来教授乡中子弟。郑深道明初以明经累迁教职,曾任宁波府学教授,明仁宗、宣宗时曾以“学问老成,操履清慎”被召入宫,专侍经筵读书制词,且于治政“辅益宏多”,升梁府纪善(官名,掌讲授之职)。郑深道70岁致仕还乡后,老而不休,热心育才,正统年间,镇海卫新设置卫学,他以古稀之龄被聘“领教事”,精心育才造士。周瑛赞扬说:“卫人士多沾其教”[22]。蔡汝作、郑深道都是林同敬仰的传播理学有功人物。

林同见南陂的观澜书院夹杂民居,位置较低而且狭窄,不利办学育才,便悉心筹划移建事宜。里中深孚众望的张日钦(名拱,字敬斋)全力助成。张拱早闻正学,留心世务,认为“儒者学兼体用,虽蓬荜韦布,当使内修己而外足及人。”他平居为善于乡,尝与林卓立、王伯玉、沈文炳等人修明蓝田《乡约》,倡行朱子社仓。成化中,大旱歉收,原社仓所储蓄,倾囊分发,起了救急作用,光绪《漳州府志》记曰:“里赖以济,居民德焉”[23]。

林同与张拱悉心择地,选中文山。文山之麓环境优美,林木蔚然交阴于东西,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前俯长江(指长长的九龙江),潮汐往来不息。林同认为此处可以建书院,“昔名观澜,其兆在兹”[24]。另又与漳州府、龙溪县的当政官员联系,得到财力支持。漳州知府汪天瑞、龙溪县令凌时仪和下属官员也都捐钱襄助[25]。观澜书院迁址文山,弘治八年正月动工,经十一个月,文山书院建成。书院布局,中建正祠三间,以祀先圣先贤,塑朱子及四配像于其中;左右分为从廊;南为正门;祠前为书院及斋舍三间,为教习学业之所。林同对新落成的书院景观十分欣赏,曾作书院八景诗,今诗已难觅,但八景之名被确切记载在《嘉靖龙溪县志》中[26],八景为:礼殿晴霞、讲堂夕照、桂庭月色、芹沼波光、巨镇文澜、山岩屏石、凤山呈秀、虎渡分清。林同还请从镇海走出的优秀人才、好友周瑛为这一盛举作记。周瑛的《观澜书院记》被收在《大明漳州府志》中,成为珍贵资料。周瑛的记734个字,回顾观澜书院始建、复修、两迁,肯定蔡汝作、郑深道、林同等乡贤对该书院发展的贡献,尤其认为林同“硕德宏才,士林所仰”,而迁建书院“此之一举,尤为乡邦宅心”。书院迁建必定有益与地方人才的代代盛出,“裔是而后,拜谒于宣圣之庙,进游书院,诵读于其间者,仰观澜之名,而兴体道之心,俾文教洽于一乡,愈久愈盛,出而用世,则天下四方皆即此可推”[27]。周瑛认为书院之长存,大有益于地方人文风化,遂刻《观澜书院记》于石也,一方面据实留下可靠的资料,明其来龙去脉,有利于后人研究;另一方面让“是乡后贤,使景行先哲而志于道者”[28],让后辈学有榜样,将先贤精神和事业发扬光大!

新书院落成,林同备感欣慰,喜作《文山书院》诗,仅273字,甚是珍贵。特摘录于下:

文山特秀漳之东,翠黛临流烟景浓。伟哉佳气郁以葱,人物环奇秀所钟。

何年突起素王宫?地位清高山水重。乔木千章耸遥空,祥云瑞霭辉帘栊。

顾瞻风物寰宇中,收拾万景来心胸。大江东注蓬瀛通,扶桑日出鲸波红。

层轩西并紫芝峰,斜阳目送孤飞鸿。南山龙祭响流淙,北岭鹤鸣森万松。

前川日夜洪涛舂,灼见道□告无穷。方今圣人檀明聪,宵旰□□□□□。

□□久戢文教崇,薄海内外皆淳风。素王道德侔昊穹,六籍文章百代宗。

天下通祀俨圣容,直与天壤同始终。吾乡创继伊谁功,平林翠林两儒翁。

手扶世教声讽讽,历年滋久沦篙蓬。兹幸落成奏肤公。岁时释菜殚诚衷。

礼典永称心忧忡,藏修游息萃章逢。学颜志尹追前踵,嵩阳岳麓将无同。

弦歌里巷跻时雍,老我才薄诗弗工。拈比纪胜示倥侗。[29]

从诗中可感悟到,林同既饱含激情也充满期待:敬佩“平林(即蔡汝作)翠林(即郑深道)两儒翁”创办和续办书院的贡献,尤其寄望乡里后昆“学颜志尹追前踵,嵩阳岳麓将无同”。“学颜”,即学习颜回,虽在陋巷,矢志向学不移;“志尹”,即立志象尹伊,成辅佐天下之才。嵩阳岳麓指天下闻名的嵩阳书院和岳麓书院。北宋时期,嵩阳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此讲过学。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据载,宋孝宗乾道三年(1168),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等在此讲学《中庸》,听讲学生达千余人,以至于“饮马池水立涸”。诗中透露出林同崇孔朱、倡实干、效先贤,育才兴邦、志在有为的思想取向,以及对文山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一样闻名四方的殷殷期望。

实际上,文山(观澜)书院自建成以来也办学兴盛,长期得到地方的重视。尤其是隆庆、万历时期,漳州科举人才济济,龙溪居首位,这与该书院传播理学、化育人才是密不可分的。文山才子活跃于漳州府城,进一步浓厚了地方文化氛围。正德四年(1509)漳州知府罗列请于院司,给孔子六十二世孙孔文惇以衣巾,主书院先圣祠祀事,书院地位更尊[30]。万历十二年(1584),诏革天下私书院,有司议上于朝,谓“观澜书院两经奏勘,准令圣裔奉祀,非私创者可比,且子孙相继增置居室,为孔氏世守家庙,不便没官”。天启年间,沿海告急,移家庙于漳城,该书院逐渐废圮。

纵观迁文山办学100多年间,文山(观澜)书院积极传播朱子理学,化育人才,成为久负盛名“诗礼大家聚于斯乡”[31]的文教重地,林同有首功之实。

(四)注重家风家教。林同极为注重家风、家教,著《家范》,以“笃亲爱告族人,此保族宜家第一义”[32],教育后代敦品成才,励志有为。在林同看来,人人都爱亲人敬长辈,忠孝为本,诚信立世,家庭定亲融幸福,家业兴旺,邻里必和睦相处,积善厚德,必有余庆。

林同强调后辈读书要明理涵养,注重行为养成,在日用间实践历练修养品行。这一点林同自己深有体会。少时他随叔父林敦在浙江湖州教所读书,在林敦严谨的身教示范下,品学养成,受益良多。林同还引导其侄林祺更嬉习归正途。林祺,字子祥,号碧溪,为林同弟林应元之子,人聪明,但调皮,少豪宕不羁,多为戏剧事。林同斥责其行为,耐心劝导其惜时务实,读书求知,本事立世,勿虚度年华。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林祺醒悟改过,好学不怠,遍读林同家中所藏丰富书籍,又四处借书甚至抄录,多有收获,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朱子学者,有不少著述,被编修漳州府志所吸收。周瑛评价林祺是“理学之徒”[33]。林祺好学也影响了他的儿子林九皋。林九皋,字士严,惇德尚行,学养深厚,漳州府志称其“为世坊表”。他主教漳州芝山书院,又受聘鳌峰书院主讲,奉程朱理学为宗,尤其崇拜朱子,认为“朱子集群儒之大成,是合颜、曾、思、孟、周、程、张、邵为一人”[34]。

林同为人重道,也以德才选婿。他把二女儿嫁给酷爱理学,对易经深有研究的龙溪才子蔡烈。蔡烈(1479~1558)栖息云洞岩,潜心研究理学数十年,成为嘉靖年间漳州远近闻名的理学家。

在林同影响下,林家忠孝诚正儒雅家风传扬远近。儿子林约礼,字子庸,号四峰,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府学贡生、明经;林约礼之子林宪,字士从,号文涯,嘉靖二十八年(1549)龙溪县学岁贡,选国子助教,升抚州府通判致仕,有才学德行,以名宦载入抚州府志。据抚州府志载,林宪为穷书生金节成婚的故事也广为传颂。林宪为抚州通判时,有宦家女许嫁诸生金节,不久又反悔,要拒绝这门婚事,原来是嫌金节家穷,引得邻里坊间议论纷纷。因有约在先,金节向官府投诉,请求秉理公断。林宪通过暗中调查,了解到金节家虽穷,但其人上进有才气,今后必能有所作为。宦家为达到解除这门婚事的目的,暗中送五百金给抚州通判林宪。为成全金节婚事,林宪表面答应宦家所托,收下金钱。到开庭审理对质时,林宪如数拿出宦家所送金钱,劝说宦家:你“悔婚,嫌婿贫耳,今以馈金予婿,可无贫”。命于公堂成礼而归之。金节后来中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又凑巧来林宪家乡漳州府任分巡漳南道,欲往林宪家拜谒,可惜林宪已去世。金节感念旧恩,出资修缮林宪之墓。[35]

(五)树立贤良风范。林同孝心可佳,少时,随叔父林敦在浙江湖州教所读书,在林敦教诲下,品学养成,受益良多。林敦因善教,以荐被召京师,不幸在京师病逝。林同获悉后,含悲赶到京城,张罗后事,与亲人千里迢迢运叔父棺柩回龙溪,葬于父墓之左,每年按节俗给予扫墓,孝心绵绵,乡亲称赞。林同重道轻财。他平时生活简朴,但为道却施财不吝啬。他独力出资,建大宗祠,强化乡亲的共同信念,注重邻里和睦,加强族人团结互助,培育上进有为的风气。林同热心栽培后生。他建书院,聘名师,培育乡邦青年成才。他悉心指导张绰(张拱之子)研究《尚书》,使张绰在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中举人,登弘治六年(癸丑,1493)毛澄榜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张绰感激林同的栽培之恩,听到林同去世的噩耗时,痛哭流涕。张绰也是一个廉明有道尽心职事的官员,中年早逝,死于任上。正德年间,漳州知府陈洪谟为其作墓志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林同品行高尚、德才兼备,为官施仁政,为民兴乡邦,特别是在传播朱子理学上多有作为:刊印陈淳理学代表作,创办霞桥书院,移建观澜书院于文山,注重家风家教,树立贤良风范,是明朝中期对漳州朱子学传播、地方文教发展、人才造就、良好家风民俗养成多有贡献之人,是值得称颂的乡贤。

注释:

[1][2](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586页、第1587页。

[3](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十九“纪遗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140页。

[4][5][6][7][8][9][10][11][12][13][14](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587页,第1587页,第1590页,第1588页,第1588页,第1588页,第1588页,第1588页,第1590页,第1590页,第1591页。

[15](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三十《人物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319页。

[16][17](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589,第1591页。

[18]李蕙如:《谈南宋陈淳对后世的影响》,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等编:《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究会论文汇编》,2012年。

[19]慎独:儒家的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20](明)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韦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72页。

[21](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志·观澜书院记》,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28页。

[22](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31页。

[23](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三十“人物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367页。

[24][25](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29页,第1430页。

[26](明)林魁等:《嘉靖龙溪县志》卷六“学校”文山书院,天一阁藏本。

[27][28](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31页,第1431页。

[29](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十七“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1030~1031页。

[30](明)闵梦得修、刘庭蕙等纂:《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五“学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8页。

[31](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28页。

[32](清)佚名:《福建龙海林氏文山大举分隆西派祖籍总图》序,漳州市图书馆复印件。

[33](明)陈洪谟修、周瑛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二十六“人物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25页。

[34][35](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三十《人物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336,第1327页。

〔责任编辑吴文文〕

An Overview of Lin Tong’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Zhuxi’s Neo-Confucianism in Zhangzhou

Li Haimei

Lin Tong is among the important pers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spreading of Zhangzhou Zhuxi’s New-Confucianism in the mid-Ming Dynasty.The moral and intelligent man,with his professional dedication,his love for people,respect for talents and readiness to help the poor,made great achievements during his forty years’service in officialdom.He published Chen Chun’s representative New-Confucianism work,founded Xiaqiao Academy and rebuilt Guanlan Academy in Wenshan;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n personal behavior,family educa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social mores.All these helped the dissemination of Zhangzhou Zhuxi’s New-Confucianism,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and education,cultivation of talents,and refinement of social customs.

Lin Tong,Zhang Zhou,Zhuxi’s New-Confucianism,contribution

李海梅(1974~),女,福建华安人,漳州市博物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观澜文山理学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朱顶红
湿地观澜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