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的经营哲学体系研究
2016-11-17王云万彤彤
· 王云 万彤彤
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的经营哲学体系研究
· 王云 万彤彤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系列手机,以此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趋势随之出现,对传统手机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雷军创造了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产品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米,并在六年时间里带领小米从一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互联网行业中几乎无人不晓的科技公司。本研究结合雷军的人生经历,归纳并提炼了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体系,包括飞猪理论(Why)、少即是多原则(What)以及互联网思维(How)。在此基础上梳理小米多年来的经营和战略历程,总结其经营哲学的四大特征:一是顺势而为,借机谋事;二是专注极致,低利高效;三是用户为王,粉丝口碑;四是唯快不破,唯变不败。最后,在结合两者的基础上,建立雷军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经营哲学的关系模型,为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雷军 小米 企业家思想 经营哲学
一、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处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系列手机,以此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趋势来临。置身于互联网行业十多年的雷军意识到,这必将是引领全球变革的一个大风口。然而,雷军奋斗了十多年的金山公司,在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发展壮大的形势下逐渐淡出了时代的视野。为此,在智能手机风口初见端倪之时,雷军清楚地认识到,这将是改变中国手机产业布局的机遇所在。
“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14个人,一碗小米粥”,小米悄无声息地成立了。在雷军领导小米的短短六年时间里,公司在“硬件+软件+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下累创佳绩。根据IDC市场研究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发布的数据,小米的国际占有率由2.1%上涨到5.6%,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6490万部,以15%的市场份额蝉联国内第一,如今小米估值已超过45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初创企业。如今,小米从最初的手机核心业务拓展到电视、路由器、耳机、随身WiFi、空气净化器等诸多产品系列,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智能硬件生态圈以及电商平台生态圈的市场布局。而这仅仅是一家成立六年的公司,却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小米——“中国手机之王”(China’s Phone King)。
在小米传奇般的发展历程中,创始人雷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小米的“灵魂人物”。本文将结合雷军的人生经历,归纳并提炼其企业家思想,在此基础上梳理小米的战略举措和发展历程,总结其经营哲学的四项特征,进而重点研究雷军的企业家思想如何内化于小米的经营哲学以及外现于小米的战略历程,揭示始终贯穿于小米传奇背后的更为深层的企业家思想。
二、雷军的企业家思想
小米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连取得佳绩,关于创始人雷军的媒体报道和言论争议也随之席卷而至,这为本文探究雷军的企业家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结合雷军的人生经历以及隐藏于小米战略举措背后的经营哲学,本文总结了雷军的三点企业家思想,分别是飞猪理论、少即是多原则(Less is more)以及互联网思维(如图1)。
图1 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体系
1.飞猪理论
迄今为止,小米是雷军人生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创业经历,此前他在金山公司工作了16年时间,期间担任金山的总经理并实现金山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2007年12月20日,雷军退出了金山公司,随后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投身于互联网事业。经历了两次不同时代背景的创业,雷军的人生经历融入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的色彩,这使得雷军具备了独到的企业家思维。现任金山网络CEO傅盛这样评价雷军,“企业家大多是二维动物,而雷军是三维的,他着眼于行业以寻求机会点并顺势而为。以前金山谈论的是人定胜天,往前冲攻下城池,而现在雷军看到前方的石头,考虑的却是为何不绕过去。”
经历了金山上坡式的艰难发展历程,身处颠覆式互联网行业的雷军领悟出了广为人知的“飞猪理论”。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论飞猪理论,“我现在最大的感受是顺势而为。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企业与今天做企业完全不是一个思路,曾经他坚信聪明与勤奋必将获得胜利,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让他对能力和时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大势才是首位,尤其是在当今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但是,雷军并非只谈时势重要性的机会主义者,他还强调风口上的猪都是“功夫猪”。“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表明,要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顶级成功至少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苦练(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09),而如今在空中的这些猪不止练了一万个小时,甚至是十万个小时以上。小米的创立,恰恰是雷军在飞猪理论的引领下找准的风口,如今正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获得引人瞩目的成就。
2.少即是多原则(Less is more)
雷军创办小米取得了成功,这离不开他在金山以及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十几年的积淀和认知。雷军承认,金山给予他的最大帮助是在战术层面的修炼,无论是在面向内部核心的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还是在面向外部的市场管理、用户管理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如何做产品、带队伍、管市场上,雷军都有一套不同于以往的管理哲学,即“少即是多”原则(Less is more)。
雷军一直非常推崇苹果公司,其他手机厂商每年推出几十款产品,消费者根本记不住这么多型号,而苹果只推出一款手机,却收获了全球的果粉。雷军也是如此,始终提倡“少即是多”原则,即专注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才是核心竞争力。尽管雷军经常被称为中国的乔布斯,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并表示“乔布斯是神,而我们是人,那就该干点人干的事。”因此,雷军在小米内部也一直传播克制贪婪的理念,只专注于该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到极致。几年来,小米始终坚持着这一理念,并在一次次市场实践的成功中得到验证。
3.互联网思维
雷军沉浸于互联网行业二十多年,见证了其跌宕起伏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离开金山之后的雷军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却依然坚守在互联网行业,投资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如卓越网、凡客诚品、乐淘和YY多玩等。这些经历使得雷军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互联网思维。
雷军在《关于互联网思维如何改造传统行业》演讲中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也被奉为小米的成功之道。其中,专注极致与少即是多原则有着同样的思想起源,即专注地做事并且做到极致。此外,雷军始终坚信口碑是最好的互联网营销工具,其核心在于超出用户预期的口碑管理,这一理念也在雷军的小米粉丝经营中随处可见。而快也是雷军多年来互联网经历的感悟之一,过去互联网行业内3到4年更新一次的迭代速度早已落后,唯有快才能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时代。小米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也正是雷军这种互联网思维所持有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思维是雷军企业家思想的特色所在,并在雷军创办、经营和发展小米的过程中展露无遗、发挥极致,促成了小米的成功历程。
三、小米的经营哲学
尽管目前小米仅创立六年,但在雷军引领下的小米却走过了其他企业可能十多年都未曾走过的历程、未曾实现的佳绩,也因此小米的每一步举措都备受瞩目。本文根据小米历年来的战略举措和经营历程总结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一是“顺势”,即顺势而为,借机谋事;二是“得势”,即专注极致,低利高效;三是“造势”,即用户为王,粉丝口碑;四是“乘势”,即唯快不破,唯变不败(如图2)。
图2 小米的经营哲学
1.顺势而为、借机谋事
雷军退出金山之后有一段天使投资人的经历,在他将卓越网卖给亚马逊之后不禁思索,为何如此努力也无法成为互联网浪潮中的佼佼者。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未来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唯有顺势而为、借机谋事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自2006年之后,雷军的投资重心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曾一度成为互联网行业代言人。然而,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势”本身就是一个随处窜动的风口,小米的诞生正是雷军对智能手机风口的精准把握。
在雷军投身于移动互联网时,手机行业出现了两个大风口。第一个风口是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系列手机,在大众仍然关注诺基亚手机之时,雷军已经意识到这必将在手机行业带来一场大变革。第二个风口则是2008年安卓系统的正式发布。当时雷军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他一直追寻的风口,那时他便开始琢磨如何打造安卓手机。2010年,雷军提出“硬件+软件+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手机模式,雷军的盈利目标不在于手机,而是依托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手机作为渠道终端,以硬件搭建平台,打造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在这一风口下顺势而为的雷军于2010年创办了小米,2011年10月正式发售第一款小米手机,一举引发了手机市场的轰动,被冠以“国产神机”的称号,此后小米手机经历了抢购热潮。顺势而为、借机谋事这一理念造就了小米,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小米不可磨灭的基因,指导小米在往后历程中的战略选择以及搭建“生态链”系统。
2.专注极致、低利高效
小米内部流传着“克服贪婪”的口号,即“忙得过来就做,忙不过来就不做”,这就是是小米行事的准则。小米创办以来一直以“专注极致”著称,苹果只做一款手机,小米也是如此。此外,小米还推出了小米电视,不同于普通电视机厂商一年做一百个产品,小米只专注于一款电视。专注于某一产品并将其做到极致,这是小米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目前小米在市面上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手机、电视、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小米盒子、移动电源、耳机、音箱、小米手环等,不禁令人质疑其专注极致原则。但事实上,这是不了解小米模式的一种误解,小米的核心业务只涵盖手机、电视和智能家居三大领域,其他产品是小米在其生态链模式下投资打造的产物。小米是一个孵化器,为了抓住随即而至的智能家居风口,小米以生态链投资的方式孵化出55家“小小米”智能硬件公司,其中已经有四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在这种生态链模式下推出的小米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小米空气净化器在推出之后两个月内销售量已达到1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迅速攀升到20%。
而在极致上,也很少有企业达到小米的程度。小米的极致一方面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其低利高效上。“小米出品必为精品”。事实上,红米手机的实验室内测期间存在H1和H2两款产品,但由于最终H1满足不了小米所追求的极致质量而被迫放弃,这是以损失几千万的研发费用为代价的。
此外,小米在对低利高效的追求上也体现了其极致的一面。雷军曾表示,要实现“最便宜的手机里小米最快,在最快的手机里小米最便宜”。2011年,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机,当时国产机的价格大约在500到600元之间,而追求高质的小米手机成本价竟高达2000元,最终以极致低利的策略定价为1999元,结果大获成功。2015年,小米进军高端手机市场,推出小米Note,但其极致低价的策略依然没有改变。雷军在发布会上谈到:“高价并非高端的代名词,3299元依然是紧贴成本价。”不少相关的负面评论指责小米发动价格战,但事实上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小米追求低价是基于优质的前提,以小米与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模式获取低利的空间,并且这种低利理念迫使公司高效运作,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低价策略,并非所谓的价格战。
从高效程度来看,这一数据不禁令人咋舌。目前小米大约有7500名员工,按照2015年预计750到800亿营业额来看,平均一名员工一年创造的营业额至少1000万(雷军,2015)。如此高效的运作效率首先体现在小米极度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上。小米的组织仅包含三层结构:联合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由七位联合创始人各管一摊,以项目小团队的形式围绕客户价值共同运作。小米内部不设管理层级别,一视同仁,表现优秀即加薪,不存在晋升激励,也不依赖常见的打卡制度和考核制度驱动员工,员工实现自我驱动,不受限于级别,勇于创新,专注设计。雷军通过极简化的管理方式减少复杂的管理行为,提高运作效率,比如小米一般很少开会,成立多年也仅开过三次集体大会(彭剑锋,2015)。此外,获得高效既可以通过简化管理,也可以通过优化模式。雷军认为最好的模式是“把产品做好,等着用户上门购买”(雷军,2015)。因此,小米不需要中间渠道,以往的全国销售渠道、体验店等模式的取消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模式的不断创新也是小米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专注极致、低利高效,对这八字策略的极致运用使得小米在运作上大获全胜,打破以往互联网行业一度推崇的烧钱圈地的古怪逻辑。
3.用户为王、粉丝口碑
小米的存在是“为发烧而生”,用户始终是小米一切行动的最高决策者。以用户为中心,可以说小米是中国最深谙其道的企业,米粉的规模之大和忠诚度之高令不少企业羡慕不已。雷军强调,为了用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创新的边界应该是用户的喜欢,并将每一项创新和改进发挥至极致。雷军在小米成立一年之际接受访谈时表示,“小米要做一家有粉丝的公司”。事实证明,在小米模式的成功历程中,“米粉”功不可没。小米成立之初,雷军从最擅长的软件端切入,推出了基于安卓的MIUI。产品发布之时仅有100个用户,第二周就变成了200个,第三周400个,几乎每周翻一番,10月份获得全球开发者论坛XDA的推荐,如滚雪球般在全球火起来,并荣获安卓最佳产品提名。小米手机发布之前已经培育了300万用户,如此大的粉丝规模为后来推出的手机等硬件奠定了口碑基础,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小米的营销成本,与传统手机厂商10%到20%的营销费用相比,小米的营销成本仅在0.3%到0.5%。(董洁林、陈娟,2015)。发展至今,米粉的规模已突破1亿关口,小米甚至将4月6日定为米粉节,举办盛大的狂欢活动以答谢一路支持的粉丝。
依赖于米粉取胜的小米,更是以每一个细微的实际行动来经营口碑。雷军认为,口碑的关键在于超越用户的预期。例如,在物流拥堵的双十一,凌晨一点多下的单,第二天就送货上门了;用户在微博里投诉“用了两个星期的电池充不上电”,第二天该用户非常感激地回复“已经收到一个新电池”。口碑的经营需要在每一个细微点上做到超乎预期的极致,小米就是这样的公司。口碑的传播速度和效果远远胜于任何有意为之的广告,而无论是口碑还是粉丝团体的成功经营,都是小米在竞争白热化市场上的制胜法宝。
4.唯快不破、唯变不败
“快”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基调,小米这几年来始终践行着唯快不破、唯变不败的理念。小米开创了用户参与的快速迭代互联网开发模式,对传统的开发模式造成了严重冲击。诺基亚时代的手机版本更新速度是3到4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日益多变,苹果以每年一次的速度更新版本,谷歌是每季度一更新。但是,小米以每周一次的更新速度给予传统模式沉重一击。这种模式并非为了更新而更新,而是基于粉丝的反馈。据统计,MIUI的开发中有1/3的创意来自米粉。米粉将自身体验反馈给小米,经整理后以更新的形式再反馈给米粉,不仅使更新更加契合米粉的体验,小米更是从中吸收了众多有市场需求的创意,技术水平较高的米粉甚至会被纳入小米产品的改进计划中,截止2014年7月14日,已有1980名米粉纳入其中(白彦壮,2015)。
小米的顺势而为、专注极致、粉丝经营、快速迭代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但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小米本身就是一家战略驱动型公司,以未来需求为导向,唯变不败。第一阶段:“流量分发、服务增值”战略。雷军的着眼点不在于手机盈利,而在于服务增值。雷军以天使投资人身份介入的涵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领域的几十家公司成为小米的流量入口,其中以小米的MIUI和米聊为代表,这些“雷军系”公司成为服务的入口,打造了依托手机的服务增值盈利模式。然而,微信一年内突破3亿用户的不可抵挡之势,冲击了第一阶段所倚重的两大软件MIUI和米聊,迫使小米进入第二阶段:爆品扩张战略。以小米手机的火爆为代表,小米在一年内陆续推出了小米盒子、路由器、电视以及平板电脑,同时加速国际化扩张进程,进军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印尼等区域。但快速扩张的步伐打乱了小米原有的专注极致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不久后小米转向了收缩战线,进入第三阶段:打造“生态链”。小米专注于手机、电视、路由器三大产品线,控制小米网、MIUI和供应链等核心环节。为了迎合智能家居风口,小米宣布未来五年以“生态链”投资的方式培育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形成一个数管齐下的强大硬件网络平台。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孵化出了55家公司,推出的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热捧,例如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其“生态链”模式已初具成效。基于对未来大数据时代的考虑,雷军也正在同步布局小米的第四阶段:云服务与大数据。2014年12月,小米与金山共同投资世纪互联公司,金额达2.3亿美元。小米的未来定位着眼于智能设备的互联,并最终成为大数据的汇集终端(陈润,2015)。唯快不破、唯变不败,这一理念伴随小米走过了六年来的战略历程,并将引领小米在未来征程中愈战愈勇,所向披靡。
四、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其经营哲学的关系分析
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中所体现的飞猪理论、少即是多原则、互联网思维与其经营小米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如图3),以内化于小米经营哲学和外现于小米战略历程的形式存在。
1.内化于小米经营哲学之企业家思想
许多人感慨于小米传奇般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化于小米经营哲学之企业家思想——雷军独一无二的思想体系,在小米的经营过程中以其无形胜有形的方式贯穿始终,这也是效仿小米的企业难以取得如此成效的原因。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的飞猪理论,是雷军驰骋互联网行业几十年的深刻领悟——为什么要创办这个企业(Why)。事实上,小米的创立回答了这一问题,创办企业是顺势而为、借机谋事的结果,这一理念自始至终指引着小米前进的方向。少即是多原则是雷军对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What)的一种回答,一个专注的企业才是核心竞争力。在这一原则下的小米也在成长历程中表现出专注极致、低利高效的显著特征,对产品专注以及对质量、低利、高效的极致追求早已成为小米的标签。此外,在雷军的思想体系中,尤其重要的是其对互联网思维的精准拿捏,展示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运作企业(How)的全新模式。在其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小米依靠“用户为王、粉丝口碑”收获市场,以“唯快不破、唯变不败”的步伐极速前进,彰显了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
2.外现于小米战略历程之企业家思想
此外,围绕“Why-What-How”三要素的雷军思想体系也渗透到小米的每一步战略历程中。第一阶段,在“飞猪理论”引领下的小米采取了着眼于软件、依托于手机的“流量分发、服务增值”战略。第二阶段在以“用户为王、粉丝口碑”为主导的互联网思维下,小米采取了爆品扩张战略,陆续推出小米盒子、路由器、电视以及平板电脑等产品。随后在市场受阻的形势下小米重拾少即是多原则,第三阶段转向产品收缩战线,以投资孵化方式打造“生态链”,共筑智能硬件平台。同时在“唯快不破、唯变不败”的互联网思维下开展第四阶段,打造云服务与大数据的未来布局。事实上,小米的每一步战略历程都隐藏着雷军思维体系的痕迹,“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小米的不断成长。
图3 雷军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经营哲学的关系模型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其人生经历,归纳并提炼出雷军企业家思想的三个重要方面。基于此,针对小米发展至今的一系列经营和战略历程进行探究,概括其经营哲学的四大方面。最后,对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的经营哲学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企业家思想与企业经营哲学的关系模型,从而得出结论。本文主要得出三项结论:第一,关于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体系,即围绕“Why-What-How”三要素的企业家思想体系,包括飞猪理论(Why)、少即是多原则(What)以及互联网思维(How)。第二,关于小米经营哲学的四大特征,一是顺势而为、借机谋事,二是专注极致、低利高效,三是用户为王、粉丝口碑,四是唯快不破、唯变不败。第三,以上述两大体系的对应分析为基础,得出企业家思想内化于经营哲学、外现于战略历程的初步结论,建立企业家思想与企业经营哲学的关系模型,深刻剖析企业家思想如何对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战略历程起作用。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理论上,本文抽象出了雷军企业家思想的三大方面以及小米经营哲学的四大方面,既丰富了企业家思想与企业经营的研究文献,同时企业家思想与企业经营哲学的关系模型的建立也为企业战略经营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实践上,小米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成功典范之一,对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其战略经营举措形成关系的深刻剖析,揭示小米成功之道的深层次秘诀,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此外,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讨论。首先,小米的成功获得市场关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股风口论、口碑营销、低利模式、快速迭代等模仿热潮,但成效参差不齐。究其根源,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企业家思想系统性的忽略。例如,无论是低利模式还是快速迭代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策略,而是在雷军一套企业家思想体系下的战略模式之一,低利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组织的高效性,快速迭代的本质是基于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并非为了快速而快速。因此,其他企业在以小米为对标企业进行学习时,应深入了解其背后的企业家思想并厘清各个战略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对学习的成效至关重要。其次,初期以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为主导的战略决策和运作模式,如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维持其思想的渗透性和主导性,如何建立与企业家思想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使之形成一种企业行为模式,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白彦壮、郭蕾、殷红春:《企业家精神驱动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成长机制研究——以小米科技为例》,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2期,第79-85页。
2. 陈润:《小米科技的四次战略转型——谈雷军的创新远见》,载《光明日报》,2015年5月20日第002版。
4. 董洁林、陈娟:《互联网时代制造商如何重塑与用户的关系——基于小米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8期,第22-33页。
5. 董洁林、陈娟:《无缝开放式创新:基于小米案例探讨互联网生态中的产品创新模式》,载《科研管理》,2014年第12期,第76-84页。
6. 雷军:《雷军:小米学到了这四家公司的精髓》,载《经理人》,2015年第2期,第71-77页。
7. 黎万强:《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0. 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期,第93-99页。
11.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编著),季丽娜(译):《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12. 彭剑锋:《互联网时代战略转型的四个案例——小米、海尔、华为与阿里巴巴》,载《中外企业文化》,2015年第2期,第5-9页。
13. 王锋正、杜栋、王春博:《价值创新视角下开放型商业模式研究——以小米公司为例》,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9期,第72-78页。
14. 杨学成、陶晓波:《从实体价值链、 价值矩阵到柔性价值网——以小米公司的社会化价值共创为例》,载《管理评论》,2015年第7期,第232-240页。
15. 张娜、彭倩、许晖:《顾客参与视角下的企业微创新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小米手机的案例》,载《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0期,第94-96页。
16. 张一水:《对话洪锋:米柚(MIUI)的迭代开发》,载《清华管理评论》,2014年第6期,第54-59页。
■ 责编/李朋波 Tel:010-88383907 E-mail:lpbup@sina.com
A Study of Lei Jun's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His Management Philosophy in Xiaomi Tech
Wang Yun and Wan Tongto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University)
Since Apple Inc. launched iPhone series in 2007, smartphone has been a hit, which brings severe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mobile phone industry. Under this background, Lei Jun built up Xiaomi Tech, an internet technology company defining smartphone as their core product. In the past six years, Lei has led Xiaomi Tech to a well-known technology company in Internet industry from a small one with only a dozen people. From Lei’s experience, this paper generalize Lei’s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including flying pig theory (Why), less is more principle (What) and Internet thinking (How). Based on th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omi Tech’s management philosophy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our aspects: following the trend, focus and extreme, word of mouth, and fast iteration. Finally, we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Lei’s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his management philosophy in Xiaomi Tech, providing referenc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Lei Jun; Xiaomi Tech;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Management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