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茶渣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2016-11-18谭伟苗人云周洁曹雪莲闫世杰彭卫红黄忠乾甘炳成
谭伟,苗人云**,周洁,曹雪莲,闫世杰,彭卫红,黄忠乾,甘炳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栽培技术〉
杏鲍菇茶渣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谭伟1,苗人云1**,周洁1,曹雪莲1,闫世杰1,彭卫红1,黄忠乾1,甘炳成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发菌;出菇产量;茶多酚;单位利润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杏仁鲍鱼菇、雪茸、干贝菇等,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亚纲(A-garic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具杏仁香味且耐储存,有“平菇王”美誉,具有调节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润肠胃、美容等多种功效,广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其工厂化栽培发展迅速[1-6],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为673 210.67 t,居全国食用菌栽培量第8位。
棉籽壳、玉米芯和锯末(木屑)是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很好的主要原料[1]。但近年来随着棉籽壳和玉米芯等传统栽培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栽培原料成本大幅度上扬,导致杏鲍菇生产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为此,寻求和开发新的栽培原料,替代或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棉籽壳和玉米芯,成为研究降低杏鲍菇栽培原料成本的重要课题。吴章荣等[2]以木薯秆屑,曾泽彬等[3]以茶渣,袁绍保等[4]以橡胶木屑,闫永亮等[5]以生姜秸秆,郭蔚等[6]以葡萄枝条,刘达玉等[7]以中药药渣和严理等[8]以菌渣探索了作为栽培杏鲍菇的基质原料。本文利用茶渣作为杏鲍菇栽培主料试验栽培基质配方,探讨其对杏鲍菇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等的影响,以期优化出以茶渣为主料的高效栽培基质配方,降低原料成本来提高杏鲍菇的生产经济效益,并为以茶渣为主料栽培杏鲍菇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原料及处理
供试栽培基质原料的主料为棉籽壳、杂木屑、茶渣、玉米芯;辅料为玉米粉、麦麸和石灰。其中,有机原料均新鲜、干燥、无霉变。
1.2供试菌种及来源
供试杏鲍菇菌种为品名“杏鲍菇3号”的栽培种(枝条菌种),来源于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栽培基质配方
以对照(CK)配方为基础,用茶渣(指茶多酚提取工厂以茶叶为原料提取茶多酚后留下的茶叶残渣)部分或全部替代对照中的棉籽壳和杂木屑,设计5个栽培基质配方,每个栽培基质配方为1个处理,加上CK共计6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栽培60袋(考虑破袋或污染等因素每个处理制作280袋)。
1.3.2栽培试验方法
采用熟料袋式栽培方法栽培杏鲍菇。装料聚丙烯塑料筒袋规格“长度×折径宽度×单层膜厚度”为17 cm×33 cm×0.0045 cm。按照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常规方法,进行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温度23℃,空气湿度65%,二氧化碳浓度2 500 μL·L-1~ 3 500 μL·L-1,培养45 d)和出菇管理(温度16℃,空气湿度80%~95%,二氧化碳浓度1 500 μL·L-1~3 500 μL·L-1)等。重点将供试各个处理的栽培基质含水量控制均匀,每袋装料量、供试用菌种菌龄、接种时间、接种量、发菌和出菇等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表1 供试6个杏鲍菇栽培配方Tab.1Six formulae used for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ion
1.4试验观测项目
1.4.1各处理间发菌指标
观测记载各个处理间种块萌发时间、发菌期、生长势和污染率等,以比较发菌期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
1.4.2各处理间出菇指标
观测记载各处理间的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性状(颜色、大小等)和产量等指标,以比较各个处理对出菇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4.3测定子实体营养成分
检测部分处理子实体的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含量,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以比较处理间的菇体营养成分差异。
1.5统计分析方法
1.5.1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
利用SPPS软件分析供试6个处理的单袋商品菇数、单菇重、单菇长、单菇柄直径、单菇盖直径以及产量间的差异显著性。
1.5.2处理间栽培效益评价分析
按照原料价格计算各个处理间的综合单位成本,参照市场售价计算其栽培利润,以比较处理间的生产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发菌期的性状比较
2.1.1菌种萌发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接入栽培种种块后第2天均开始萌发“吃料”(表2)。
2.1.2菌丝生长比较
供试6个配方中发菌期间菌丝生长情况见表2。
表2 供试6个处理配方中发菌期间菌丝生长观测结果Tab.2Mycelium growth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in the six formulae
由表2可见,供试6个处理的发菌期范围在27 d~40 d。其中,发菌期(满袋期)最短的处理有CK、配方4、配方5和配方7(27 d),发菌期最长的是配方1(40 d),配方3的发菌期居中(29 d)。
2.1.3污染率比较
表2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6个处理的发菌期污染率范围在0.71%~1.43%。其中污染率最高的是配方3和配方4(均为1.43%),最低的是配方2(0.71%);污染率无明显差异,主要是链孢霉和绿霉污染。
2.2出菇期的性状比较
2.2.1原基形成比较
供试6个处理配方中杏鲍菇出菇生育期性状见表3。
由表3可见,供试6个处理的子实体原基形成期存在差异,其范围在46 d~49 d。其中原基形成期最短的是配方4和配方5(均为46 d),最长的是CK(49 d)。供试6个处理的菇蕾整齐度均较为整齐。
2.2.2育菇期比较
表3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6个处理的杏鲍菇育菇期范围在10 d~11 d,除配方4的育菇期与CK同为11 d外,其余4个处理的育菇期均为10 d,较CK缩短了1 d。
表3 供试6个处理的杏鲍菇出菇生育期性状观测结果Tab.3Fruiting body form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in the six formulae
2.2.3子实体性状比较
供试6个处理的子实体农艺性状及菇体情况表4、图1。
由表4可见,供试6个处理的单袋商品菇数范围为1.5个/袋~2.0个/袋,其中CK的单袋商品菇数最多(2.0个/袋),配方5的单袋商品菇数最少(1.5个/袋)。
供试6个处理的单菇重范围149.0 g·个-1~191.4 g·个-1。其中,配方2的单菇重最轻(149.0 g·个-1),配方1的单菇重最重(191.4 g·个-1);经方差分析,配方1的单菇重与配方2相比差异显著,其他配方间单菇重差异不显著。
单菇长范围15.59 cm·个-1~16.33 cm·个-1。其中配方2的单菇长最短(15.59 cm·个-1),配方1的单菇长最长(16.33 cm·个-1);各配方的单菇长相比差异不显著。
单菇柄直径范围4.63 cm·个-1~5.00 cm·个-1。其中配方5的单菇柄直径最细(4.63 cm·个-1),配方2的单菇柄直径最粗(5.00 cm·个-1);经方差分析,各配方的单菇柄直径差异不显著性。
单菇盖直径范围5.54 cm·个-1~6.92 cm·个-1。其中配方2的单菇盖直径最小(5.54 cm·个-1),配方5的单菇盖直径最大(6.92 cm·个-1);经方差分析,配方5的单菇盖直径与配方2和配方3相比差异显著;配方5的单菇盖直径与配方2相比差异极显著,其它配方间单菇盖直径差异不显著。
2.2.3出菇产量比较
供试6个配方中出菇产量及其差异性分析见表5。
表4 供试6个处理的子实体农艺性状Tab.4Fruiting body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in the six formulae
图1 供试6个栽培基质配方中菇体形状Fig.1Fruiting body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on the six formulae
由表5可见,供试6个处理的出菇产量范围0.184 kg·袋-1~0.238 kg·袋-1。其中配方3的单产最低(122 g·袋-1),配方5的单产最高(238 g·袋-1)。经方差分析,配方4和配方5的产量与配方CK、配方1、配方2和配方3相比差异显著,配方2的产量与配方CK、配方1和配方3相比差异显著;配方4和配方5的产量与配方CK、配方1、配方2和配方3相比差异极显著,配方2的产量与配方1、配方3相比差异极显著,其它配方间单菇重差异不显著。
2.2.5子实体营养比较
将含茶渣的配方4和配方5,与不含茶渣的CK共3个处理的子实体样品,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其结果见表6。
由表6可见,3个处理子实体的水分含量范围88.5%~89.2%,差异不大。3个处理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范围2.24%~3.16%。其中,配方4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最低(2.24%),配方5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最高(3.16%)。3个处理子实体的脂肪含量范围0.32%~0.41%。其中配方5的子实体脂肪含量最低(0.32%),CK的子实体脂肪含量最高(0.41%)。3个处理子实体茶多酚含量范围0~0.029%。其中CK的子实体未检测茶多酚含量(0),配方5的的子实体茶多酚含量最高(0.017%)。
供试3个配方出菇子实体的氨基酸成分测试结果见表7。
由表7可见,从3个处理子实体中均检测出了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范围在1.40%~2.10%。其中,配方4的菇体氨基酸总量最少(1.40%),配方5的菇体氨基酸总量最多(2.10%)。
表5 供试6个配方中出菇产量及其差异性分析Tab.5Fruiting body yield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in the six formula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表6 供试3个配方出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测试结果Tab.6Results on the nutritional ingredient of fruiting body cultivated in the three formulae
2.3单位生产利润比较
供试6个处理的成本按照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的栽培原料、生产人工投入和能耗等的平均价格计算,销售价格按照14元·kg-1计,进行各配方经济效益分析。其结果见表8。表8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各个配方栽培杏鲍菇的单位利润0.88元/袋~1.58元/袋。其中配方3的单位利润最低(0.88元/袋),配方5的单位利润最高(1.58元/袋);配方2(1.15元/袋)、配方4(1.55元/袋)和配方5(1.58元/袋)的栽培效益分别超过CK(0.91元/袋)0.24元/袋、0.64元/袋和0.67元/袋,效益分别增加了26.37%、70.33%和73.63%。
表7 供试3个配方出菇子实体的氨基酸成分测试结果Tab.7Results on the amino acid component of fruiting bodycultivated in the three formulae
3 小结与讨论
3.1配方5为杏鲍菇栽培优良基质配方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栽培基质的6个处理配方中,以茶渣为主料的配方5(茶渣40%、玉米芯27%、玉米粉12%、麦麸18%、石灰3%)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具有以下优点:发菌期较短(27 d,与CK的27 d相同),原基形成期短(46 d,比CK的49 d缩短了3 d),育菇期短(10 d,比CK的11 d缩短了1 d),单菇重量较高(173.0 g·个-1,与CK的174.5 g·个-1相当,即差异不显著),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较CK的196g·袋-1增产17.6%),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3.16%,比CK的2.27%增加0.89%),菇体脂肪含量较低(0.32%,比CK的0.41%减少0.09%),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出CK(1.54%)0.56%,单产利润最高(1.58元/袋,比CK的0.91元/袋高出0.67元·袋-1),即生产经济效益高。其中,配方5的原基形成期和育菇期分别比对照(CK)配方缩短了3 d和1 d,相当于整个生育期缩短了4 d,共节约了4 d出菇室调温控湿的电能成本,这对工厂化生产而言意义重大。
表8 供试的6个配方的栽培料效益分析Tab.8Profit of the fresh mushroom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cultivated in the six formulae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为673 210.67 t,约33 600万袋。如果参照本试验研究结果,用茶渣作为主要栽培基质原料,全国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3 300余万元,可增加产量约13 000 t,新增加生产经济效益约18 000万元,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3.2特色茶多酚杏鲍菇增添市场卖点
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黄素类、缩酸及缩酚酸类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黄烷-3-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晏双利等报道[9],茶多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经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茶多酚具有多种功效: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改善血流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抗流感病毒,延缓衰老;调节肠道菌群,通便排毒,防治慢性结肠炎;减肥轻身、美容祛斑;抗肿瘤,能显著提升放化疗病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治疗慢性肾炎,防止发生尿毒症;有效防护身体免受X光、电脑、手机等辐射的危害。
本试验利用茶渣为主料栽培杏鲍菇,杏鲍菇菌丝将茶渣中未提取净的茶多酚吸收到菇体内,使菇体中含有了茶多酚成分,这给杏鲍菇增添了具有茶多酚药用保健的功效,成为特色茶多酚杏鲍菇产品。消费者食用以茶渣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既营养又得到新的医疗保健。因此,利用茶渣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会为食用菌产品市场增添新的卖点。
[1]黄来年,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08-1228.
[2]吴章荣,卢玉文,梁云,等.木薯秆屑代料栽培杏鲍菇配方试验[J].食用菌,2014(1):36-37.
[3]曾泽彬,刘学锋,王一,等.茶渣栽培杏鲍菇试验研究[J].食用菌,2014(2):31-32.
[4]袁绍保,侯建华,张朝宾,等.利用橡胶木屑栽培杏鲍菇试验[J].食药用菌,2014,22(4)270-271.
[5]闫永亮,张秀云.生姜秸秆栽培杏鲍菇培养基优化研究[J].北方园艺,2014(7):140-143.
[6]郭蔚,杜双田,龚黛,等.葡萄夏季修剪枝条栽培杏鲍菇的配方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42(6):145-151.
[7]刘达玉,王慧超,郑林用,等.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栽培杏鲍菇和姬菇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4(13):145-148.
[8]严理,谢纯良,朱作华,等.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1(2):156-160.
[9]晏双利,杨贤强.茶多酚的功效[J].绿色中国,2005(1):70.
Optimization on Pleurotus eryngii Culture Media of Teadust as Ingredients
TAN Wei1,MIAO Ren-yun1,ZHOU Jie1,CAO Xue-lian1,YAN Shi-jie1,PENG Wei-hong1,HUANG Zhong-qian1,GAN Bing-cheng1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
To sharply realistic problem on the price of the cotton seed hull and sawdust prices rising a lot which are the main materials to cultivate Pleurotus eryngii in recent years,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ultivation formula(CK),we designed 5 formulae to cultivate P.eryngii which part or all altered the cotton seed hull and sawdust to teadust.We believe that using the formula 5 with the ingredient of 50%teadust can result in a better economic efficiency,and can be used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P.eryngii production.The advantages of P.eryngii cultivated using formula 5 include the time of mycelium growth required 27 days,primordium formation time was 46 days and time of fruit body formation was 10 days.Fruit body weight per cluster was 173.0 g. The yield was the highest(238 g·bag-1).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fat,total amino acid of fruit body reached 3.16%,0.32%,2.10%respectively.Fruit body contains tea polyphenols.Profit was 1.58 yuan per bag.It will have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production.
Pleurotus eryngii;culture media formulae;mycelium growth;yield;tea polyphenols;profit per bag
S646.1
A
1003-8310(2016)03-0023-06
10.13629/j.cnki.53-1054.2016.03.00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川农业[2009]75号)。
谭伟(1964-),男,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方面研究。E-mail:332528058@qq.com
**通信作者:苗人云(1987-),男,本科,研究实习员,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方面研究。E-mail:836537401@qq.com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