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有你,真好
2016-11-25灵子
灵子
李晏说,他是那种吃饭只认一家饭馆,买东西总在一个商店的人。很多人如此,但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把这种执著劲儿发挥到了极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爱上戏剧,无意间拿起相机记录了舞台上下的种种。起初只是为保存资料,类似集邮一样的收藏癖,慢慢地,他越拍越多,越拍越放不下。这一拍,就是30年。
大小剧场,中外戏剧,你总能见到他端着相机出入的身影。有时排练也拍,正式演出也拍,第二轮、第三轮演出还要拍。演员黄磊说,“他是狂热,甚至比狂热还要极端,他是病了。”戏剧导演顾雷说得更干脆,“他如果没来,我们就白演了。”
牟森的《彼岸》《大神布朗》《红鲱鱼》、孟京辉的《阳台》《思凡》《我爱×××》、林兆华的《车站》《狗儿爷涅槃》《哈姆雷特》《浮士德》、田沁鑫《生死场》《狂飙》《红玫瑰与白玫瑰》,乃至集体创作的《切·格瓦拉》……都在他镜头下定格、留存、传播。几十万张照片摆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当代戏剧编年史。
在中国,再没有其他人把当代戏剧的图像资料记录得如此完整了。
他还有更绝的。从看第一出戏开始,他就养成了保留戏单和票根的习惯。两样东西钉在一起,在家妥妥放着。这样一来,即便是无数据可查的胶片时代,他也能清楚定位出拍某场戏是在哪年哪月哪日。
简直是活百科!
就像导演田沁鑫说的,“戏剧有你,真好。”
戏剧之外,他也“从一而终”。他在新华社图书馆工作,自进新华社至今从未挪过窝。期间有杂志邀请他去做摄影记者,当时的中央实验话剧院也曾希望他去做专职摄影师,他犹豫一下,都拒绝了。他不想以任何形式被限制自由,即便是他本来爱好的事业。
李晏说,他骨子里是有匠人精神的,决心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他很早就明白,人这一辈子要做的事,必须是唯一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不然就没有价值了。很幸运,他在年轻时就找到了这件事。
前几年,他动笔写下自己亲历的戏剧往事。原以为这么大工程要颇费周折,谁知一坐下来,笔下就像拦不住的湍流奔腾而出。5个月,20万字,一稿完成。题目是早就想好的:当戏已成往事。
当代戏剧史上有了这本书,有了这样饱含感情的沉甸甸的记录与回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