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2016-11-08潘竟宏

甘肃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检验科尿液

潘竟宏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潘竟宏

目的:通过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及原因,为改进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方法及流程提供依据,以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统计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数及标本总数,计算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检验标本110533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617份,不合格率为1.46%。不合格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尿液>粪便>血液,不合格率分别为2.29%、1.42%和1.18%。在不合格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样本送检延迟,为31.67%,而最少的是样本与检验申请不符,为3.15%。结论: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仍然很高,对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仍需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探索有效的方案,将分析前误差降到最低。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分布

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1]。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对检验前、中、后三个检验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2]。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多源于收集标本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在对标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3,4]。检验科80%的检验结果误差与质量差错发生在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阶段[5]。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和原因,为检验前阶段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就诊患者送检的血、尿、便常规及生化、免疫,凝血检验标本共110533份。其中血液标本69459份,尿液标本25034份,粪便标本16040份。检验标本由临床护士、医师或患者自行采集,由医院运送中心的护工送至检验科。

1.2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制定分析前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拒收等一系列规定,并编写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SOP),根据SOP对送检标本进行甄别,发现不合格标本时立即通知相关送检科室,说明标本拒收原因并要求重新配送,在不合格标本记录本上登记,同时向临床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分析不合格标本分布情况及各类不合格标本数量,回顾性分析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分布情况及标本不合格率的发展趋势。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类型标本不合格情况统计结果全年检验科共收到标本110533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617份,不合格率为1.46%;血液标本6945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817份,不合格率为1.18%;尿液标本25034份,其中不合格标本573份,不合格率为2.29%;粪便标本1604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227份,不合格率为1.42%。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样本不合格情况(份)

2.2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按检验目的将临床送至检验科的标本分为生化、免疫、血常规、凝血、血沉、粪常规、尿常规及24小时尿液检验等8类,其中尿常规检验的不合格标本的构成比最高,达28.44%,而血沉检验的不合格标本的构成比最低,仅4.89%;按不合格原因将不合格标本分为脂血、溶血、凝血、采集量错误、容器错误、送检延迟、标本与申请不符和储存错误共8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占比最高的不合格原因是样本送检延迟,在1617份不合格标本中占到了512份,构成比为31.67%,而最少的是样本与检验申请不符,构成比为3.15%。见表2。

3 讨论

不合格的检验标本也被称之为有缺陷的检验标本,具体是指那些检验结果不准确或直接、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标本,通常所检测出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受检者体内的真实情况,从而缺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甚至会误导临床的诊疗过程,导致严重的后果[6,7]。检验全过程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差错,都可以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造成对患者的误诊或漏诊。在这三个阶段中,检验前阶段的误差出现的几率是最大的,约占整个检验过程的70%左右。因此,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要确保检验标本采集和运输的合理性,而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过程涉及的人员数量和步骤都比较多,例如,标本采集可以有护士、检验人员、医生或患者本人完成,标本运输也可以是运转人员、护士、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时候甚至是医生,从而增大不合格检验样本的概率。

表2 不同检验目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布(份)

在本研究中,从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的一年间,检验科收到血液,尿液和粪便标本共110533份,而不合格标本多达1617份,其不合格率为1.46%,即平均每天就会出现4~5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在110533份样本中,血液标本6945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817份(不合格率为1.18%)、尿液标本25034份,其中不合格标本573份(不合格率为2.29%)、粪便标本1604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227份(不合格率为1.42%)。将三种不同类型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发现,三组样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低。尿液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例如,患者留尿方式是否正确,标本采集后是否及时送检,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正确保持,未能及时送检的尿液标本是否储存得当,24小时尿液检验标本是否按要求添加防腐剂等。

在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布情况分析时发现,尿常规检验的不合格标本的构成比最高,而血沉检验的不合格标本的构成比试最低。将不合格原因大致分为脂血、溶血、凝血、采集量错误、容器错误、送检延迟、标本与申请不符合储存错误共8个方面,其中,占比最高的不合格原因是样本送检延迟,在1617份不合格标本512份,而最少的则是样本与检验申请不符。

为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应根据其中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对血液标本采集相应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对包括护士和检验人员在内的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做到每一分血液样本的采集都符合规范化要求,从源头上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尿液标本,在患者进行尿液标本采集之前,应给患者交代清楚,用什么容器,什么时间留,如何避免污染,采集后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及时送检,24小时尿加何种防腐剂等。同时协助护理部加强对运转人员的管理,以保证及时送检。

总之,影响临床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检验人员应积极主动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和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共同努力,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协助诊疗。

[1]葛秀洁,李静.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43-2044.

[2]凌喜华.导致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探析[J].当代医学论丛,2012,12(18):38-39.

[3]郦永泽.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41.

[4]孙娜.干化学尿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340.

[5]施根林,王鹏.检验科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J].武警医学,2003,14(12):753.

[6]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10):234-235.

[7]刘兴彦.74份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9(6):419-420.

A

1004-2725(2016)10-0772-02

741308甘肃天水,甘肃省武山矿泉疗养院检验科

作者:潘竟宏,E-mail:603661364@qq.com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检验科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跟踪导练(三)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