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叔敖相楚成霸原因研究

2016-11-10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孙叔敖楚国史记

梁 霞

(淮南师范学院 法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孙叔敖相楚成霸原因研究

梁 霞

(淮南师范学院 法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春秋时期楚国的霸业于庄王在位时达到顶峰,这与当时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功绩密不可分。孙叔敖在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尤其是农田水利方面,对楚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大大促进了楚国霸业的拓展。而细考孙叔敖之所以能对楚国霸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其家世渊源、个人能力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也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等客观因素息息相关。

孙叔敖;楚国;霸业;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为中国历史上的列国并峙时代,在其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各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实力的参差起伏,春秋列国的争霸格局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郑、齐、晋、楚都曾在史册上留下各自的称霸事迹,但较其霸业的大小和影响程度,童书业先生曾说过:“至各国疆域大小的等第,大致楚国最大,晋次楚,吴次之,齐次之,……”[1](P155)

楚国的霸业横跨春秋早、中、晚三个时期,初期与齐争,中期与晋争,晚期与吴争,确为争霸诸国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国家。

纵观荆楚争霸始末,其霸业在春秋中期庄王、共王时代达到顶峰。童书业先生在其《春秋左传研究》中曾提到:“楚合齐、鲁、宋、卫、郑、陈、蔡、许、秦、曹、邾、薛、鄫等十四国盟于蜀。此为楚霸之顶点,过此以后,晋又复霸矣。”[2](P293)

而共王之所以能够慑服诸多国家与之相盟,基本上还是因袭其父庄王在位时的国力,且共王最终未能将这种影响力持续下去。归根到底,庄王才是真正成就春秋时期楚国霸业顶峰的绝对王者。

庄王之所以能够将楚国实力推至春秋时期的顶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在位时的令尹——孙叔敖。关于孙叔敖的治楚事迹,自春秋以来,《左传》《史记》《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汉书》《后汉书》《水经注》《太平御览》等各种典籍中都有溢美之词,历历在案。诸多史料皆表明,楚庄霸业,孙叔敖功不可没。《左传》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卒,庄王初立,年青且弱,楚势稍衰,屡生内乱,因此有公子燮之乱;外患亦甚亟——鲁文公十六年,楚大饥,庸及群蛮伐楚,楚国一度危殆。直到鲁宣公四年,仍有若敖氏之乱。

若敖氏为楚国同姓公族,为长期威胁楚王室之一大隐患。平定若敖氏之乱后,孙叔敖上台,从政治、经济、军事、律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农田水利方面,首开先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保证了楚国后方农业生产的稳定与繁荣,为本国政治稳定、军事拓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吕氏春秋·赞能》直言:“孙叔敖为令尹,十二年而楚国霸。”[3](P1601)韩婴更言:“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4](P36)尽管后人对《吕氏春秋》中的“十二年”,是指孙叔敖治楚年限还是楚王在位年份,说法不一,但是孙叔敖协助庄王,令楚国达到春秋称霸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司马迁作《史记》,首辟《循吏列传》类传,论到孙叔敖对楚国霸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列孙叔敖为循吏第一人。究其原因,亦是多方面的。

一、从客观方面看

(一)地域环境因素——楚国的地理环境是孙叔敖能够发挥其能力的重要舞台

春秋时期,楚国虽是领土扩张最为迅猛的国家,但始终居于南方,无论是生产发展抑或军事扩张,都是依水而成,沿江河流域展开。其征战领土辽阔至极,包括了江汉流域、江淮流域、沅湘流域诸多水系。总的来说,楚国地势低洼,河道纵横,尽管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一直苦于水患频频侵扰,一旦发生旱涝灾害,势必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年有载,庄王初立第三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周边蛮夷乘虚而入:“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5](P617)

这些,对于继位不久的庄王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尽管后来在秦、巴的帮助下平息了群蛮之乱,但楚亦元气大伤,之后两年间休养生息,未见任何兵戎之事。庄王为春秋楚国历任君主中的贤者,自然懂得粮给稳定、民间安泰、军心顺服的道理。因此,改进农田水利设施,以应不测之天象风云,平衡经济与军事发展,成为庄王此后最为看重之事,但凡在此方面有建树或者异能之人都会得到庄王的关注,孙叔敖正是在楚国这种特殊的地域及时代发展需要下应运而生之人!

(二)争霸形势影响——春秋中期的争霸格局奠定了孙叔敖治楚、楚国国势迅速发展的基础

1、晋国中衰

春秋中期,尤其庄王在位的这段时间,是楚国能够专注经济发展、拓展霸业的绝佳时期。楚国长期以来在中原的最大竞争对手——晋国,历经文襄霸业之后,到了晋灵公时期,国内屡生内乱,卿族赵氏日益专横,晋霸进入日衰时期,已无力控制郑、宋、鲁等中原诸国,任凭楚国在庄、共两王时期实力大增,取代其霸主地位,直至晋景公时才有复霸趋势。

2、吴越未兴

纵观春秋时期楚国的发展,尽管在中原争霸战争中强敌不断,但与中原国家始终处于南北对峙局面,最终威胁其国势的是后期兴起的吴国。《左传·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有载:“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滑纳,盟吴、越而还。”[5](P696)

此为吴越见于《左传》之始。及楚灵之乱,楚师自徐而还,吴人败之于豫章,获其五帅。自此之后,楚逐渐为吴所困,终成入郢之祸。

所幸庄王时期,吴国尚在淮南江北安徽、江苏两省间,对楚国的威胁远不如中原诸国,因此庄王才放心地在楚境近吴之处大兴水利,建造了诸多闻名后世的水利工程如芍陂、大业陂等,并将该地作为自己重要的农业产区。

由上可见,孙叔敖能够安然治楚亦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若无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孙叔敖未必就能一展所长,为后世津津乐道。

(三)庄王的雄才伟略——孙叔敖成功相楚的必要条件

孙叔敖执政的若干年,对楚庄霸业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客观角度上讲,也不可尽归功于其一人。庄王能够称霸,亦有其自己的内因所在。

庄王即位初年,虽值年青,但亦抵制住了子孔、潘崇的作乱;第三年,虽遇楚大饥及群蛮叛伐,但最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5](P619)”。《史记·楚世家》称:楚庄即位,三年不听政,在伍举、苏从等人的劝诫下,“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6](P1700)。

从上述史料来看,首先,庄王知人善用,不仅慧眼识珠,提拔了令尹孙叔敖,同时亦不断整顿朝纲,选举了一批俊杰如伍举、苏从、虞丘子等,襄助自己大展宏图,西并庸、麋,东灭舒蓼、六,北上问鼎周郊,令晋在争霸过程中逐渐败于下风。

庄王能够称霸中原的另一原因是其能够聚拢王权、抑制公室。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纷纷出现公卿瓜分王室、权力下移的现象。郑之“七穆”更迭执政,宋之三族共政,卫之孙宁二氏逐君,周之单刘独大,“三家分晋”更是改变了后来的春秋战国版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楚之同姓公族若敖氏也逐渐侵蚀王室,自武王到庄王时期长期执掌楚国实权。在此期间担任楚国令尹的十二位成员中,若敖一族独占九席,庄王之前的五位司马也皆出自若敖氏。长此以往,若敖氏与楚王权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庄王即位后,开始尽力聚拢王权,一般带兵及主持盟会等,庄王皆亲自参与。随着王权的日益扩大,若敖氏的势力也此消彼长,终于爆发了庄王九年的若敖氏与王室大战,“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遂灭若敖氏”[5](P681-682)。庄王灭若敖氏之举极其漂亮,乃是其韬光养晦多年的结果,彻底消除了公室之患,成就了前几任楚王未能做到的巩固王权之事,并吸取教训,再选令尹、司马等要职人员时,皆从异姓公室或平民鄙人中选拔,不给公室坐大的机会。这也是庄王能够成就楚国春秋顶峰霸业的重要原因。

二、从主观方面看

(一)家世积累、父辈熏陶——奠定孙叔敖日后相楚的基础

关于孙叔敖,史书上最早见于《左传》中的三处记录:

《左传·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楚)令尹蒍艾猎城沂”,杜预《集解》注:“艾猎,孙叔敖。沂,楚邑。”[5](P711)

《左传·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蒍敖为宰……”杜预亦注:“宰,令尹。蒍敖,孙叔敖。”[5](P731)

同年,晋楚邲之战中,“令尹孙叔敖弗欲战……”[5](P733)

从文献背景来看,杜预所注真实性较强,后世史家也大都赞同杜注,只有《世本》曰:“艾猎为叔敖兄。”但“《世本》多误,本不必然”[7],后又亡佚,无实本可寻。

孙叔敖,楚异姓公族蒍氏[8](P696)之后,名敖,字艾猎,亦称叔敖,其父蒍贾,曾任楚工正、司马二职。《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载,蒍贾自幼聪慧异常,小小年纪即能明辨庙堂风云、洞悉军政大势。令尹子文将传位于子玉,蒍贾通过观察子玉治军,发现其刚愎自用、处事呆板的缺点,继而“国老皆贺子。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后至,不贺”[5](P444)。

蒍贾成年后为楚王室所用。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军……楚人谋徙于阪高”。蒍贾提出:“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5](P618),最终化险为夷,取得胜利。鲁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若敖氏作乱,蒍贾因维护王室被叛军囚杀于楚邑轑阳,实为维护王室、彰显忠勇的典范,为其子今后进入庙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在位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再观蒍敖所任官职,其一为“工正”,杜预注:“掌百工之官。”涉及机械原理、工程材料、作业方法、施工工具等,自然也包括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水利设施的建造,这都为后世孙叔敖在水利等工程营造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左传·宣公十一年》详细介绍了其为楚北上征战,建造沂城的过程:

“令尹蒍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工命日,分材用,平板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餱粮,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5](P711)

孙叔敖建造城池条理清晰、安排得当、细致入微、效率极高,仅用不到三十天时间即建成,除了本人才干之外,其父的宝贵经验、言传身教或者也是孙叔敖成事的原因之一。

除“工正”外,蒍贾还曾任“司马”一职。楚之“司马”不似其他中原国家之“三司”。在楚国,司马与令尹并称“卿士”,其位仅次于令尹,与令尹同为楚王的左膀右臂,庄王时期对蒍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孙叔敖承袭了王室的这种殷切期望,再加上其自身能力,因此得以在若敖氏作乱、其父身亡后,延续家族侍奉君王的传统,担任令尹之职,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孙叔敖入仕前的出处,历史上说法不一,总的来看有三说:

一为《史记·循吏列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6](P3099)

一为《孟子》:“孙叔敖,举于海。”[5](P298)

一为《吕氏春秋》:“期思之鄙人。”[3](P1601)

细考孙叔敖任令尹之前的状况,《经问·卷九》中的一段话或可启发我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推敲一二:

“张燧问《孟子》孙叔敖举于海,集注孙叔敖隐处,耕于海滨,此本赵岐旧注,似依文解说无所据者,淮安阎氏谓孙叔敖即宣十一年楚之令尹艾猎也。艾猎,楚公族,即蒍贾之子,并非处士起家,为楚庄所举用者。意者蒍贾于宣四年官司马,为斗越椒所恶,因而杀之,故其子遂式微,窜处海滨越七八年,而后楚知其贤而擢之为令尹,此可信与。”

尽管古期思为内陆地区,距海滨甚远,《孟子》之说不可信。但其父蒍贾维护王室,与若敖氏相斗,并最终死于此,是可以确定的;其子为躲避宫廷间的倾轧迫害而避于野,隐于当时的小邑——期思,因此后人误以为孙叔敖入仕前为“处士”或者“鄙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惊世之才不会因为“隐于野”而被埋没。孙叔敖后来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从而被庄王赞赏启用,擢为令尹,亦可看作其父无形中为孙叔敖入仕提供了一次契机。关于此点,笔者将在下文中继续探讨。

(二)个人才能——孙叔敖相楚、助成霸业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孙叔敖的个人事迹,各个时代的史家、文人都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孙叔敖成就楚国霸业的同时,亦成就了自身的千古令名。

1、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

《韩诗外传》有云:“孙叔敖治楚‘三年而霸’”。

尽管孙叔敖在政治、经济、军事、律法等方面皆有建树,但是真正流传千古,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功绩。孙叔敖为令尹“起于水”,而终致楚霸“成于水”——“起”即起于期思治水,“成”则成于芍陂的营造。

(1)期思治水是孙叔敖小试牛刀、初露锋芒之始

《淮南子·人间训》有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10](P193)后世亦有不少史籍如《意林》、《太平御览》、《淮南集证》等列举孙叔敖曾于早年建造期思陂。但考河南历史上的期思(后更名固始)故地一带,并没有任何陂塘称作期思,倒是清代《固始县志》有载:“县境内陂塘、湖港、沟堰凡九百三十二处,盖肇自楚之孙公、汉之刘馥……”。由此可推断,孙叔敖可能确曾在期思之地带领当地人民进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但到底是不是如芍陂一样规模或形制的陂塘建筑,或是“县境内陂塘、湖港、沟堰凡九百三十二处”中的一部分,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孙叔敖“期思治水”与“灌雩娄之野”是不可分开而视的。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曾考:雩娄,春秋前属六、蓼之地[11](P1024),大致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西南,而河南固始,即古期思,亦在此处与其接壤。楚灭六、蓼,庄王又“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5](P696),进一步扩大了雩娄的范围。据了解,安徽霍邱县东北,确有一古水利工程“大业陂”,又称“水门塘”。卢弼《三国志集解·刘馥传》有载:“期思陂……与阳泉、大业陂并叔敖所作。”[12](P416)《安徽通志》等地方志中也有相关记载。由此可推断,孙叔敖可能在避公室之乱,隐于期思之时,对当地以及相邻的雩娄之野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加以改进提升,传至今日的“大业陂”极有可能诞生于此时,孙叔敖的入仕之路由此而展开。

(2)芍陂的建造是为孙叔敖任令尹期间的最大功绩

孙叔敖以治水闻名,芍陂的建造又是其治水功绩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

芍陂之名首先见于《汉书·地理志》:“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13](P1569)

《后汉书·循吏列传》首提芍陂与孙叔敖的关系:“建初七年,(王景)迁徐州刺史……明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14](P2456)

此后郦道元更在《水经注》中详细介绍了芍陂的水源、面积、位置等,包括陂上所建的孙叔敖祠。自《水经注》后,许多地方志、地理志等都对春秋时期孙叔敖所建之芍陂大加推崇。

芍陂大致位于今大别山北麓余脉。楚国北境当时都是小国,吴国也方兴未艾,较之楚地其他地区,军事威胁较小,因此楚国将其作为重要的农业产区。但是该地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各路洪水齐下,形成内涝;雨少时则又容易出现旱灾,由此推论,楚国在当地建设水利设施,用以调节农业生产,建成除江汉地区以外的另一粮食生产储备中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举措。加之孙叔敖本身又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因此在寿春地区建造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实为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孙叔敖亦不负众望,至多三年时间即建造起“周围三百二十四里”、“径百里,灌田万顷”[12](P419)的工程。

吴起变法时,针对楚国实际情况,向楚悼王明确地提出:“楚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3](P1483)。楚国地广人稀,像芍陂如此浩大的工程,定当倾尽民力,军民齐上。因此可以推断,水利工程营造期间,大规模的战事必不可进行。而孙叔敖为令尹的大致时间是在庄王平定若敖氏之乱后,即从公元前605年开始,但下限不详,大约是在楚庄王去世前几年(不晚于庄王22年,即公元前592年),此间楚国用兵记载如下:

楚庄王纪年公元楚用兵记载出处10年前604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1年前603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2年前602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3年前601年伐陈,灭舒蓼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4年前600年伐郑,晋郤救郑,败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5年前599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6年前598年率诸侯诛陈夏征舒,立陈灵公子午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7年前597年围郑,郑伯肉袒谢,释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8年前596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9年前595年围宋,为杀使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20年前594年围宋。五月,华元告子反以城,楚罢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1年前593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22年前592年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如上表所示,庄王在位期间,用兵时间间隔最长者为公元前603年~公元前601年,整三年时间,楚无战事,符合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工时,且在这之前内乱刚平,楚国刚好利用这段时间稍作休息,孙叔敖又顺应形势初任令尹,准备大展拳脚。因此公元前603年~公元前601年这段时间是孙叔敖建造芍陂的绝佳时机。由此推断,孙叔敖通过三年努力,终于建成涵盖“引、蓄、灌、排”四位一体的水利系统,堪称后世水利工程的表率,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寿春地区农业经济中心的地位,令楚国彻底摆脱当年大饥时内外交困的局面。

2、孙叔敖的其他治国之才

孙叔敖能够被太史公奉为“循吏第一”,凭借的绝不仅仅是其水利方面的工程建造之才,其自身深谋远虑的治政能力和运筹帷幄的军事能力,也是孙叔敖成功的重要条件。

《左传·宣公十二年》:“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得,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常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5](P723-725)

杨伯峻曾对上文“令典”作注:“令,善也;典,法也,礼也。令典谓礼法政令之善者。”由上段可知,孙叔敖对国内军事、人事、礼制等级等制度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在军事方面,孙叔敖对楚国传统军制,包括行军制度、作战协调、等级划分等都进行了详尽合理的改革,因此“楚之所以强,盖得孙叔敖整齐军政、训教卒伍。细大本末,无不具举。兵威所向,虽中原不敢当其锋。”[15]

社会治理方面,除上文提到的礼制、等级等方面外,《史记》中亦列举了孙叔敖以便民为要,因地制宜,改革币制以及车制的事迹。“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6](P3100)

律法制度方面,孙叔敖也制定了明确的用人标准和等级制度。《说苑·至公》有载,虞丘子为孙叔敖好友,并将其推荐给庄王为令尹,“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委,可谓公平。’”虽为一家之言,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孙叔敖治国严谨公允,对楚国的社会风气、人才培养等起到了很好的改进作用。

综上所述,孙叔敖能够辅佐楚庄王成就春秋霸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缺一不可。春秋时期的争霸格局亦是这样,建立在个人成就与客观环境的基础之上,作为来者,必须跳出时代与个人的局限,才可拨开云雾,一一辨析。

[1]童书业.春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新校释[M].陈奇猷,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韩婴.韩诗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司马迁.史记[M].陈奇猷,等,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7]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宋)郑樵.通志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刘安,等.淮南子[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陈寿,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5]吕祖谦.春秋左氏传说[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Study on theReasons behind Sun Shuao and Overlord Enterprise of Chu

LIANG Xia

(HuainanNormalUniversity,AnhuiUniversity,Huainan232038,China)

Overlord Enterprise of Chu having a peak during the reign of Chu Zhuang Wang . This feat was inseparable with Chu Yoshitada Sun Shuao. Sun Shuao had A series of reform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law, especially farmland water which had Promoting the expansion of chu’ dominance. when we’re inspecting Sun Shuao’ effect in Chu’dominance, we found the there was so many reasons, not only with its family origins,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ability, but also with the geographical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Sun Shuao Chu; Overlord Enterprise; Irrigation works

2016-01-22

淮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xk04zd)阶段性成果。

梁霞(1984-),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K207

A

1009-9735(2016)04-0012-05

猜你喜欢

孙叔敖楚国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小燕子
孙叔敖砸蛇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