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月评
2016-11-25陈述
陈述
小蚁m1是中国第一款无反相机吗?
2016年9月19日,小蚁科技推出了传闻多时的无反相机M1,这标志着中国品牌“真正”进入了无反(或曰“微单”)相机领域。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蚁M1并非是中国最早的无反相机,《中国摄影》杂志早在2015年第7期就刊登过《微单相机私人定制—访中国首款微单相机ZCam的开发者之一刘展耘》一文,说明早在2015年,中国就有人研制出M.4/3接口的无反相机。2015年9月,大疆也推出了M.4/3接口的禅思X5及禅思X5R。不过,Zcam微单也好,大疆禅思X5也罢,这些拍摄工具尽管也能拍摄静态影像,但其真实身份却主要是用在无人机上拍摄视频的摄像机,因此将它们叫做“无反摄像机”更为合适—尽管现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界限日渐模糊,但这两种产品的不同定位在厂商和消费者心目中还是一清二楚的。另外,Zcam和大疆产品只有机身,而都没有自己的镜头系统。与上述两种产品相比,小蚁M1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它像通常意义上的数码相机一样,以拍摄照片为主、以拍摄视频为辅;第二,它建立了自己的镜头系统。正是因为第一点“拍摄照片为主”,所以它可以称得上是“相机”;而由于第二点,它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无反”。TIPA组织给无反的定义是“Compact System Camera”(便携系统相机),简称CSC,倘若没有镜头群,岂有“系统”之说。因此,“小蚁M1是中国第一款真正的无反相机”,这种说法并不为过。
无论小蚁科技的无反相机,还是Zcam、大疆的“无反摄像机”,中国人开发的这三种拍摄设备全都采用了M.4/3接口。理由之一是M.4/3接口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系统—松下和奥林巴斯开发这个系统的时候就欢迎更多的厂商进入,以便众人拾柴火焰高;理由之二是该系统拥有奥林巴斯、松下以及众多镜头厂商开发的阵容庞大的镜头群,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厂家来说是莫大的利好,因为要想建立起自己的镜头群并非一日之功。
作为中国第一款真正的无反相机,小蚁M1到底是啥来头?先看外观,乍一看,小蚁M1颇有几分徕卡神韵,不光是机身两侧半圆形的造型及镜头的对焦环借鉴了徕卡风格,就连那个红色的“YI”也很像徕卡的红色“图章”,只不过徕卡“图章”是圆形的、小蚁“图章”是方形的。再看性能指标:2016万有效像素、81点反差式对焦、每秒5张的高速连拍、感光度范围ISO 100-25600、支持蓝牙4.1及Wi-Fi无线连接模式、具备4K视频拍摄功能。从这些性能指标上来看,小蚁M1与国外厂家最新发布的无反相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目前,这款相机拥有两款镜头—小蚁12-40mm f/3.5-5.6和小蚁42.5mm f/1.8,另外,它还有强大的M.4/3接口的镜头群作为后盾。
当然,我们不能对小蚁M1的对焦速度和操作手感等性能抱有太高期望,毕竟它是小蚁在五反领域的“入门”产品,并且其套机售价也颇具诚意:双头套装价格为2999元,变焦套装为2199元。
比“精灵”还“精灵”—大疆“御”mavic Pro无人机
2016年9月29日,大疆创新的最新产品—“御”Mavic Pro无人机在中国首次亮相。相比之前的精灵系列产品,“御”Mavic Pro还要小巧得多:在折叠状态下,“御”Mavic Pro的4个机臂紧贴机身,整体仅有矿泉水瓶大小。无论是背包客还是航拍爱好者,又或是外出采访的新闻记者,均可将“御”Mavic Pro轻松放在包中。
尽管外形娇小,但“御”Mavic Pro的功能却很强劲。它配备了三轴云台和4K航拍相机,可拍摄1200万像素的DNG无损格式照片。此外,大疆全新的OcuSync技术能使之在最远7公里的距离内实时回传影像。
“御”Mavic Pro提升了消费级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在智能跟随模式下,“御”Mavic Pro可从前方、后方、平行、环绕等角度跟随拍摄特定目标;“手势自拍”模式则让“御”Mavic Pro能读懂用户的动作和手势指令。只需在飞行器前方做出相应动作,它就能自动将用户置于画面中央,待用户通过手势发出指令,机身闪光灯会进行倒数,自主完成空中自拍。
奥林巴斯动真格的了
2016年9月20日,奥林巴斯发布了微型单电照相机PEN Lite E-PL8,同时还发布了三款M.4/3系统的镜头: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超大光圈标准镜头及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PRO大变焦专业镜头、 M.Zuiko Digital ED 30mm f/3.5微距镜头。
奥林巴斯E-PL8延续了PEN Lite系列的设计风格,并加入了一些最新的时尚设计元素。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奥林巴斯提供了时尚白色、经典黑色与复古棕色三个颜色的机身,并为E-PL8配备了新设计的相机肩带、真皮镜头盖、多功能照相机包等可选配件。作为一款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无反相机,奥林巴斯E-PL8采用了下翻式自拍屏幕、智能手机控制、新颖的视频剪辑等功能,从而增加了拍摄乐趣。与此同时,奥林巴斯还推出了第二款可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上运行的图片编辑软件—Olympus Image Palette,该软件内含可与奥林巴斯8种艺术效果配合使用的28种艺术滤镜选项。
M.Zuiko Digital 25mm f/1.2 Pro并不是奥林巴斯第一款等效50mm的定焦镜头,它可以看成是之前发布的M.Zuiko Digital 25mm f/1.8镜头的专业版本。本刊2016年第9期“业界月评”对于标准镜头的光学设计曾有分析:采用双高斯结构的标准镜头由于克服像差相对容易,所以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光学结构,镜片通常不超过8片,索尼微单标准镜头—蔡司 Planar T* FE 50mm f/1.4 ZA采用的镜片多达12片,而现在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25mm f/1.2 Pro的镜片比索尼这款镜头的镜片还要多得多—竟然采用了14组19片的光学设计(见下图,内含8个特殊镜片),这或许是有史以来光学设计最为复杂的定焦摄影镜头。众所周知,光圈越大,像差就越难以克服,因此绝大多数超大光圈的镜头在最大光圈下的成像都令人失望。奥林巴斯官方表示,采用这种复杂的光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消除(大光圈下)色彩溢出及常见的像差问题。至于这款镜头大光圈下的实际表现如何,值得期待。
M.Zuiko Digital 12-100mm f/4 Pro镜头是一款小巧、轻量化的高性能大倍率变焦镜头,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大倍率变焦镜头对光学设计的要求极高,一般来说很难保证全焦距段内的成像素质,所以这一类型的镜头通常是普及类镜头,极少出现在顶级镜头的行列中。奥林巴斯却将其列为专业的M.Zuiko Digital Pro系列。该镜头在设计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要达到M.Zuiko Digital Pro级别的光学素质,还要最大限度地控制镜头的体积与重量,使之符合“微型单电”的特点。该镜头采用了11组17片的光学设计,其中包括1片DSA镜片、5片ED镜片、1片HR镜片、2片超级HR镜片以及3片非球面镜片。至于该镜头能否颠覆人们对于大倍率变焦镜头成像不佳的传统印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M.Zuiko Digital ED 30mm f/3.5是一款微距镜头,它体积小巧、具备2.5倍(等效35mm)的最大放大倍率,从镜头前端到被拍摄对象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14毫米。
富士进军中画幅无反领域
正当人们对富士X-T系列的全画幅无反相机翘首以盼时,富士却在Photokina 2016展会上推出了中画幅无反相机GFX-50S。超越全画幅,直接跨入中画幅领域,想必是富士觉得全画幅这块阵地强敌太多,自己难以插足;而中画幅领域竞争并不太激烈,况且富士有着深厚的中画幅基础:富士不仅在胶片时代开发过若干种类型的经典中画幅相机,而且在数码时代之后与哈苏有着良好的合作,至今还接受哈苏订单,为哈苏H系列相机生产机身、取景器甚至镜头等。
谈到富士与哈苏的合作,人们也许会以为富士GFX-50S与哈苏的X1D是同一款产品,因为两者都是中画幅无反相机,且同样采用约5000万像素、画幅尺寸为43.8×32.9mm的CMOS,再加上两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共同开发、各自贴牌”的多款中画幅和135相机。其实,富士GFX-50S与哈苏的X1D除了感光元件相似外,其他方面完全不同:富士GFX-50S采用的是可拆卸式取景器,哈苏的X1D是固定式取景器;富士GFX-50S的液晶显示器是可翻转式,哈苏的X1D是固定式;富士GFX-50S采用了焦平快门,哈苏X1D采用的是镜间快门。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两款相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接口,镜头并不兼容。
这一次,富士为何不与老朋友哈苏联手开发中画幅无反相机,而要各自为战呢?倘若上述两款相机能够兼容,不仅有利于用户,而且两家在中画幅无反相机领域可以像松下和奥林巴斯那样结成联盟,共同推进。不过,从卡口上或许能看出一些门道:富士GFX-50S的卡口直径明显大于实际成像圈(哈苏X1D的卡口直径约等于实际成像圈),难道富士像当年索尼开发APS-C画幅的微单相机一样埋有伏笔,即在卡口直径方面有所预留,以便将来加进更大画幅的感光元件(即后来的A7系列全画幅相机)?众所周知,富士GFX-50S与哈苏X1D采用的感光元件尺寸为43.8×32.9mm,这在中画幅领域并非“全画幅”,因为中画幅领域现有的“准全画幅”相机感光元件尺寸为53.7×40.4mm(645相机的实际尺寸为56×43mm)。倘若如此,富士可谓有鸿鹄之志哉!
先期推出的富士GFX 50S三款配套镜头包括GF63mm f/2.8 R WR、GF32-64mm f/4R LM WR以及GF120mm f/4 Macro微距镜头,这三款镜头将与机身一起在2017年年初上市销售,而其他诸如GF23mm f/4 R LM WR、GF110mm f/2和GF45mm f/2.8 R WR等在内的新款镜头则将会在2017年逐步推出。
飞思脱胎换骨进行时
2016年9月20日, 飞思宣布推出IQ1家庭新成员:IQ1 100MP数码后背,该后背拥有适用于XF和H接口相机的安装选项,并适用于技术相机系统。相比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首款1亿像素数码后背IQ3 100MP,IQ1 100MP简化了一些功能,不过新产品与IQ3 100MP具有相同尺寸的CMOS感光元件、15 级动态范围以及16比特的色彩深度等。此外,飞思此次还新增了两款全新的施耐德蓝圈镜头—150mm f/2.8 IF长焦镜头和45mm f/3.5广角镜头。
飞思的中画幅数码相机系统源自玛米亚645AFD系统,但最近两年,飞思越来越想着脱胎换骨,尽可能摆脱与玛米亚的干系,从而真正树立起高大上形象。从飞思最新打造的XF机身和蓝圈施耐德镜头的品质来看,飞思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