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榆干离褶伞的配方筛选试验*

2016-11-18闫宝松张跃新马凤楚玉南

中国食用菌 2016年3期
关键词:豆粉麸皮木屑

闫宝松,张跃新,马凤,楚玉南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榆干离褶伞的配方筛选试验*

闫宝松,张跃新,马凤,楚玉南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以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稻草、玉米秸秆、豆秸)和阔叶木屑为主要原料,以麸皮、豆粉、石灰为辅料,进行7个配方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榆干离褶伞在7个配方上菌丝均能生长、出菇,其中,配方3(豆秸8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6(豆秸40%、木屑40%、麸皮17%、豆粉2%、石灰1%)和对照组(木屑80%、麸皮17%、豆粉2%、石灰1%)的菌丝长势健壮,产量高。

榆干离褶伞;培养基配方;菌丝长势;产量

榆干离褶伞(Lyophyllum ulamarium),又名榆生离褶伞、大榆蘑,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是东北地区珍稀的野生食用菌品种[1-2]。榆干离褶伞菌肉肥厚,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又可晒干或盐渍,其味美可与松茸相媲美[3],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目前已经人工驯化栽培成功,近年来栽培量呈增长趋势[4]。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没有得到利用,许多地方仍采用燃烧的方式回田,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5]。本试验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榆干离褶伞栽培原料,筛选出适宜榆干离褶伞栽培的培养基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株

供试菌株榆干离褶伞“特产1号”,为子实体采自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且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的纯菌丝体。

1.2供试配方

母种培养基配方采用PDA综合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0%、麸皮16%、豆粉3%、石膏0.7%、石灰0.3%。栽培原料是以木屑、玉米秸秆、豆秸、稻草为主料,麸皮、豆粉、石灰为辅料。

配方1:稻草8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2:玉米秸8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3:豆秸8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4:稻草40%、木屑4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5:玉米秸40%、木屑40%、麸皮17%、豆粉2%、石灰1%;配方6:豆秸40%、木屑40%、麸皮17%、豆粉2%、石灰1%;对照组(CK):木屑80%、麸皮17%、豆粉2%、石灰1%。

每组试验1 m2,投入干培养料10 kg,3次重复。

1.3试验方法

1.3.1培养料处理

按配方称取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进行常压灭菌(100℃保持8 h)。

1.3.2栽培方法

在出菇棚内进行畦床式栽培,床宽0.5 m,长度不限,采用层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畦床上盖塑料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进行菌丝培养,菌丝长满培养料时,将塑料膜揭掉,棚内湿度控制在70%左右,子实体形成后,棚内湿度控制在80%以上,子实体菇盖充分展开,弹射孢子前进行采收,采收二茬后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培养基配方中菌丝萌发及长势

不同培养基配方中菌丝的萌发及长势见表1。

由表1可见,菌种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萌发天数均为3 d,不存在差异。配方1~配方6菌丝生长速度快,长满整个培养基均为18 d,不存在差异;对照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长满整个培养基为22 d,与配方1~配方6相比差异显著。从菌丝长势方面看,菌丝在配方1、配方2中生长速度虽然快,但菌丝较细,长势较强;配方3、配方4、配方5、配方6和对照组菌丝长势强。

2.2配方对产量的影响

2.2.1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一茬菇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一茬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配方3平均产量最高,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6、对照组平均产量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4较配方6、对照组平均产量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2平均产量最低,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第一茬菇各配方条件下平均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配方3>配方6、对照组>配方4>配方5>配方1>配方2。

表1 不同培养基配方上菌丝的萌发与长势Tab.1Mycelium growth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on different medium formula

表2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一茬菇产量的影响Tab.2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um formulae on the output of the first crop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2.2.2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二茬菇产量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二茬菇产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见,配方6、对照组平均产量最高,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3平均产量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4较配方3平均产量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2平均产量最低,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第二茬菇各配方条件下平均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配方6、对照组>配方3>配方4>配方5>配方1>配方2。

2.2.3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总产量的影响

表3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第二茬菇产量的影响Tab.3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um formulae on the output of the second crop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总产量的影响见表4、表5。

表4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总产量的影响Tab.4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uim formulae on the total output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总产量分析表明,配方3、配方6、对照组总产量最高,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4总产量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5较配方1总产量再次之,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配方2总产量最低,较其它配方差异显著。榆干离褶伞各配方条件下总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配方3、配方6、对照组>配方4>配方5>配方1>配方2。

上述分析表明,配方3与配方6、对照组对榆干离褶伞第一茬菇、第二茬菇平均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但在总产量上三者差异不显著;配方4、配方5、配方1、配方2对第一茬菇、第二茬菇、总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表现一致。

表5 总产量方差分析Tab.5Analysis of variance on total production output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3 结论

榆干离褶伞在玉米秸、稻草、木屑为主料,添加适量的麸皮、豆粉、石灰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生产上应根据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具体情况选择配方,利用秸秆为主料添加适量的木屑效果更好。

[1]闫宝松,马凤,张跃新,等.榆干离褶伞菌丝培养特性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7(6):23-24.

[2]李晓,李玉.中国离褶伞属真菌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9(3):75-79.

[3]李永红,柴红梅,李树红,等.离褶伞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8(2):10-12.

[4]闫宝松,周华山,马凤,等.黑龙江榆干离褶伞人工驯化栽培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9(1):18-22.

[5]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9):1852-1859.

Screening Test on Medium Formula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Using Crop Staw

YAN Bao-song,ZHANG Yue-xin,MA Feng,CHU Yu-nan
(Heilongjiang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stitute,Mudanjiang 157011,China)

The straw,cornstalk,haulm,which was the major crop straw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broadleaf sawdust were use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Using broadleaf sawdust,bran,flour,lime as auxiliary materials,seven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formula was desig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ycelia of Lyophyllum ulamarium could grow and fruit on each formula,and the mycelia of L.ulamarium grew strong,and it had high yield on the formula 3(80%haulm,17%bran,2%bean flour,1% lime),formula 6(40%haulm,40%sawdust,17%bran,2%bean flour,1%lime)and CK(40%sawdust,17%bran,2%bean flour,1%lime).

Lyophyllum ulamarium;medium formula;mycelia growth;yield

S646.9

A

1003-8310(2016)03-0037-03

10.13629/j.cnki.53-1054.2016.03.008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应用研究项目(sgzjy2013024)。

闫宝松(1963-),男,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工作。E-mail:ybs6316@163.com

2016-03-13

猜你喜欢

豆粉麸皮木屑
麸皮掺假咋识别
试论速溶豆粉的几种加工工艺及技术
豆粉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复合酶酶解作用对豆粉溶解性的影响
限制性酶解对豆粉相关性质的影响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麸皮价格后期涨幅不大
黑米麸皮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