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研究
2016-11-10陈昌文周善美
郭 亚,陈昌文,周善美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研究
郭 亚,陈昌文,周善美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采取问卷、统计分析、深度访谈和文献查阅等方法揭示出具有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此次以13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显示: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同的、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不同的、欣赏音乐的最主要目的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调查分析的结果,就大学生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五点建议。
音乐欣赏行为;心理健康;差异;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有些大学生喜欢充满亲情的音乐,有些大学生喜欢悲伤的音乐,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一样吗?当大学生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能改善心情吗?欣赏音乐时间越长,心理就越健康吗?诸如此类的疑问引发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如何。
目前相关研究中,周善美[1]、詹薇[2]、柯锦泉[3]等人从理论上讨论了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郭亚、周善美、陈昌文[4]采用实证方式揭示出大学生的音乐鉴赏主动性行为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主动性行为能够预测其心理健康程度。因此,以往研究并没有直接对“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进行过研究。
本研究采取问卷、统计分析、深度访谈和文献查阅等方法来揭示出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建议。从这些差异情况来揭示不同音乐欣赏行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音乐欣赏行为与心理健康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实践中以此结果来采取合适的音乐欣赏行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来揭示出不同音乐欣赏行为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如何改善音乐欣赏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大学生音乐欣赏有关问题的调查问卷》(见附录)。问卷第一部分为背景资料,用来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问卷第二部分为自编的《音乐欣赏行为问卷》,用来测量音乐欣赏行为,共9题,经过专家评定,是有效问卷。问卷第三部分为量表SCL-90,用来测量心理健康程度(或水平),共90题,是广泛采用的、信效度很高的成熟问卷,它的分值越低则心理健康程度就越好。
(三)研究对象
研究有效对象为130名大学生,取样是随机的,取样时兼顾年龄、性别、专业等因素。本次测量的样本比较合理。(限于篇幅,样本的基本人口资料表略去)
(四)施测与数据处理
施测主要采用问卷法。在主试清晰地宣读指导语后,被试认真地填写问卷。问卷收回后,研究者剔除无效答卷,再依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限于篇幅,研究以被试的SCL-90量表总分来说明其心理健康程度。
三、结果
(一)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
表1是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情况(缺失值为10)。表2是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方差齐性检验,由于p=0.025,p<0.05,方差不齐,故进行了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Test。表3和表4是进行Kruskal-Wallis Test时秩的统计表(表3)和检验结果统计表(表4)。
表1 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
表2 方差齐性检验
表3 秩的统计表
表4 检验结果统计表
表4显示p=0.011,p<0.05,由此得出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1显示,选择选项E(感恩和祝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最好,而选择选项M(哲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最差,选择选项J(伤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次差。
(二)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
表5是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表6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p=0.085,p>0.05,可以进行方差分析。表7显示p=0.012,p<0.05,由此得出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表8的事后多重比较可以看出,选择选项B(有有限的影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显著高于选择选项C(没有什么影响)的大学生。
表5 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
表6 方差齐性检验
表7 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方差分析表
表8 多重比较表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三)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
表9是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表10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p=0.811,p>0.05,可以进行方差分析。表11显示p=0.005,p<0.05,由此得出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12的事后多重比较可以看出,选择选项D(基本不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显著低于选择选项B(基本理解)和选项C(有歧义,不全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
表9 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
表10 方差齐性检验
表11 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方差分析表
表12 多重比较表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四)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
表13是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情况。表14是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方差齐性检验,由于p=0.006,p<0.05,方差不齐,故进行了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Test。表15和表16是进行Kruskal-Wallis Test时秩的统计表(表15)和检验结果统计表(表16)。
表13 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
表14 方差齐性检验
表15 秩的统计表
表16 检验结果统计表
表16显示p=0.414,p>0.05,由此得出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欣赏音乐时间的长短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五)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
表17是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情况。表18是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方差齐性检验,由于p=0.016,p<0.05,方差不齐,故进行了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Test。表19和表20分别是进行Kruskal-Wallis Test时秩的统计表和检验结果统计表。
(3)采用变分基本原理,对采用变分方法如何确定桥梁结构在某特定条件下温度的具体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对温度场分布实施有效简化的具体方法。
表17 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描述性统计
表18 方差齐性检验
表19 秩的统计表
表20 检验结果统计表
表20显示p=0.049,p<0.05,由此得出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17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从好到坏的选项依次为A(心情愉悦时)、D(平和心态时)、E(没准)、B(心情烦闷时)、C(伤感悲伤时)。
(六)其他方面
为揭示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运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F0.005(5,122)=1.149,p>0.05,由此得出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为揭示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运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F0.005(7,122)=0.330,p>0.05,由此得出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为揭示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运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F0.005(2,127)=2.548,p>0.05,由此得出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为揭示欣赏音乐的最主要目的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差异情况,由于方差不齐,故进行了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Test,Hc=7.151,df=5,p>0.05,由此得出欣赏音乐的最主要目的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一)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众所周知,音乐主要通过内容、旋律和节奏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而主题是内容的一部分。个体长期沉浸在某种主题的音乐中,其认知、情绪、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必然深受影响。因此,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喜欢感恩和祝福主题音乐作品的大学生,通常是善于理解别人的大学生,他们喜欢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别人的帮助能够心存感激,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祝福别人,所以选择选项E(感恩和祝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最好。选择选项M(哲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最差,可能是因为喜欢哲理主题音乐的大学生,关心宇宙的终极价值,追求完美,而现实是不完美的,这种落差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同时寻找完美的痛苦过程也影响心理健康;也可能因为喜欢哲理主题音乐的大学生过于理智,反而对世事失去应有的乐趣和积极性。选择选项J(伤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次差,可能是因为长期沉浸在伤感的音乐中,过多接收负面情绪,影响了他对积极的情绪的感知。
(二)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选择选项D(基本不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显著低于选择选项B(基本理解)和选项C(有歧义,不全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概括出艺术具有的交际功能、启迪功能、预测功能、劝导功能等14种社会功能[5](P176)。音乐作为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其进行互动交流。流行音乐因为通俗易懂,被许多大学生所喜欢。一般情况,一个对流行音乐基本不理解的大学生,不能发挥音乐的交际功能,难以很好地融入群体,也难以对流行音乐欣赏,更不要说让流行音乐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上,选择选项D(基本不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显著低于选择选项B(基本理解)和选项C(有歧义,不全理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
(四)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欣赏音乐时间的长短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产生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程度受欣赏音乐的效果影响,而欣赏音乐的效果更多地与欣赏音乐的态度(积极性、投入、专心等)以及欣赏音乐的知识、感知力、想象力等其他因素有关。
(五)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从好到坏的选项依次为心情愉悦时、平和心态时、没准、心情烦闷时、伤感悲伤时。这可能是因为情绪处于负面时,不少个体容易想到通过一些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而在情绪积极时个体常常不能主动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来维护或保持自己的心理。因此,心情愉悦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最好。
(六)其他方面
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同的、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不同的、欣赏音乐的最主要目的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在音乐欣赏方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是音乐主题、对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等因素,而不是音乐风格、音乐形式、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欣赏音乐的目的。
五、结语
(一)结论
本研究结论如下:
喜欢不同音乐主题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不同认识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感情理解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每天欣赏音乐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情绪时更主动听音乐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同的、平时欣赏的音乐作品更换情况不同的、欣赏音乐的最主要目的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建议
大学生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据本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
多听一些感恩和祝福的音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人们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产生对人生、未来、永恒的感悟,使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6](P234)。因此,大学生要多听一些感恩和祝福的音乐,可以培养起对别人的理解和祝福,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对“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对于改善您心情的程度”有正确认识,并在自己情绪低落时欣赏音乐。人体神经功能都有着一定的振动频率,当人体内部的微振波与外部的音律节奏取得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协调、舒畅、愉快之感,从而使失去平衡的心态得到合理地调整与恢复[7](P216)。因此,当情绪低落时,大学生要适当地欣赏音乐,有助于心理平衡。
要多听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形式的音乐,尤其要对流行音乐能够有着正确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就要多听古今中外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而不是把自己的音乐欣赏限制在某些类型的狭小范围内。“偏食”是不利于人的健康的,音乐上的“偏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6](P232)。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音乐类型,大学生不要对之持着一付“庸俗音乐”的态度,对不懂的流行音乐努力去搞懂,甚至去请教别人。
欣赏音乐时,不是时间越多就越好,大学生应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专注力,努力思考其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大学生不要一味贪图时间,要专心致志,要投入,要努力补充自己常识性的音乐知识,提高欣赏音乐的效果。常识性的音乐知识大致应当包括识谱、音乐结构、织体、发展手法、人声与乐器常识、中外音乐史、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等几个方面[6](P233)。
[1]周善美.音乐欣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92-193.
[2]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401-402.
[3]柯锦泉.浅谈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9):63-65.
[4]郭亚,周善美,陈昌文.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5(5):120-123.
[5]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徐希茅.大学音乐鉴赏[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8]刘星期,郭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usic Appreciation Behaviors
GUO Ya, CHEN Changwen, ZHOU Shanmei
(SchoolofLiterature,ArtandCommunication,TonglingCollege,Tongling244000,China)
This study adopts questionnaire, statistical analysis, document consult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usic appreciation behaviors. 130 college students are surveyed. The study shows college students who like different themes of music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how far music appreciation can improve your mood when you are depressed”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tent and emotion of popular music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college students who spend different amounts of time, who have different favorite music styles, who have different favorite music forms, who are in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replacement in normal times, or who have different overriding purposes on appreciating music, hav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through music appreci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difference; college student
2016-02-26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3B538)。
郭亚(1977-),男,安徽庐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测量;陈昌文(1975-),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周善美(1978-),女,安徽宿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J639
A
1009-9735(2016)04-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