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究

2016-11-15董梦云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5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

摘 要:金融就是价值的流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交易频繁程度反映着经济的繁荣程度。随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金融二元结构的分化,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金融沙漠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G20的召开,立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普惠金融再次被提上议程,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地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本文首先剖析了普惠金融产生的背景,接着阐述了普惠金融的概念,然后概括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最后揭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结构;普惠金融;金融实践

一、引言

金融就是价值的流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交易频繁程度反映着经济的繁荣程度。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国际金融体系失衡的问题。和国际情况一样,国内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失衡,“二元”结构使得贫富差距加大,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金融沙漠化。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金融的发展滞后,同时金融发展的滞后又使得地方发展缺乏充裕的资金的支持,限制了其缩小发展差距,二者形成正反馈效应,恶化形势,形成恶性循环。随着G20的召开,立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普惠金融再次被提上议程,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地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本文首先剖析了普惠金融产生的背景,接着阐述了普惠金融的概念,然后概括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最后揭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对策。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处于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掌握着世界上主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权利。特别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元,这种地位给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美国既可以通过加印美元使美元贬值变相减轻举债压力、刺激出口,又可以通过增加流通中的美元来弥补财政赤字,转嫁通货膨胀的风险。借此,美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美国可以轻易地从全球范围内吸取资金、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很小,很难获得大量外界金融支持,在加上本国内的金融体系本来就不完善,阻碍其发展建设。

2.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企业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在大型企业中,由于初始资本的庞大和企业自身累积盈余,所有者权益中的资金一般就比中小企业多得多。另外,在负债方面,企业融资的渠道更为广泛,既可以像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又有上市和证券融资渠道,同时还有国家地区政策上的支持。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为了风险规避对其的贷款审核严格得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再加上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较低,无法获得大量金融支持。原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直不够,近年来鼓励创业、创新,才开始有了一些政策倾斜。

3.城市和农村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进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革,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金融体系。而农村依旧进行中传统的农业生产,生产结构单一,更不用说完善的金融体系了。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发展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这种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乡之间的金融关系也是二元结构的。首先,金融市场方面,农村的金融市场由国有银行和信用社为主,交易规模较小,对借贷的限制性较高,正处于金融需求旺盛时期却不能满足供给。而城市以及形成了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城市的发展建设。而且国家金融制度也无法弥补城乡金融割裂的现状。城市金融的发展犹如滚雪球效应,发展越来越好,而由于资金的趋利性,农村金融的差距被放大。同理,大城市的金融发展也比中小城市的发展好,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比西部落后地区发展好。

二、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一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国际上通常称为包容性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中提出。2008年,金融危机推动了普惠金融联盟(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AFI)的成立。在2009年12月G20成立了普惠金融专家组,加强全球合作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等,在2010年6月通过了“创新性普惠金融的九项原则”。

而在我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正式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在2016年9月于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中,讨论了三个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实践的文件,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

普惠金融,是指能适当地、有效地、全方位地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与帮助,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服务对象上,多为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在服务产品上,除了基础的支付结算、储蓄等金融服务外,提供合理的贷款、风险管理工具等产品;在服务特征上,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为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成本的金融服务。

三、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

从理论和时间方面来讲,发展普惠金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完善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1.理论意义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能自动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策、信息不对称、二元结构等问题,使得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发达国家、地区和富人往往处于金融市场的中心,拥有优势地位,更利于运用资金资源,攫取利益,使得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金融市场失衡。普惠金融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完善传统金融学的理论体系,为金融市场的平衡发展提供平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1)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金融资源的失衡问题严重,弱势群体能享受到的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不仅加重了弱势群体的融资负担,也制约了区域均衡发展。普惠金融立足于使各阶层、各地区能共享金融服务,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2)有利于完善金融体系

在金融危机、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中暴露出了现代金融体系还是有待完善,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普惠金融有利于弥补金融沙漠化,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金融体系。

(3)有利于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元结构使得金融发展两极分化,会形成断层,特别是基层不稳定,不利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底层建设解决这一问题,从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将金融服务惠及全民,促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理论的创新实践。

(4)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普惠金融,使得公民都拥有这种发展权利,有利于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多层次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这将有利于调动社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普惠金融发展实践

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由于普惠金融切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在面对小微企业扶持、城乡一体化、西部开发战略的巨大金融产品、服务需求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迅速。从2013年被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以来,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1.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

(1)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普惠金融的法律体系,缺少对普惠金融的规范。就以民间借贷为例,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法律上的争议。还有近年来火热的P2P,也还没有建立法律体系,规范其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持。

(2)征信体系有待健全

在征信体系方面,从信用信息搜集范围来看,不管是金融体系趋于成熟的城市,还是相对较落后的农村地区,金融信用信息已经全面覆盖到每个人。但是就信用信息丰裕度来说,征信体系以银行间的信用信息为主,较为单一,不能完整描述个人的信用特征、准确划分信用等级。

2.金融机构体系覆盖密集

以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辅的银行金融机构已经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密集覆盖,发挥各自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建设农村金融网点,对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外,民间金融机构也积极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等新型金融机构,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完善了金融机构体系。

3.普惠金融认识薄弱

普惠金融是一个新兴概念,虽然现在已经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人们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不够充分。原本在普惠金融就是针对于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弱势群体的,但是这部分人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金融基础知识,更不要提对普惠金融的认识了,因此,普惠金融在推广中还是具有难度。

4.普惠金融仍存在风险

虽然普惠金融力图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缩小发展差距,但是普惠今天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普惠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扩大,使得低收入人群过度负债。

五、普惠金融发展对策

本文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对策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丰富支付清算体系、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风险提示。

1.金融基础设施方面

(1)完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

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规划进一步指出需加快建立发展普惠金融基本制度,确立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法律规范,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法律框架,明确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

(2)健全征信体系

从信用信息收集深度来看,不仅是基本的银行信用信息,而且有互联网、单位等多渠道的信息,有利于对个人建立全面深入的信用档案。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

2.丰富支付清算体系

首先要完善传统的支付清算手段,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支付手段。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支付手段方便、快捷,使得在原有的线下或者计算机客户端的基础上,对支付清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支付目前已经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支付清算手段,再加上其便捷、成本低的特点,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助力。

3.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风险提示

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渠道,充分普及普惠金融基本知识。特别是针对农民、贫困人口等人群中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通过进线上宣传与深入农村、社区等实地讲解等方式进行专项教育,确保普惠金融政策的传达,帮助其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重点加强对惠及人群的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在遇到金融案件时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银娥,孙琼,徐文赟.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与空间趋同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06:72-81.

[2]张晓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17:94-97.

[3]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05:16-40+123.

[4]潘美丽.普惠金融视角下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5:64-65.

[5]周孟亮,王琛.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目标重构[J].农村经济,2014,10:54-59.

[6]文豪.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作者简介:董梦云(1989.05- ),河南商丘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在职研究生,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于宁波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
关于校园资金互助平台模式的研究
普惠金融的研究进展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