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调查的幼儿教师“国培”有效性提高策略

2016-11-16褚远辉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培训者国培

刘 璐 褚远辉

(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学前教育

基于需求调查的幼儿教师“国培”有效性提高策略

刘璐褚远辉

(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幼儿教师“国培”项目是我国针对幼儿园教师特别是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采取的重要保障性举措,国培计划的有效实施与开展是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及教师培训的实际,通过开展幼儿教师对培训需求的调查,构建基于需求的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模式,着力提高该区域幼儿教师“国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需求调查;有效性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性条件。为了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国家高度重视幼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指出: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2010年11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提出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2]根据国务院意见的精神,幼儿教师培训被纳入到“国培计划”之中,从2011年“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大理大学一直承担了该项目的培训任务(主要包括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云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等),培训的地域范围覆盖了云南省滇西地区的大理、保山、德宏、丽江和怒江等五个地州市,培训学员近600人。该项目的启动和具体实施提高了云南省滇西地区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同时也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种子教师”。从总体上看,该项目的培训效果较好,并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受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回顾这些年我校承担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我们认为成功的一点就是把该区域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的调查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全过程,构建了基于需求调查的幼儿教师“国培”模式。在这里,我们对这一做法作简单地概括和总结。

一、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国培”需求的调查

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提高幼儿教师“国培”的有效性,一方面要遵循“国培”的基本要求并充分反映幼儿教师培训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还得根据该区域幼儿教师的实际,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师“国培”模式等。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以该区域幼儿教师的需求调查为切入点,提高幼儿教师“国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幼儿教师对“国培”内容的需求调查

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培训教师,这是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一个重点和关键。[3]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中,我们一方面以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培训内容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开展了该区域幼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等,完善了幼儿教师“国培”的课程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国培”内容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核心性“国培”内容的需求比重

(1) 对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保教实践新经验与新理念等方面内容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十分关注上述知识,对这方面培训内容的需求强烈。我们在专业理念和师德部分的调查中就显现出了这一特点,而且在整个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中这部分知识的出现频次也最高。我们在与参训学员的交谈中,不少幼儿教师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属于贫困落后地区,出去看的机会很少,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是否科学,也不知道先进发达地区开展的教育样态是怎样的,我们想在这样的平台下广泛地了解和学习好的、先进的经验和理念”等。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特点,与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大多地处偏僻、信息比较闭塞有直接关系。

(2) 比较关注有关幼儿卫生与保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以及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在问卷调查中,选择有关幼儿卫生与保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以及教学法等方面知识的学员的比例也较高。这些知识都属于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畴,为什么在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还要求在培训中突出这些内容呢?分析原因,一方面这可能与该区域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和专业化程度不足有关。四年来,在我们的“国培”对象中本科学历的仅占26.7%,大专学历的占30.3%,其余均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培训对象的专业吻合度也较低。如从小学转岗来的教师就占了培训对象的36.4%,有10.3%的培训对象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学前教育的,甚至在培训对象中还有退伍军人。这种状况就使她们普遍欠缺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她们对培训内容出现这样的需求就不难理解了。如我们在调查和交谈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哪些”“什么是科学的幼儿教育”以及“怎样科学地教育幼儿”等问题感兴趣,并由此表现出她们对这部分培训内容的需求。

(3) 在对一般性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关注的同时,对面对现有环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专业技能方面的差距更是明显,这具体反映在她们对幼儿园生活组织、环境创设、班级管理、家园沟通与合作、安全救护以及专业技能(绘画、手工、跳舞、弹琴)等方面培训内容的需求上。但除此之外,学员谈得最多的困惑是面对边疆地区经济贫困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现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边疆特色的幼儿园保教活动,这在我们参加顶岗置换的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尽管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有关学前教育的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但遗憾的是由于幼儿教师开发这些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有限,她们难以把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幼儿教育的课程资源,于是对这些培训内容产生需求。

2.幼儿教师对“国培”方式的需求调查

培训方式也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培训方式的适恰与否直接关系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幼儿教师也比较关注“国培”的方式和方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她们对“国培”方式方法的需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外出观摩考察是她们最青睐的培训方式。在问卷调查中有高达95%的幼儿教师把外出观摩考察作为所期望的培训方式中的首选。她们大多认为外出观摩考察是一种“身历其境”的全方位的学习过程,既能帮助她们开阔视野,打破传统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又能快速地实现即学即用的目的。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也与她们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偏僻、信息比较闭塞有关,她们迫切想了解外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及幼儿园的实际做法等。

(2) 需要能发挥专业引领的培训方式。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大都期望能发挥专业引领的培训方式,期望此种培训方式的幼儿教师占87.3%。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这些区域的幼儿教师平日的学习大多局限于一种“同事间相互交流”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也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并由此导致她们对能发挥专业引领的培训方式的期望与需求。

(3) 需要问题导向下的交流指导培训方式。在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培训方式实际需求的调查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该区域的幼儿教师最欢迎的培训方式是在问题导向下的交流指导范式,比例高达86.7%。如受训学员在“更为有效的培训,最好能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展开研讨和学习”,并在学习交流中更期待一种“可以互动的培训样态”,认为只有这样才会“不像被灌输”,“并有表达和交流的权利”,才能让培训“更贴合他们的教育教学原态”等方面的选项都很高。而这些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他们对问题导向下的交流指导培训方式的期待与需求。

3.幼儿教师对“国培”培训者的需求调查

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总是与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在于培训者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够,而导致培训的实效性较低。在实际调查和访谈中,我们也注意到,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幼儿教师同样对培训者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期望培训者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具有此种期望的幼儿教师高达95.8%,她们希望通过高水平专家培训,更新自己传统的幼教理念,了解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并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切实改善自己从事幼教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查数据表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并不排斥专家培训,相反,她们对高水平的专家培训表现出了明显“偏好”。

(2) 期望培训者是幼儿园一线的优秀教师和管理工作者。95.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有着丰富的保教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她们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和可借鉴性,接受她们的培训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她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点在调查数据中也有充分的反映。

(3)期望培训者有较高的培训技术与艺术。教师培训工作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培训者培训技术与艺术的高度契合既是提高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目中的理想的培训者形象。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深厚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保教技能及高超的培训技术与艺术等都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培训者的基本要求。实际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二、构建基于需求的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模式

根据以上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培训需求的调研,我们制定并具体实施了基于需求的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方案及操作体系,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了基于需求的课程结构及实施体系

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国培”课程设置及实施中,我们一方面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另一方面,还根据该区域幼儿教师的需求状况,开发和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1) 开发了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是当前培育“国培”课程特色和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国培”有效性的一条重要措施。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地,拥有异常丰富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受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幼儿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几乎没有系统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资源。基于这一现状,我们搭建了由幼儿园优秀一线教师及高校相关研究人员共同构成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在对现有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完善和系统化,以此把自然状态下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富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例如,我们把大理当地的民间民族美术、民间民族舞蹈、白族民间艺术、民族音乐鉴赏、民间游戏和民间玩具制作等元素融入培训课程之中,开发并设置了融合白、彝、傣等民族文化风情的系列课程。这些尝试一方面使部分幼儿园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国培”的课程资源,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2) 突出培训课程及内容的前沿性与动态性。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领域发展进展及动态性知识的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外聘高水平的学前教育领域专家担任“国培”的主讲教师。如我们先后聘请了徐卓娅教授,蔡迎旗教授和李姗泽教授等学前教育知名学者担任国培的主讲专家,给学员讲授当前学前教育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二是开展了综述性专题研究课程化尝试。如我们要求授课的主讲教师首先对学前教育的某一领域作综述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课程化,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三是注重前沿性和动态性知识介绍。如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每一个专题时附带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研究动态向学员作简单介绍等。通过这些措施,基本满足了该区域广大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领域前沿性知识及改革动态等的需求。

(3) 强化了培训课程及内容的基础性和基本性。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的现状,我们十分注重培训课程及内容设置的基本性和基础性。具体来讲,就是在培训中强调学前教育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传授和示范,并把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以满足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

2.构建了基于需求的培训方式方法体系

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培训方式方法需求的状况,在幼儿教师“国培”中,我们通过改进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国培”的实效性。

(1) 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加大了观摩学习的比重。针对传统幼儿教师培训以教师讲授和灌输为主,培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培训效果欠佳的问题和弊端,我们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中注意采用多样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和积极互动的关系。[4]在实际培训中,专家讲授、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观摩学习、集体研修和示范等多种培训方式都有所反映。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运用,调动了学员学习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针对该区域幼儿教师对外出观摩考察学习的强烈愿望,我们增加了培训中外出观摩学习的次数和比例,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大大增加了学员对培训的获得感。

(2) 具体实施了基于问题的培训方式方法。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问题导向下的培训方式的需求,在实际培训中,我们注重培育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并具体实施了基于问题的专题培训方式。具体来讲,就是让受训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并通过基于问题的培训解决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切实体现“国培”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等。

(3) 强调了培训过程中的交流、参与、互动及指导。根据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需求及教师培训的最新理念,我们把“交流”“参与”“互动”和“指导”等作为改进培训方式和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词。通过“讲授、诊断”“参与、分享”“任务、合作”“体验、实践”等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图实现“讲授、参与、合作、体验”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一方面让学员体验到新的培训方式,另一方面又达到了提高培训有效性的目的。

3.构建了基于需求的培训者团队

基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高水平培训团队的需求及“国培”的基本要求,我们把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作为提高培训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1) 严格培训者的遴选要求,提供优质培训资源。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中,我们十分注重为学员提供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并把其作为提高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在培训团队成员的遴选中我们制订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培训者要洞悉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改革发展动态;二是培训者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有较丰富的成果积累;三是培训者要拥有丰富和扎实的幼儿保教的实践经验等。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培训者的素质及培训质量。

(2) 整合三支培训队伍,优化了培训团队的结构和功能。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中,我们组建了由学科领域专家、幼儿园优秀一线教师及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教师组成的“国培”团队。学科领域专家的优势在于学术造诣高,专业引领作用发挥突出;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的长处则在于保教实践经验丰富,示范作用强;当地高校教师兼具前两者的优势,在培训中有助于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三支队伍的有效整合改善了培训团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培训效果。

总之,在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国培”中,通过开展幼儿教师的需求调查,为有效幼儿教师培训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这一经验值得推广。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

[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0-11-21.

[3] 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2):77-83.

[4] 褚远辉.我们需要怎样的幼儿教师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2-12-09(2).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0.017

2016-03-12

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SYSX201416);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BB14001);大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大院教发[2014]2号)。

刘璐(1985-),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禇远辉(1967-),男,四川西昌人,博士,教授,院长。

G619.21

A

1002-1477(2016)10-0065-05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培训者国培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相关问题简论
扬州大学国培计划阶段成果剪影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教师培训要有“场”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