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点亮初中数学课堂

2016-11-18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梅小玲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粒米方格多边形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梅小玲

让问题点亮初中数学课堂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梅小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采用.在高效的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要有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参照初中生具体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课堂问题,以便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问题本身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一味地死搬硬套,直接给出学生问题,学生也只能是机械的应付,枯燥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1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在引入课题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国王想要奖赏一位智者,让这位智者说出自己想要的奖赏.此时,这位智者说想要一棋盘的大米,其中第一个方格中放1粒米,第二个方格中放2粒米,第三个方格中放4粒米,第四个方格中放8粒米,…,这样依次类推下去,直到放满整个棋盘.这时国王很爽朗的答应:“你太傻了,就要这点米.”而智者却笑笑说:“恐怕整个国库的大米都不够.”同学们,智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能列出一个算式来表示棋盘中米的总数吗?已知这个棋盘有64个方格.教师给出的问题趣味十足,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都很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其中的奥秘.这时,有学生想到,第二个方格中放了2粒米,第三个方格中放了2×2粒米,第四个方格中放了2×2×2粒米,这样写出几个后,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每个方格所放米的个数,是上一个方格中的2倍.于是,这位学生尝试着列出算式1+2+2×2+2×2×2+2×2× 2×2+……,学生在加的过程中,发现越是往后写的式子越长,在一张纸上很难将其表示出来,而且还很耗时.于是,学生就思考,是否有较为简单的表示方法.此时,教师适时地为学生引入课题——有理数的乘方.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趣味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变得更乐于主动思考,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快乐学习.

二、层次性问题,实现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注意问题的由浅入深,给学生创造出一个逐步思考的空间,以更好地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有效发展.

案例2在教学“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较为基础的问题:将下列空缺位置补充完整.把一个()化成几个()的()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过程().学生在完成这一填空后,基本上对因式分解的概念有了较好的记忆,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在引导学生对其概念内容进行巩固后,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问题: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2x2+2x,这时,有学生想到课上所学的因式分解中的提公因式法“系数—字母—指数”.于是,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先找到相应的最大公约数2,随后又找到相同的字母x,最后找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为1,最后得到公因式“2x”并写出结果:2x(x+1).学生对因式分解中的提公因式法进行了巩固.之后教师又继续为学生设计问题:(x2+1)2-4x2,学生根据所学的平方差公式法,得到算式(x2+1+ 2x)(x2+1-2x),随后学生继续观察,其中还能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因式分解(x2+1+2x)(x2+1-2x)=(x+1)(2x -1)2.更深一步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因式分解中的公式法有了一定的巩固,并对其综合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思考,顺应了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实现了高效率课堂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也会做错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害怕、躲避学生这些错误,而应该巧妙地开发、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实际上这些错误也是学生的思维绊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一些易错性问题,以更好地抓住学生思维重点,开拓学生数学视野.

案例4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道学生很容易出错的问题:如图1,在△ABC中,∠BAC=90°,AB= AC,△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成为了△ADC,那么图中哪

三、开放性问题,开拓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模式,而这样的问题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的固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要注重课堂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以解放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3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较为开放的练习题:现有一个多边形,截去其中一个角后,形成一个新的多边形,这个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度,问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练习题,其结果并不唯一,需要学生的多方面思考.很多学生能够根据内角和公式求出新多边形的边数为六,这时,就有学生立即想到六边形再补上一个角,就是一个七边形,那么原图形是一个七边形.教师在学生给出这一答案后,并没有满足,而是让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答案.此时,学生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积极地进入到思考中,变换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一问题,学生在思考了一定时间后,开始付诸行动——绘制图形.有的学生选择在六边形上添加角,有的学生选择画出一些多边形,之后减去一个角,最后剩余六个角.学生在裁、画的基础上,得到还有五边形和六边形.这一开放性问题,充分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不仅直接地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内容,还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

四、易错性问题,实现高效发展

图1 

一点是这个图形的旋转中心呢?旋转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呢?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立即进入思考中,在思考了一定时间后,大多数的学生给出了一个结果:点A为旋转中心,30度.其中旋转中心的找取,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对,而很明显学生给出的结果中30度是错误的,实际上学生的这一错误也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意料学生会掉入自己为其设置的陷阱中.但教师并没有为此对学生进行批评,也没有立即对学生进行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寻找这三个要素.在学生再次思考一定时间后,发现自己对于旋转方向搞错了,实际上应该是顺时针,而自己在做题时,很自然地将其按照角度小的方向旋转,也就自然地想成了逆时针.学生在完成这一问题后,加深了对此部分知识的印象.

易错性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抓住了知识的重点,对此部分的知识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引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问题又是引导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问题,借助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粒米方格多边形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方格里填数
粒米千滴汗
1亿粒米
方格里填数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多边形的镶嵌
分方格
分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